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戒日王(590—647)是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君王,梵语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玄奘西游,适逢其盛世;王玄策、蒋师仁访印,恰遇他崩殂。7世纪,印度的戒日王、大唐高僧玄奘、中国的唐太宗这三位在中印交流史乃至印度和中国各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神奇而确凿地产生了联系。由此可见戒日王在中印两国的历史、文学等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戒日王留下三部梵语戏剧:《龙喜记》《妙容传》《璎珞传》。我们可以从汉语史料、印度铭文、梵语文论和波那所撰史传小说《戒日王传》中构建出戒日王的生平事迹。

一、作者生平

戒日王,590年6月4日晚10时左右出生于古印度中北部的萨他泥湿伐罗国(Sthāne vara或Sthā vara,今Thānesar,在安巴拉以南,巴尼巴特以北)。戒日王出生时名为喜增(Har avardhana),简称喜(Har a),尊称喜天(Har adeva)或吉祥喜( rīhar a);约620年之后,又号戒日( īlāditya),与喜增等名同时使用;头衔为“吉祥大王”或“至尊王中王”。《妙容传》和《璎珞传》在序幕中三次提及作者的名字:两次称“吉祥喜天”( rīhar adeva),一次称“吉祥喜”,均被认为是戒日王之名喜增的略称或敬称。戒日王的铭文中留下了他的前四代祖先的姓名,除戒日王的父亲、兄长和戒日王本人有“至尊王中王”的称号,其余先祖的称号仅为“大王”。戒日王的父亲名叫光增(Prabhākaravardhana),又号热戒(Pratāpa īla);母亲名叫美誉(Ya omatī);兄长名叫王增(Rājyavardhana);妹妹名叫王圣(Rājya rī);妹夫是羯若鞠阇国国王阿般提伐摩(Avantivarman)的长子摄铠(Grahavarman)。戒日王至少有一个女儿,女婿是伐腊毗国常叡王(Dhruvabha a)。

戒日王在605年前后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喜增。戒日王即位之时,都城在萨他泥湿伐罗城。经过出击设赏迦王的奔那伐弹那大战、征战南印度的取悦河大战,以及占领摩揭陀、讨伐恭御陀等战争,戒日王朝的疆域从最初即位之时的萨他泥湿伐罗国和羯若鞠阇国,拓展到玄奘访印之时的以中印度、北印度为主体,以恒河和阎牟那河流域为统治核心,包括东、西印度部分地区的广大地域。

在军事和外交上,戒日王的军队从即位之时的“象军五千,马军二万”发展为“象军六万,马军十万” 。戒日王加强与周边各国的交往,与迦摩缕波和伐腊毗等国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同盟关系;也与一些国家,如恭御陀和摩诃剌侘国,发生了战争。更为重要的是,戒日王礼遇中国的求法僧玄奘,成为中印交流史上的佳话;戒日王与唐太宗六度互派使臣,书写了古代印度与中国官方交往最为重要的篇章。

在宗教上,戒日王实行宽松的宗教政策,印度各个派别的宗教,印度教(湿婆教派)、太阳崇拜、蛇崇拜、佛教等都得到了发展。戒日王自己的信仰,包括象征战争的湿婆、象征王权的吉祥天女、家族崇拜的太阳、维护王国稳定的蛇、安抚民众的佛陀,甚至迷惑民众的幻术等,可以说是泛印度教的王权信仰。

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戒日王的统治带来了文学和艺术的繁荣。义净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第三十二《赞咏之礼》称:“时戒日王极好文笔,乃下敕曰:‘诸君但有好诗赞者,明日旦朝,咸将示朕。’及其总集,得五百夹。展而阅之,多是社得迦摩罗(Jātakamālā)矣。方知赞咏之中,斯为美极。” 印度历史上最优秀的梵语长篇传记文学《戒日王传》( Har acarita )和小说《迦丹波利》( Kādambarī )的著者波那(Bā a)、梵语诗集《太阳神百咏》( Sūrya ataka )的著者摩由罗(Mayūra)、《诗光》( Kāvyaprakā a )中提到的达婆迦(Dhāvaka)、王顶(Rāja ekhara)提到的摩腾迦日(Māta gadivākara) [1] 和为戒日王收集诗赞的“诸君”,都是戒日王一朝的宫廷文人。戒日王本人也是杰出的诗人和梵剧作家。《龙喜记》( Nāgānanda ,五幕剧)取材自云乘故事,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传说剧(nā aka)。前三幕讲摩罗耶婆提公主与持明太子云乘相爱。第四幕开始另一段故事,讲述金翅鸟以龙(蛇)为食,龙族每日选取一条龙献祭给金翅鸟。这一日,龙子螺髻被选中,螺髻之母痛不欲生。云乘决定代替螺髻受死。金翅鸟误杀云乘。在高利女神的帮助下,云乘复活,与摩罗耶婆提公主成婚,继承王位。《妙容传》( Priyadar ikā ,四幕剧)是取材自优填王(犊子王)传说的宫廷喜剧(nā ikā),在戏剧史上第一次运用“胎戏”的表现手法,具有典型的“套式结构”特征。《璎珞传》( Ratnāvalī ,四幕剧)同样是取材自优填王传说的宫廷喜剧,讲述僧伽罗国公主璎珞化名为海姝入宫后与优填王曲折的爱情故事。《璎珞传》严格遵循梵语戏剧理论,情节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优美,是戒日王最成熟的作品,成为后世文论中引用的典范。

二、《妙容传》译者手记

(一)各幕剧情

《妙容传》( Priyadar ikā )是四幕剧。剧情概要如下。

第一幕:场景一,在文底耶森林里,盎伽国坚铠王的内臣律财自述:坚铠王遭遇了羯陵伽王的袭击。律财在护送公主妙容前往犊子国与优填王成亲途中,在文底耶森林里的文幢王处暂避。文幢王突然遇袭身亡,律财则与妙容公主失散。思忖再三,律财决定投奔自己的主人——受伤被俘的坚铠王。场景二,在犊子国都憍赏弥城,优填王已带着光辉王的女儿仙赐从乌阇衍那国返回了自己的祖国,甚至对于虽遭到囚禁却征服了仙赐的往事津津乐道:

你只见昏昏牢狱无天日,

却不见月亮脸庞光辉现;

你只闻锒铛锁链催人泪,

却不闻美娇娘蜜语甜言;

而今你满心思狱卒凶残,

她温柔斜睨你却抛到一边;

你看到监禁的百般罪愆,

却不见光辉王女福德双全!(1.7)

随后,胜军将军向优填王汇报了自己受命率军攻打文幢王,文幢王虽遭偷袭却顽强抵抗,最终寡不敌众英勇牺牲的战况,并称从文幢王曾经的宫殿带回一位美丽的少女。优填王命女守门人(卷帘女持誉)将少女交给仙赐王后调教到适宜婚嫁的年纪,又命令胜军将军出征攻打羯陵伽。

第二幕:时隔一年,此时,仙赐王后已斋戒多日。无法与王后交欢的优填王满怀相思,前往浴花园散心,遇到了正准备在浴花园池塘沐浴然后接受王后吉语恩赐的小春子。二人一同在池塘边观赏游玩:

舍帕利迦花茎飘撒的石板,

像覆盖着碎珊瑚那般明艳;

七叶树花的芳香,霎时间

产生大象颞颥汁液的错觉;

蜜蜂群舔舐盛开的莲花汁,

粘满花心跌落的莲花粉团,

如同涂了厚厚的金黄香膏,

醉醺醺哼唱着隐约的歌谣。(2.2)

正当优填王沉浸在美景中春心荡漾之时,侍女蓝莲奉仙赐王后之命,与化名为林姝的妙容一同来到浴花园采花。优填王和小春子先见到了正在采撷莲花的林姝,顿感惊艳。随后又见到了王后的侍女蓝莲。优填王和小春子躲进灌木丛偷听二人的交谈,得知林姝正是胜军将军一年之前从文底耶森林带回的姑娘。蓝莲离开片刻。林姝被大黑蜂纠缠。优填王在小春子的提示下趁机上前,林姝误以为来人是蓝莲,倒在优填王怀里,优填王顺势抱住了林姝的脖子:

哎呀!你!不要害怕!怯生生的姑娘!

大黑蜂群贪恋芬芳,才会落你莲花脸上;

若你睁圆狭长的眼睛,惊恐而顾盼不定,

绽放蓝莲丛的美丽,它们何忍与你分离?

(双关:你这蓝莲丛的吉祥天女?)(2.8)

当林姝得知此人原来是优填王,正是父王为自己选定的丈夫,她转惊为喜,对优填王充满了柔情蜜意。恰在此时,蓝莲听到了林姝之前的呼救赶来帮忙。担心仙赐王后知晓后阻挠,优填王和小春子躲进芭蕉丛。林姝依依不舍地与蓝莲一同离开。林姝走后,优填王也怅然若失:

白日悠光远去,带走红莲丛的美丽,

仿佛最亲爱的姑娘,转身离我而去;

日轮中荡漾的火红更加明艳,宛若

炽热燃烧的激情,在我的灵魂里;

我像一只落单的轮鸟,苦苦思念着

自己的伴侣,呆呆伫立在莲花池畔;

突然间,黑暗从大地四面八方升起,

就好像排山倒海的暗夜,将我吞噬!(2.10)

第三幕:满月节当天,仙赐王后命侍女如意等人表演由桑格塔妮女史创作的传说剧《优填王行记》余下部分。如意自述在前一天的演出中,林姝由于心不在焉,将“仙赐”的角色表演得很糟糕。为了避免触怒仙赐王后,如意想提醒林姝专心演出,却正巧看见林姝喃喃自语着走进了池塘边的芭蕉丛。如意于是钻进灌木丛偷听,得知林姝对优填王一见钟情,苦于相思。当如意听说优填王也见到了林姝,她猜测优填王见到美若天仙的林姝,也一定会坠入爱河,于是坦诚地请林姝放宽心。正在这时,小春子也絮絮叨叨地来到池塘边寻找林姝。如意和林姝钻进芭蕉丛偷听,得知优填王因思念林姝形容憔悴、夜不能寐。如意决定与小春子联手,促成林姝与优填王的好事。她先是与小春子耳语一番,然后拉着林姝来到了戏楼。仙赐王后命林姝戴上自己的首饰,又吩咐如意戴上光辉王赏赐给优填王的首饰,然后与桑格塔妮女史和随从入座戏楼观赏席,准备观看戏剧演出。与此同时,剧中内臣出场,“胎戏”正式开演。“胎戏”的内容是:乌阇衍那国光辉王准备在爱神花园举行优填王庆典,庆祝擒获优填王,请后宫女眷盛装出席,并请公主仙赐在庆典上弹奏七弦琴。优填王本人精通七弦琴,还曾用琴声俘获那罗吉利猛象。他在乌阇衍那国身披枷锁教仙赐弹奏七弦琴,俘获了仙赐的芳心。仙赐希望通过弹奏七弦琴,让优填王重获自由。如意之前耳语给小春子的计策是:安排林姝和优填王在满月节上演的《优填王行记》的舞台上相会,林姝扮演“仙赐”,而优填王自己则扮演本应由如意扮演的“犊子王”。于是,优填王身着犊子王的装扮,在众目睽睽的舞台上与蒙在鼓里的林姝相聚。小春子和如意则在戏楼附近的画廊里等待。在舞台上,林姝一边弹奏七弦琴,一边唱歌。优填王称赞歌声琴声优美动听,让林姝坐在自己身边,又无比享受地牵住了林姝的小手:

红润可爱的小手,

珊瑚嫩芽般娇艳;

仿佛把火红的爱

播种在我的心田。(3.12)

观看演出的仙赐王后认为舞台上露骨的求爱场面简直不堪入目,愤而离场,却撞见了在画廊门口打瞌睡的小春子。仙赐王后叫醒小春子询问究竟。小春子在睡意朦胧中交代了优填王在舞台上演戏,而本应扮演舞台上“犊子王”的如意却在画廊等候。仙赐王后勃然大怒,冲上舞台戳穿了他们的诡计。优填王心中愧疚,请求王后原谅:

虽然你顾盼温柔,却有着通红的眼眸;

尽管你言语甜蜜,却字字哽咽、颤抖;

你压抑急促的喘息,却被起伏的乳峰暴露;

就算你强忍愤怒,本王也看得清清楚楚!(3.13)

为什么紧锁的乌眉爬上

明月般的前额,留下错误的沟痕?

为什么好似风中摇曳的

正午红花,是这频频颤抖的朱唇?

纤细的腰肢啊,

被剧烈起伏的浑圆乳房再次压弯!

请抛弃你的愤怒!

我表演这出戏正是为了征服你的心!(3.14)

然而王后并不为优填王的甜言蜜语所动,怒气冲冲地离开戏楼,返回了后宫。第三幕在阴霾中进入尾声:

这一个乌眉锁紧,怒气冲冲,

珠汗凌乱,越发吓人;

那一个蓝莲眼睛,胆战心惊,

小鹿乱撞般彷徨不定;

就像我打量着跟前的王后和

心上人儿的两张面容,

我仿佛栖身于狭窄的夹缝,

又是惴惴难安,又是悠悠心动!(3.15)

第四幕:数日之后,侍女如意讲述仙赐王后关押了林姝,林姝在狱中受身心折磨和相思之苦,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这时,侍女金环上场,寻找桑格塔妮女史,称仙赐王后读了母亲具炭王后的来信,非常伤心。具炭王后在信中诉说自己的妹夫坚铠王遭到羯陵伽王囚禁已超过一年,指责仙赐的丈夫优填王坐拥强兵却未伸援手。金环登上象牙阁楼与仙赐王后和桑格塔妮女史相会,如意去寻找林姝。仙赐王后因母亲的信,又联想到优填王移情别恋,悲痛万分。桑格塔妮女史百般安慰。正在这时,优填王上场,思忖如何能平息王后的怒火,好让王后释放自己的新欢:

难道要厚颜无耻挡在她身前

大笑着拥她入怀间?

又或者编织起成百上千

蜜语甜言各种讨她喜欢?

还是高高掬起双手,

俯伏在她的足尖?我的天!

我真的真的不知怎样

才能让亲爱的王后开心颜!(4.1)

随后,优填王也登上象牙阁楼,意欲讨好王后。然而王后依然愁眉不展、冷若冰霜。桑格塔妮女史悄悄向优填王透露仙赐王后因读到了母亲的来信而悲伤。优填王如释重负,向仙赐王后讲述了前几日收到的胜军将军的战报,称不日即将攻克羯陵伽王的老巢。仙赐王后转忧为喜。与此同时,凯旋归来的胜军将军和坚铠王内臣律财求见,带来了全歼羯陵伽王军队、大获全胜的消息。坚铠王也已返回自己的祖国,重掌王权。仙赐王后大喜。小春子趁机要求仙赐王后下令释放林姝。仙赐王后应允。为感谢优填王出手相助,坚铠王还命律财传来口谕,与优填王永结盟好;并提到曾将女儿妙容送与优填王为妻,然而在途中失散,下落不明。仙赐王后得知表妹失踪,再度落泪。这时,如意惊慌地前来禀报,称林姝饮下毒酒,危在旦夕。仙赐王后让如意把林姝带到殿上请精通解毒术的优填王施救。就在如意把奄奄一息的林姝搀扶到殿上之时,律财发现她原来就是在文底耶森林失踪的盎伽国公主妙容,也是仙赐王后失散的表妹。仙赐王后见到表妹命悬一线,请优填王立刻施救。优填王见到心上人受难,不胜唏嘘:

红莲花蕾满擎蜜汁,馥郁香浓,

大黑蜂儿前去啜饮,渐飞渐近;

突然之间天降霜雪,灼伤蓓蕾,

满怀的希望落空,只因多舛的命运!(4.8)

她合上这双明亮眸子,

我四面八方升起黑暗;

她的喉咙哽噎无言,

我发出声音都觉艰难;

她被夺去了所有呼吸,

我全身瘫软不能动弹;

毒酒淫威将她凌虐,

依我看一切苦痛却由我来承担!(4.9)

然后,优填王施展解毒咒语,治愈了妙容。仙赐王后热情地拥抱表妹,并依照姨父的心愿,将妙容送与优填王为妻。戏剧在皆大欢喜中落幕。

(二)剧中诗律

《妙容传》中共有49首诗,其中索拉塞尼语( aurasenī)诗歌2首(3.8;3.9),梵语诗歌47首。梵语诗歌中,共出现7种诗律

1.老虎游戏( ārdūlavikrī ita)诗律,四个诗步 ,每个诗步有19个音节(— — —UU—U—U UU— — —U— —U—) ,这个诗律在《妙容传》中使用频次最高,共21首:1.1、1.3、1.6、1.7、1.11、2.1、2.3、2.6、2.7、2.10、3.4、3.5、3.7、3.10、3.13、3.14、3.15、4.1、4.3、4.9、4.11。

2.阿利耶(āryā)诗律,每个诗步音节不定 ,共9首:1.5、1.8、2.5、2.9、3.1、3.6、3.12、4.6、4.7。

3.佩带花环(sragdharā)诗律,每个诗步有21个音节(— — — —U— —UU UUU U— — U— — U— —),为剧中使用的最长诗律,共8首:1.2、1.9、1.12、2.2、2.4、3.11、4.5、4.12。

4.春天吉祥志(vasantatilakā)诗律,每个诗步有14个音节(— —U —UU U—U U—U — —),共5首:1.10、3.2、4.2、4.4、4.8。

5.混生(upajāti)诗律,剧中使用的混生诗律为因陀罗雷杵(indravajrā)诗律和毗湿奴雷杵(upendravajrā)诗律的混合诗律,每个诗步有11个音节(其中,因陀罗雷杵:— —U — —U U—U — —;毗湿奴雷杵:U—U— —U U—U— —),共2首:1.4(第1、2诗步为因陀罗雷杵诗律,第3、4诗步为毗湿奴雷杵诗律)、3.3(第1、4诗步为因陀罗雷杵诗律,第2、3诗步为毗湿奴雷杵诗律)。

6.笑面女(nāndīmukhī)诗律 ,每个诗步有15个音节(UUU UUU— — — U— — U— —),1首:2.8。

7.高山( ikhari ī)诗律,每个诗步有17个音节(U— — — — — UUU UU— —UU U—),1首:4.10。

上述7种诗律也同时在《璎珞传》(13种诗律)中出现。

(三)本剧述要

梵语戏剧理论中的“胎戏”(garbhanā aka或garbhā ka,俗称“戏中戏”),如同外围戏的子宫中孕育的小戏,特指在一部戏剧中独立上演的小戏剧 [2] 。戒日王在梵语戏剧史上第一次将胎戏的形式运用在戏剧创作之中 ,以《妙容传》中的胎戏为最典型代表。此外,《妙容传》运用多达五层的套式结构,既通过人为阻隔产生了艺术鉴赏的心理距离,明确“演员在演戏,观众在看戏”的处境,又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心理距离,在虚构中获得真实的幻象,使艺术表现无限趋近真实,加强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妙容传》虽为宫廷喜剧,以“艳情味”为主味,却并非纯粹的风花雪月,而是将宫廷艳事置于多国混战的背景之下。《妙容传》中的“四国三战”,不仅构成了《妙容传》的社会背景,还与女主人公妙容紧密相关。在现实中,戒日王征服世界的两个主要的手段即战争和联姻。政治联姻,虽并未大肆宣告封疆扩土,却是战争的一个相对和平的辅助,具有攻城略地的实际功用。《妙容传》正是用一种极其华丽的方式为赤裸甚至丑陋的政治联姻赋予了文学价值和艺术美感,从而将其包装成男欢女爱的宫廷艳事。战争是《妙容传》的次要情节,是优填王公开宣称的征服世界的手段;艳情,或者说联姻,是《妙容传》的主要情节,却也是征服世界的隐含手段,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并且逐步成为一种隐喻

《妙容传》翻译依据的梵语原文是卡勒(M.R.Kale)的编订本: Priyadar ikāof rīhar adeva Edited with an Exhaustive Introduction a Short Sanskrit Commentary Various Readings a Literal English Translation Copious Notes and Useful Appendices ,Motilal Banarsidass,Bombay:1928,Delhi:1977,1999。同时参考温迪·多尼格(Wendy Doniger)的梵英对照本:“ The Lady of the Jewel Necklace and The Lady Who Shows Her Love by Har a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 JJC Foundation,2006。

三、《璎珞传》译者手记

(一)各幕剧情

《璎珞传》( Ratnāvalī )是四幕剧。剧情概要如下。

第一幕:在制呾罗月(公历3、4月间)满月日的午后,犊子国优填王的宰相负轭氏自述:他因为对一位悉陀仙人的预言深信不疑,自作主张以优填王的名义向僧伽罗国的公主提亲。这位公主在乘船前往犊子国的途中遭遇海难,被一位憍赏弥商人救起,送至优填王的宫廷。负轭氏又将公主交到了仙赐王后手中。与此同时,孟春节的爱神狂欢庆典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优填王登上大殿高台,在他的亲信小春子的陪同下,观看憍赏弥城内臣民狂欢的盛大场面。二人玩乐正酣,侍女春晴儿和芒果蔓带来了仙赐王后的口信:仙赐王后正打算前往蜜花园,在无忧树下敬拜爱神,恭请优填王前去。优填王和小春子欣然前往,一路赏景游园。仙赐王后也带着侍女、随从来到了蜜花园。僧伽罗国公主璎珞也在仙赐王后的随行之列。她化名“海姝”,成了仙赐王后的侍女。仙赐王后正准备敬拜爱神,突然注意到身边的海姝,于是以照看百舌鸟为由将海姝支开,以免美丽的海姝将优填王迷住。不过海姝并没有马上离开。她因为好奇犊子国与僧伽罗国王宫里敬拜爱神的仪式是否相同,打算在仙赐王后敬拜爱神的时候躲在一旁观看,并且悄悄地用鲜花将爱神供奉。然而,待海姝采好鲜花返回之时,仙赐王后已经完成了敬拜爱神的仪式,正在恭敬如仪地侍奉自己的夫君优填王。海姝以为俊美的优填王就是爱神,于是抛撒鲜花向优填王致敬。当她得知被她误作爱神的其实是优填王,也就是她的父亲将她许配给的国王,她深深地爱上了优填王。但想到自己已沦为侍女,身不由己,她不由得悲从中来。优填王此时尚无从知晓海姝的心意,但他不经意的言语,却仿佛道出了海姝的心声:

东边儿的那片儿天,泛着银白色的光芒,

出卖了将升的月亮,躲在东山的山坡上;

就好像美丽的女郎,用她那苍白的脸庞,

暴露了亲爱的情郎,在心中悄悄地隐藏。(1.24)

夕阳西沉,爱神狂欢也接近尾声,海姝怀着心中的爱恋,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二幕:次日午后,海姝的挚友、侍女妙亲拎着百舌鸟笼寻找海姝,正好碰到了侍女巧灵儿。巧灵儿讲述了一位名唤檀香奴的修行者可以让草木非时开花,并让优填王心爱的小茉莉绽放花容的始末,然后告诉妙亲,海姝拿着画板等物,忧心忡忡地去了芭蕉亭。妙亲赶往芭蕉亭,见到坠入爱河的海姝苦于相思,正在画板上画心爱的优填王。海姝本想藏起画板,但已被妙亲发现。追问之下,海姝谎称所画之人为爱神。妙亲则借口要把爱神的妻子罗蒂画在爱神身边,而把海姝画在了优填王的身边。海姝于是向妙亲倾诉了自己对优填王无望的爱恋。正在这时,马厩里豢养的猴子逃脱,在宫内引起一片混乱。海姝和妙亲慌忙躲避,把画板和百舌鸟笼都落在了芭蕉亭里。猴子打开了百舌鸟的笼子,放走了百舌鸟。因为担心这只会说话的百舌鸟泄露她们的秘密,海姝和妙亲连忙追赶。与此同时,优填王和小春子也来到芭蕉亭附近,准备前去观赏非时开花的草木。二人刚好听到了百舌鸟在重复海姝和妙亲的对话,并且从这些交谈的片段拼凑出了一个为爱所伤的美丽姑娘的形象:

恋爱中的曼妙女,被爱神的花箭射中,

承受难忍的伤痛,向面前的女伴诉说;

却常被孩童、八哥、百舌鸟牙牙学舌——

幸运的不速客恰巧听到了这心中的歌!(2.8)

海姝和妙亲返回芭蕉亭准备取回画板,正见到优填王凝视画板的情景。两人赶紧躲进了芭蕉丛。而优填王也爱上了画中的姑娘:

我的目光艰难地跨越双股,久久地徘徊在臀部,

在她因三道弯纹而波澜起伏的小蛮腰流连驻足;

此时此刻,如饥似渴,悄悄爬上了巍峨的双峰乳,

刹那之间,满怀爱欲,遭遇她那洒下珠泪的青眸。(2.11)

知晓优填王心意的妙亲,促成了优填王与海姝相见。优填王大喜过望,盛赞海姝的美貌,并拉住了她的小手。短暂的相见后,仙赐王后与侍女金环上场。谈笑间,二人偶然看到了画板。虽然优填王和小春子都极力否认见过海姝,仙赐王后还是满腹狐疑地离去。

第三幕:一天之后的黄昏,优填王因见不到海姝而忧思成疾。小春子前来向妙亲打探海姝的消息,想求一个医治优填王相思病的良方。妙亲献计让海姝穿着仙赐王后的装束,自己则打扮成金环的模样跟小春子在画廊碰头,然后带海姝前往春藤亭与优填王相见。不巧的是,二人的交谈被路过的金环听到了。金环又将此事告诉了春晴儿,然后两人一同禀报给了仙赐王后。小春子并不知道已经走漏了风声。他兴高采烈地把跟海姝约会的消息告诉优填王。优填王迫不及待地摸着黑、闻着花香赶往春藤亭:

“我要走了!莲花眼!已到我约会的时间!

“熟睡的你,正该在我的呼唤中醒来!”

太阳朝着水中的睡莲喁喁私语着滑向西山,

(双关:仿佛对持莲花的女子说着轻柔的语言;)

将温暖的光芒照射在暮色苍茫的西山之巅,

(双关:宛若用双手抚摩在女子低垂的顶冠。)(3.6)

然而,仙赐王后与金环已抢先一步来到了画廊。如约在那里接应的小春子以为来者是海姝装扮的仙赐王后和妙亲装扮的金环,立刻将二人带给了在春藤亭等待的优填王。优填王喃喃呼唤海姝的名字,对海姝的美貌赞不绝口:

你的月亮脸,夺走了明月拥有的

一切辉煌灿烂!夜之主爬上山巅,

出现在你的面前,举起银光闪闪的

双手,仿佛想要让你全部归还!(3.12)

仙赐王后先是泪流满面,然后怒不可遏,拂袖而去。优填王先是对着旷野伤心,然后大骂小春子搞砸了他的约会。这时,着仙赐装束的海姝走出画廊。她得知事情败露,惧怕仙赐王后令自己受辱,决定在无忧树下用春藤编成的藤索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当海姝将藤索套上脖子的时候,小春子发现了她,将她误作仙赐王后,大声呼救引来了优填王。优填王将海姝救下抱在怀中,才发现所救之人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海姝:

够了!够了!请停止这些轻率鲁莽的言行!

哎呀!快将这藤索丢掉!我的生命之主啊!

用手臂藤索抱住我脖颈,只一小会儿就好,

来留住我这残生,因它已风雨飘摇!(3.17)

仙赐王后此时正在后悔自己拂袖而去,决定返回与优填王和解,不想恰好看到了优填王安抚海姝的一幕。恼羞成怒的仙赐王后用藤索绑走了小春子,还带走了海姝。心乱如麻的优填王,除了想方设法安抚仙赐王后,再想不到其他的办法。

第四幕:又过了一天,妙亲拿着海姝留下的珍珠璎珞独自啜泣,正好遇到了刚被仙赐王后释放的小春子。妙亲向小春子哭诉海姝的遭遇,说海姝半夜被人抓走,似乎是被送去了乌阇衍那国,然后把珍珠璎珞交给了小春子。优填王听到这个消息,如遭晴天霹雳。他悲伤欲绝地叮嘱小春子戴上珍珠璎珞,好让他睹物思人。这时,出征憍萨罗国的具盐将军的侄儿胜铠求见,带来了大败憍萨罗王的消息。胜利的喜悦冲淡了优填王的悲伤。随后,金环带来仙赐王后的口信:请优填王接见一位从乌阇衍那国前来的幻术师。优填王于是邀仙赐王后与自己一同观看幻术表演。幻术师夸下海口,幻化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天国景象。这时,僧伽罗国宰相福财与出使僧伽罗国的犊子国内臣赭髻求见。在仙赐王后的请求下,优填王下令中止幻术表演。福财带来了仙赐王后的表妹璎珞公主在被送往犊子国途中遭遇海难的消息。仙赐王后沉浸在悲痛之中。后宫突然起火,情急之下,仙赐王后说出了将海姝囚禁在后宫的实情。优填王立刻冲入火海想要救出海姝。仙赐王后、小春子、福财、赭髻等人,也表示要追随优填王冲进火海。这时,优填王终于在烟熏火燎的后宫找到了心爱的海姝:

这腾起的浓烟可真多!

请你再稍稍忍耐片刻!(望向前方)

你的丝衣从胸前滑落,

哎哟哟!还烧着了火!(张望)

你为何一次次跌跌撞撞?(仔细打量)

你的双足竟铐着铁锁!(束紧腰带)

我立刻带你离开这里!最亲爱的!

请用你的手臂抱住我!(4.17)

就在优填王将海姝抱在怀里准备突围而出的时候,突然间火尽烟消,后宫也完好如初。这原来是一场幻术大火。福财见到海姝,认出了她就是僧伽罗国的公主璎珞。主仆相见。仙赐王后与璎珞姐妹相认。然后,宰相负轭氏上场,讲述了自己因为悉陀仙人“得璎珞者得天下”的预言而安排璎珞与优填王成亲的始末,并承认是自己策划了幻术大火。最后,仙赐王后将璎珞送与优填王为妻。戏剧在皆大欢喜中落幕。

(二)剧中诗律

《璎珞传》中共有87首诗(1.2*原无编号,2.1与2.7重复)。其中,俗语诗歌8首,梵语诗歌79首。

俗语诗歌中,有3首为侍女春晴儿和芒果蔓所唱:1.13—1.15,1首为璎珞(海姝)所唱:2.1(2.7),4首为幻术师所唱:4.7—4.10。

例如海姝所唱之索拉塞尼语( aurasenī)诗歌:

心爱之人,咫尺天涯,难以企及;

羞愧不已,好似大石,重压在心;

任人驱使,身不由己,飘摇无依;我的好姐姐!

这爱情并不公平!没有更好的归宿,除却一死!(2.1/2.7)

《璎珞传》中共出现13种诗律

1.老虎游戏诗律,这个诗律在《璎珞传》中使用频次最高,共25首:1.1、1.2、1.2*、1.5、1.9、1.11、1.17、1.23、1.25、2.3—2.5、2.11、2.21、3.1、3.3、3.11、3.13、3.18、3.19、4.1、4.6、4.12、4.20、4.21。

2.佩带花环诗律,为剧中使用的最长诗律,共11首:1.3、1.10、1.16、1.18、2.2、3.5、3.8、4.5、4.11、4.14、4.22。

3.阿利耶诗律,共9首:1.6、1.19、1.21、1.24、2.9、2.12、2.19、3.10、3.12。

4.春天吉祥志诗律,共9首:1.8、1.12、1.20、2.17、3.6、3.14、4.2、4.3、4.19。

5.阿奴湿图朴(anu ubh)诗律,又名输洛迦( loka)诗律,每个诗步有8个音节(第5个音节U,第6个音节—,第1、3诗步第7个音节—,第2、4诗步第7个音节U,其余不定) ,为剧中使用的音节最少的诗律,共9首:1.22、2.6、2.10、2.18、3.2、3.16、4.4、4.15、4.18。

6.高山诗律,共6首:2.13、2.20、3.4、3.7、3.15、4.13。

7.笑面女诗律,共3首:2.14、3.17、4.16。

8.大地(p thvī)诗律,又名步履迟缓(vilambitagati)诗律 ,每个诗步有 17 个音节(U—U UU— U—U UU— U— — U—),共2首:2.16、4.17。

9.花尖(pu pitāgrā)诗律,为半同一诗律 ,第1、3诗步为12个音节(UUU UUU—U— U— —),第2、4诗步为13个音节(UUU U—U U—U —U— —),1首:1.4。

10.主妇( ālinī)诗律,每个诗步有11个音节(— — — — —U— —U— —),1首:1.7。

11.令人欢喜(prahar i ī)诗律,每个诗步有13个音节(— — — UUU U—U—U— —),1首:2.8。

12.混生诗律,剧中使用的混生诗律为因陀罗雷杵诗律和毗湿奴雷杵诗律的混合诗律,1首:2.15(第1、2诗步为因陀罗雷杵诗律,第3、4诗步为毗湿奴雷杵诗律)。

13.母鹿(hari ī)诗律,又名公牛游戏(v abhace ita)诗律 ,每个诗步有17个音节(UUU UU— — — — —U— UU— U—),1首:3.9。

上述13种诗律,包含《妙容传》中使用的7种诗律(老虎游戏、佩带花环、阿利耶、春天吉祥志、高山、笑面女、混生诗律)。其中老虎游戏诗律为两部剧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诗律,佩带花环诗律则为两部剧中使用的最长诗律。

(三)本剧述要

《璎珞传》印证了在印度文学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学史上都近乎空前绝后的一件奇事。大唐高僧玄奘在戒日王举办的曲女城法会上,亲身经历了一场火灾,并在《大唐西域记》中详细记载了大火发生的始末。而中国的求法僧玄奘的这段保存在汉文史料之中的关于“宝台失火”的“历史记载”,与印度的文人帝王戒日王在梵语戏剧《璎珞传》第四幕中“虚构”的“幻术大火”的情节惊人地相似。可以说,戒日王家乡萨他泥湿伐罗国“深闲幻术,高尚异能”的风气为《璎珞传》的“幻术大火”提供了灵感;《璎珞传》“幻术大火”也为曲女城法会“宝台失火”提供了底本素材

《璎珞传》翻译依据的梵语原文是卡勒(M.R.Kale)的编订本: The Ratnavali of Sri Harsha-Deva Edited with an Exhaustive Introduction a New Sanskrit Commentary Various Readings a Literal English Translation Copious Notes and Useful Appendices ),Bombay:Booksellers’Publishing Company,1964。同时参考温迪·多尼格(Wendy Doniger)的梵英对照本:“ The Lady of the Jewel Necklace and The Lady Who Shows Her Love by Har a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 JJC Foundation,2006。

张 远
2021年5月


[1] 多尼格(Doniger,Wendy,“ The Lady of the Jeweled Necklace [Ratnāvalī] and ,“ The Lady Who Shows Her Love [Priyadar ikā]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 JJC Foundation,2006,英译导论,第17页)称据9世纪王顶的记载,摩腾迦日是戒日王的宫廷文人和剧作家,属于旃陀罗(Ca āla)种姓。列维(Lévi,Sylvain, Le théatre indien Vol . I ,1963,第184—195页)称摩腾迦日为耆那教徒,他的名字表明他出身低种姓。

[2] Winternitz,Maurice,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 Vol . III ,Motilal Banarsidass,1972,第253页注释四。 HhJngj3Dcrw7tGelxV/g39liQolTb81uJg5KYSAN6Mb+kE3nCytXsyXxVtUCv/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