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建炎二年(1128)九月,赵明诚奔母丧后复职,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李清照随往,但此时心情已远不如从前安逸清闲,诗中时有激愤之语,例如:“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八百多年前的西晋永嘉时期,内起八王之乱,外有匈奴环伺,北方大部分领土沦陷,帝国摇摇欲坠,山河破碎,神州陆沉。北方士族纷纷渡江而南,史称“衣冠南渡”,情形正与今天一般无二。

而当时这些“渡江衣冠”中,崛起了一位响当当的英雄人物,就是琅玡人王导。琅玡王氏是山东声势最显赫的世家大族,王导自小胸怀大志,于乱世中周旋于皇亲宗室之间,全力推奉并非“正朔”的司马睿,屡出奇谋,终于稳固江左政权,开创了东晋大业。

刘琨,则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长期与匈奴作战,建功无数。

此时北宋灭亡,南宋初建,正如同永嘉之乱时“衣冠南渡”的情形。然而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派借口时世艰危,拒绝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对于朝廷的软弱无能极为失望,因此呼吁像王导和刘琨这样的英雄降世,一雪靖康之耻。

她没有想到的是,南宋其实并不乏英雄将领,只是缺少一位像司马睿这样的英明君主。于是,纵有岳飞临世,最终却死于奸相之手。

而害死岳飞的,正是她的表姐夫秦桧。

李清照在江宁的生活,宋人周辉《清波杂志》有段记载:“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这说的是李清照常常在大雪天顶笠披蓑,登城远眺,吟诗抒郁,还总拉着赵明诚赋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属那首借用欧阳修佳句起首的《临江仙》: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李清照是在 1128 年秋天来到江宁的,所以这首诗当写于次年初春。

在江宁,李清照除了赵明诚之外便无亲无友,长期过着宅居生活,故而犹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且以此起首,连填数阕。

其实,闭门填词也好,循城踏雪也好,都只是寂寞的游戏罢了。初梅报春,益增惆怅。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安城。”此句是这首词的词眼所在,内涵极其丰富。

秣陵,建康,都指南京。在对仗中,如果上下联说的是一个意思,就叫“合掌”,为大忌;但这里“春归”和“人老”是时间,“秣陵”和“建康”是空间,人与景形成鲜明对比,是说南宋偏安迎来了又一度新春,而北人李清照在异乡又老了一年,今生今世,可有还乡之日,或是就这样老死南陲?

这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被称为对仗手法中的“反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李清照的这句反对用得漂亮。

下片以“感月吟风多少事”忆旧抚今,从前最常做的是什么呢?吟诗填词,把玩字画,携手出游,循山望水;如今呢?憔悴异乡,郁怀难抒,“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次,尾句换了“正对”,写了往日兴致最浓而如今索然无趣的两件事:元宵赏灯,踏雪寻诗。这是再次暗点时间,应是在 1129 年的正月。

参照这段时间里李清照所有的诗词,都是在暗讽南宋朝廷,为国破家亡而悲愤感慨。这首词里的“人老建康城”尤其表明故土难返的异乡之痛。

其实,“试灯无意思”的又何止是李清照一个人呢?从前汴京的元宵灯夜,是何等繁华,而如今的建康灯节,又是何等凄凉?

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初,王族权贵们收拾心情,苟且偏安,可是四边烽火未熄,内忧外困,谁的心底不是一片惨然?所以李清照写出的,不是一个人的心情,而是南渡衣冠的集体心声。

然而,这样悲愤沉郁的一首绝妙好词,竟让喜欢挖隐私的专家们以此为据,推断出赵李夫妻失和,甚至说赵明诚已经另外纳了小妾,李清照无限苦闷,所以才写了大量怨词,而且还要仗着自己的才情努力挽回丈夫心思,逼着丈夫同自己琴瑟唱和;偏偏赵明诚视其为“教导主任”,不胜其苦,所以才到处向人抱怨,自曝家丑。

专家们同时举出,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有句:“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这典故说的是刘阮入仙山逢神女,所以是暗示赵明诚另结新欢——诚所谓脑洞开得过大,反而连脑沟回都扯平了。

首先,“武陵人”最常见的指代应该是误入桃花源的打鱼人,而不是刘阮入仙山;其次,不论是渔人还是刘阮,都可以解释作远行人一去不归,写出思妇的担心,与外遇何干?更何况,若按此逻辑,“烟锁秦楼”又当何解?难道是李清照寂寞难耐,于是另召了个“小鲜肉”来吹箫引凤?

还有,李清照《多丽·咏白菊》里有句:“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专家们也是引申发挥,说前一个典故指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见两位美女,得赠佩珠,暗示赵明诚有外遇;后一个则说班婕妤因为汉成帝移情别恋,伤心地写了首《团扇歌》,自比秋扇之捐。所以李清照这两个典故都是说赵明诚另有所爱,抛弃了自己。

然而“汉皋”之典在诗词中引用甚广,从未有解作纳小妾之说;“秋扇之捐”虽指弃妇,但并不是只要诗里出现纨扇就非指班婕妤的团扇,不然还让不让那些题诗画扇的诗人们活了?

扇子上题诗作画在魏晋时就已经很流行了,杨修为曹操画扇时不小心滴了个墨点,便顺势画了只苍蝇;王羲之为了帮衬卖扇老太太生意,在每把扇子上题了五个字,于是扇子身价陡增;苏东坡有样学样,做钱塘太守时亦曾帮人画扇二十柄。这些故事对于李清照来说必不陌生。

看到“纨扇题诗”四个字就强作解人说什么李清照被冷落,一是因为知道的诗词有限,不免以一当十;二是心态扭曲,既然已经设定了李清照是怨妇这个大命题,便把所有查来的故事都往这个命题上靠,根本不管上下文在讲些什么。

《多丽·咏白菊》词中同时还有“屈平陶令”“泽畔东篱”等典故,难道是把赵明诚比成屈原、陶渊明?

宋神宗尚且会说:“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今人倒不懂得“她自咏菊,干卿底事?”否则可是比罗织“乌台诗案”还要荒诞无聊了。

况且,才女李清照有没有那么没眼色,丈夫对自己已经日久爱弛,还要拿着新诗逼他依曲赋和令他厌烦,她有那么笨那么没脸没皮?至于赵明诚向亲友抱怨清照同学踏雪寻诗,那是炫耀,那是撒娇,那是情调好不好?!因为李清照是天下第一才女,我家才女就是这么个范儿,你们见过么,想得出么?你家女人做得出来吗?

遥想李清照披蓑顶笠,登上古城墙,循城远眺,踏雪觅诗,仙人之姿,何等风雅!赵明诚向众亲友描述此情景,最后却笑着耸肩摊手说一句:我这夫人啊,写了新诗就让我也来一首,我哪有那个心情和水平啊?呵呵,嘿嘿。

这就好比今天的男人可着劲儿宠女友,过后却又笑着对人说:我那女人真能吃,衣服买忒多,特别喜欢旅游,老拉着我到处跑……不论说什么,也是男人愿意,肯配合,这才会宠得她越发起兴好吗!

要知道,在文坛寂寞的南宋之初,李清照就是词坛上最闪亮的那颗星,每写一首词都会传遍大江南北。这首《临江仙》道尽北人心情,必定传遍江南,赵明诚这明明是在向亲戚炫耀词的来历。说赵明诚有外遇,说李清照有才无趣导致夫妻失和的人,是必看不得才女可以同时收获爱情吧。

但是怎么说都好,若能拿出实际证据,便也不算胡说八道。无论正史野史,只要任何片言只字提及赵明诚纳妾,这件事亦可捕风捉影。可结果怎么样?连风儿都没有,这些“专家”们只是很笃定很负责任地说:我猜的! uBPuH7tIFqX9RG7UvELIrL3eSvWz4hKLFKjMOHok6aTiSypH95Dagb1if+HTeh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