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指南视域下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改革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亚非语言学院 任慧慧

【摘要】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教育部明确提出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这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20年春出版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对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要求等作出了新的规定和详细的要求。本文以新指南为指导,以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了国内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关键词】 新指南;日语泛读;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2019年5月,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明确提出新文科建设的具体措施。2020年4月,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编著并出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其中的日语专业教学指南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日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标准,彰显各校专业特色,突显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新指南中对日语专业建设与改革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日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第二,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三,坚持内涵式发展,在加强新文科特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第四,更新教学理念,继承传统日语教育的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先进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在新时代、新文科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日语教育教学应与时俱进。新指南倡导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调学科交叉、知识融通等,正是日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现状

日语泛读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长期以来,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对教材采用边读边翻译的方式,按部就班地讲解。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外语教学的指导纲领重视语言本身,偏重对学生文章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全国日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日语能力测试(JLPT)等考试,往往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几乎没有让学生论述观点,探讨篇章思想结构和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等主观类型的考查题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也疏于这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不足。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往的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多参考2001年出版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2001版教学大纲”),而其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符合当前日语人才培养的需要。例如,其对日语泛读课程的表述,基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能流利、准确地朗读所学课文及同等难度的文章,语音语调自然,吐字清楚、能读懂生词不超过10%的日文原文,阅读速度每分钟不低于180~200字,要求掌握主要论点,了解中心大意,理解准确率为80%以上。借助工具书能阅读《走れ〤ロス》程度的日文书刊,要求领会文章大意,理解准确率在75%以上”,高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各种内容的文章,为适应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的需要,教材中科普性文章应占有一定比例,还应使学生掌握最新国际时事级相关词汇,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相关工作,同时还应使学生了解报刊语言特点等”,具体要求是“能读懂专业性很强的科技资料以外的现代日本文章。除了最新的外来语流行语及个别生僻词汇外,基本没有生单词;读一般性日语文章,能理解作品的主要内涵和意境;能较好地归纳,概括主要内容,能够独立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文章结构,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对于古文,和歌,俳句等古典作品或文章,借助工具书和参考注释能读懂大意”。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现代的日语文章,总结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修辞方式。因此,日语泛读课程教学,基本上是以读取教材中表达的信息为主的被动式行为,并以此为中心,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主要以语言知识和句意理解为中心,考试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

三、新指南与2001版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

新指南对日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作出如下规定:“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日语文本并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掌握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熟练运用日语阅读策略;能分辨事实和观点;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和隐含意义;能归纳概括段落大意和篇章主旨;能对篇章的文体,语体,结构,修辞,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能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意图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对相同或相关主题的不同篇章进行对比分析。”

那么,新指南和2001版教学大纲对日语泛读课程的要求有何不同呢?笔者根据上述内容对其总结如下:

新指南与2001版教学大纲对比表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新指南强化了阅读技能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增加了培养学生逻辑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内容。新指南倡导构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此,新指南指导下的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授课方式都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Brundage和Mackeradon(1980)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参与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与个人经历或当前利益相关、学习过程与人生经验相符时,学习效果最好。由此可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四、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整体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部分。笔者将从上述四个方面阐述教师在新指南指导下如何开展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新指南指出,日语泛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日语文本,并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同时,笔者认为在制订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时,还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模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擅长的领域;了解学生的日语能力,已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和学生的语言观学习观。

充分考虑以上三点并经过调查研究后,教师才能最终确定学生想学什么,学生能做什么,以此来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思考授课教师“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具体到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如学生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教师在强化学生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技巧,通过分析和探究教材文本的语言、篇章结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学生高年级阶段专业知识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新指南指出日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日语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泛读课堂介绍背景知识时,很多学生提及日本社会、历史、文化可以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但是一谈到中国的人文历史就不知从何说起了。这是外语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缺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在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是现阶段日语泛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要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授课教师在教材方面要选取具有时效性、实用性以及具有探讨性的内容,文章的难易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日语能力与水平。对大二年级刚接触日语泛读课程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宜选择晦涩难懂的科技类或哲学类的文章。一方面学生对这类文章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文章过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选取应按照语言特点,由易到难,由叙述性的记叙文、随笔文过渡到科技类、哲学类等论述性较强的文章,将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渐进式地纳入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三)教学方式

泛读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包括精读型、速读型与任务型这三种类型。下表为三种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

精读型、速读型与任务型教学方式对比表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精读型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当前的日语泛读教学。速读型是通过快速浏览使学生获取文章大意的教学模式,这是学生应对日语能力测试以及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必备阅读技能,但是并不适合课堂教学。而泛读课堂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很好地完成了“看”“想”“做”的循环。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去看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其次,学生思考教师布置的任务,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学生进行观点阐述和发表,并在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后,对学习任务进行反思和回顾,最终完成总结报告。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各种形式的任务进行语言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组内成员的意见交流,消除分歧,通过协商达成统一意见。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新指南中对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要求,在强化了阅读技能训练和学法指导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新指南指出,在智能化时代外语教学也要跟上“AI”时代的步伐。教师利用网络实现教学、练习、实践活动等资料的网络共享,利用网络开展线上教学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及时地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做到线上线下教学浑然一体。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直接浏览人民网(中、日文版)、日本NHK、朝日新闻等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在线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扩展知识面,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评价方式

新指南中指出:“评价应以检验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内容和目标,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日语泛读课程的评价方式如下表所示。

日语泛读课程评价体系表

总之,在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实施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才能综合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结语

本文以新指南为指导,分析了国内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日语泛读课堂中自上而下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语言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与此同时,在新时代新文科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日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还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具备教学反思和改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103-131.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富生,刘英.学生需求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4-87.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 OL].新华网,2016-12-08.

[6]徐芳芳.日语泛读教学中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科教文汇,2019(3):188-190.

[7]樊文琼.《日语泛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146-148.

Teaching Reform of Japanese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Guidelines

Ren Huihui

(Schoo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CISISU,Chengdu,Sichuan,611844)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sounded the clarion call of building a powerful education countr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core position of talent training,the basic posi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and on the bleeding edge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which marks the new stage of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context,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teering Committe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ublished the“teaching guide for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the new guideline”)in the spring of 2020,which has made new provisions and detailed requirements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teaching plans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each major. Guided by the new guideline and tak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Japanese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Japanese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 in China,and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Japanese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 from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 】 new guideline;Japanese extensive reading;teaching reform gSoJqT+XeHySahygnB55qbQJ/7RDzj1kSoNEKutd/sd+Asbho/Q1dP/N9lgFxBC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