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汽车产业是各国科技、经济的“主战场”。汽车产业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产值大、产业链长、影响面广等诸多特征。特别是当今,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科技的广泛运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新四化”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当今的汽车产品也已经超出了交通工具的范畴,成为智能移动空间,是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汽车产业不仅是未来人们消费的热点,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作为GDP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汽车产业不可缺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在竞争中不断崛起和创新发展。

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6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网络。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 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抓住产业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国家发改委 2020 年 2 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结合实际制定促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各项战略任务有效落实。可见,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一环。

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由重庆大学牵头,联合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青山工业、超力高科、西南铝业、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核心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及院校共同组建。2014 年 10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认定“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成为三个国家级“2011 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1 计划”是继“211 工程”“985 工程”之后,国家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创新战略举措,其建设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基本载体,服务国家、行业、区域重大创新战略需求。汽车领域有 3 个国家级的“2011 协同创新中心”,其中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人才培养共性需求,围绕汽车节能环保、安全舒适、智能网联三大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和前沿技术研发,取得系列重要协同创新成果。其支撑长安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领头羊和自主研发技术标杆,支撑中国汽研成为国内一流汽车科技研发与行业服务机构,支撑重庆大学等高校成为汽车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重庆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了大型、持续性出版项目“自主品牌汽车实践创新丛书”,丛书选题涵盖节能环保、安全舒适、智能网联、可靠耐久 4 个大方向和 15 个子方向。3 个主要协同单位的首席专家担任总主编,分别是刘庆(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第一任主任)、刘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任晓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系列丛书集中体现了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专家、学者在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水平,属汽车领域系列学术著作,这些著作主题从实际问题中来,成果也已应用到设计和生产实际中,能够帮助和指导中国汽车企业建设和提升自主研发技术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系列著作的第一辑,包括 8 本著作(6 本中文著作,2 本英文著作),选题涉及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理论与技术、汽车产品寿命预测、汽车可靠性及可持续性设计、高塑性镁合金材料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工程设计、汽车风洞测试、碰撞与安全等。中文著作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潘复生教授团队撰写的《高塑性镁合金材料》、长安汽车赵会博士团队撰写的《汽车安全性能设计》、重庆大学郭钢教授团队撰写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理论与技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朱习加博士团队撰写的《汽车风洞测试技术》、重庆大学刘永刚教授团队撰写的《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重庆理工大学付江华副教授团队撰写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工程设计及实例详解》。

本系列著作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产权的自主性。本系列著作是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团队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且由专家团队亲自撰写,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自主性。其中,一些著作以英文写作,出版社已与国际知名出版企业合作出版,拟通过版权输出的形式向全世界推介相关成果,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自主技术的国际交流,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2.技术的前沿性。本系列著作立足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创新实践,在各自领域反映了我国汽车自主技术的前沿水平,是专家团队多年科研的结晶。

3.立足于产学研的融合创新。本系列著作脱胎于“2011 协同创新平台”,这就决定了其具有“产学研融合”的特点。著作主题从工程问题中来,其成果已应用到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和生产的实际中去,相关成果在进行理论梳理和技术提炼的同时,更突出体现在实践上的应用创新。

4.服务目标明确。本系列著作不过分追求技术上的“高精尖”,而更注重服务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研发创新知识与技术体系的形成,对于相关行业的工程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本系列著作若有不妥或具争议之处,愿与读者商榷。

《自主品牌汽车实践创新丛书》编委会
2021 年 9 月 JTZUpbQQxQlwf+0D7pGM6i1q5h0GitGcRURWH2vRTBHIk9ImSVHI1Ndksxd7KC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