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缸发动机的曲柄排列应综合考虑点火均匀性、排气脉冲波、平衡性能、扭转振动、曲轴应力以及曲轴加工的难易等因素。多缸发动机由多个单缸发动机组成,它们的曲柄相互连接。多缸机各缸所受到的激振力构成了一组空间力系,以直列四缸发动机为例,其受力如图2.3所示。将该力系进行向量相加,即为多缸机缸体上的激振力。
图2.3 直列四缸发动机受力图
设发动机气缸数为 n ,第 i 个曲轴箱相对于第一个曲柄的夹角为 φ i ,曲柄回转半径为 r ,则
式中 a 1 , a 2 —— n 个单位矢量和的模;
φ Ⅰ , φ Ⅱ ——夹角 φ i 与2 φ i 的方向角,它们由曲柄间的相对位置决定,是一组常数。
因此,多缸机所受垂直作用力为
绕 y 轴的作用力为
在多缸机中,除个别机型外,惯性力和离心力总是平衡的。
绕 y 轴的惯性力矩 M y 为各缸垂直作用力对 y 轴的力矩,其表达式
式中 l i ——第 i 轴中心到简化中心的距离;
b 1 , b 2 —— n 个单位矢量和的模;
θ Ⅰ , θ Ⅱ ——夹角 φ i 与2 φ i 的方向角,它们由各缸间的距离和曲轴排列决定,是一组常数。
绕 z 轴的力矩 M z 为各缸水平作用力对 z 轴的力矩,其表达式为
绕曲轴轴线即 x 轴的干扰力矩,它与惯性力及气体压力有关
由此可见,直列多缸发动机所受的力和力矩均为曲轴转角的周期函数,这会引起发动机的振动,并且传递到车身(车架)。为了降低发动机的振动,除了合理布置曲柄间的相互位置、采取有效的平衡方法和合理设计点火顺序来减少激励外,还应使用悬置等隔振措施来隔离发动机的振动。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有离心惯性扭矩和往复惯性扭矩两种,由于离心惯性力通过曲轴的回转中心,对曲轴不产生激振力矩,不能激发扭转振动。对于直列四缸发动机,其相邻工作的气缸间存在180 ° 的相位角,设发动机不同气缸 i 的相位角分别为 φ 1 = ωt , φ 2 = ωt +π, φ 3 = ωt +3π, φ 4 = ωt +2π,可得直列四缸发动机总的往复惯性力为
从式(2.37)中可以看出,直列四缸发动机总的垂直作用力中只有2阶激励相互叠加后存在,各缸的1阶激励相互抵消。因此,对于搭载直列四缸发动机的车辆,主要是垂直作用力中的2阶成分产生的振动激励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通过对悬置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弱这种影响。
(1)绕发动机 x 轴扭矩分析
往复惯性力和燃气压力一样,它们作用在活塞销的中心,并通过连杆传到连杆轴颈,对曲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切向力矩 M x ,从而引起发动机的扭转振动,这也是发动机的主要振动激励。直列四缸发动机绕 x 轴扭矩表达式为
直列四缸发动机惯性力相互叠加后主要成分为2阶激励,各缸的1阶激励相互抵消。对于气体扭矩而言,其扭矩波动受发动机冲程数影响,只保留有偶数阶次的气体扭矩,其余阶次的振动激励相互抵消,且平均扭矩和扭矩的波动幅值为单缸发动机气体扭矩的4倍。
(2)绕发动机 y 轴扭矩分析
与单缸发动机相比,除了垂直作用力和绕 x 轴的惯性扭矩,多缸发动机还存在着一个绕发动机 y 轴的扭转力矩,这是由于曲轴中心与质心不在同一位置而造成的。图2.4为直列四缸发动机绕 y 轴受力示意图,设曲轴间的距离为 a ,曲轴中心到质心的距离为 e y 。
图2.4 直列四缸发动机绕 y 轴受力示意图
直列四缸发动机绕 y 轴力矩为
由此可知,当直列四缸发动机质心位于曲轴中心点时,即 e y =0,此时一缸与四缸、二缸与三缸的扭矩相互抵消,绕 y 轴的总扭矩为0,即
由式(2.40)与式(2.42)可知,直列四缸发动机绕 y 轴作用力 F y 与绕 z 轴力矩 M z 叠加后相互抵消,即 F y =0, M z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