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文献研究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数据库和网站,以“旅游交通”“旅游业与交通业”“交通与旅游协调”“交旅融和”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研究文献300余篇,选择了其中的100余篇进行重点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相互关系研究

在关于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国内外相关学者进行了丰富的研究。

1.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

Kanl(1985)对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两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交通运输业在对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对无论是已经存在的还是正在进行开发建设的旅游目的地,都存在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也成为成功发展区域旅游业的必备条件 [2]

邱宜动(1995)在研究我国旅游交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中指出,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会引起旅游业的大发展,交通运输业技术的进步、规模的扩大、结构的合理等都会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且联系紧密 [3]

孙有望和李云清(1999)研究了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就是交通,而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的交通情况,直接关系着旅游者对此区域的旅游印象与旅游满意度,进而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杨瑞霞(2004)在理论研究中指出,交通运输业为旅游者的出行与旅游经营者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参考,进一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旅游业反过来也在较大程度上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即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需求上,交通运输业是旅游者完整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在旅游收入上,交通运输业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在供给上,交通运输业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地区旅游业的开展程度,决定了航空客源量与铁路客源量,从而极大地带动了航空、铁路运输的发展 [5]

岳燕祥(2011)在旅游业与交通产业互动关系的研究中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旅游业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共生共存的关系,同时指出,旅游产业布局会对交通设施的设置、交通线路的设置产生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方面会促进旅游布局突破行政区划,另一方面会对旅游集散地与旅游目的地的分异起强化作用 [6]

来逢波和任建兰(2012)在对区域交通的发展演进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的研究中表示,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存在以下几种相互关系:耦合发展的互动关系,区域旅游禀赋高,势必会吸引大量旅游者前来旅游,从而促进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发达,通达性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拉动;协调发展的融合关系,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是联动发展而非相互孤立的,是要素深层次融合而非简单叠加的,且随着两大产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间的融合程度将不断加深,产业间的协调作用方式将不断创新,产业间的融合领域将不断扩大;产业链条的衔接关系,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之间的衔接方式与便利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旅游业的发展;辐射影响的依托关系,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在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等方面都存在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关系 [7]

2.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

Susanne Becken(2003)对践行旅游活动时旅游者在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各个环节的能量消耗中数值最大、占比最多的环节就是交通环节。减少旅游活动中交通环节所消耗的能量、提高交通环节中的能源利用率,可以有效地缩减整个旅游活动中所需的能源消耗,大大提高旅游者的效率,同时可以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8]

Palhares(2003)利用新西兰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相关数据资料,对新西兰国家两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会受到交通建设的极大影响 [9]

万德梅(1997)对影响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时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的便利程度会极大影响旅游者的出行动机,同时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便利程度也是影响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满意度的最重要的因素 [10]

陈晓、李悦挣(2008)在研究中指出,城市交通与城市旅游之间同时存在着拉动与限制这两种相互影响作用,并结合相关数据,首次通过模糊数学建立评价体系,对大连市的旅游与交通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分析。但由于城市旅游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性和交融性,因而评价范围不免有些缺乏 [11]

宋鄂平(2010)在研究中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全国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和航空与旅游业的相关性明显比较高,且旅游者在出行方式上很大程度会选择更快捷的交通工具,这说明真正对旅游产生显著影响的是相对比较快捷、方便的高质量交通设施 [12]

周晓琴、明庆忠(2017)等利用SPSS软件,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对城市交通驱动旅游发展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实证表明了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并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进行相关分析,分析表明,麻城市交通运输业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从旅游景点开发、旅游产业要素、旅游市场吸引半径等方面确有驱动效应 [13]

李一曼、修春亮(2018)等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近21年来浙江省陆路交通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发展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交通的演化对景区布局有引导作用,景区会沿着交通要道进行规划布局;另一方面,交通的演化会重塑旅游地域结构,处于交通节点的城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会有显著提升,交通路网的建设不断增强旅游城市间的轴带关系,同时会促进旅游空间结构“条带”模式向“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形态演变 [14]

二、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会影响旅游者从旅游客源地进入旅游目的地的通达程度,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衡量交通网络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交通可达性。

Walter(1959)首次提出并界定了可达性的概念,可达性是指交通网络中的每一个交通节点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机会的大小 [15]

Dalvi、Martin(1976)以Walter界定的可达性概念为基础,对可达性的概念进一步定义,即将可达性更新定义为通过某一种具体的交通工具从一个区域到达其他任一地区时的便捷程度 [16]

1.交通可达性与旅游业的相关性研究

胡浩、王姣娥(2012)等在对全国34个旅游城市的旅游潜力进行研究时,通过构建的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这些旅游城市所在区域的交通可达性(交通可达系数)进行了测度和相关分析,分析指出,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在区域内的交通可达性(交通可达系数)与它们的旅游潜力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17]

毕丽芳、马耀峰(2013)指出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关联又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运用耦合系数模型对云南省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交通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具有显著的互动效应,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区域交通可达性的提高,旅游经济将得到进一步促进 [18]

陈刚等(2012)研究了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并在不同模型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上,利用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的研究模型,对湖北省进行了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之间具有显著的对称关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逐渐增强,说明交通可达性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结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与引力模型,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相关性十分显著,且湖北省的具体分布状况是呈现阶梯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19]

赵金金(2016)研究了交通可达性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并结合已测得的城市交通可达性水平与旅游经济水平,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交通可达性水平与旅游经济水平之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相关性,而且交通可达性在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

杨春华、吴晋峰等(2016)在对中国旅游城市交通可达性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中指出,交通可达性可以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在交通建设方面的最真实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映;并通过测算交通可达性指数,对航空和铁路的通达性进行分析对比、空间分布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可达性水平较高的旅游城市一般都位于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同时旅游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旅游收入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1]

2.交通可达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交通对某一区域的影响首先是改善该地区的时空可达性,进而改善该地区地理和经济上的区位优势。向谦楠、陈义华(2010)利用可达性对区域经济联系模型中的距离进行改进,同时引入可达性阻抗,得到区域经济发展与可达性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指出,某区域可达性的提高相当于改善了该地区在空间地理上的通达性,该地区更具进入性和联络性,因此可达性的提高能有效缩短运输距离、运输所需时间大幅度减少、运输所需费用大幅度降低、便捷性有效提高 [22]

王旭科(2010)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指出交通运输环境的优化、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网络的完善度均能优化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从而一方面对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活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相关资源的集聚,进而推动旅游规模化发展 [23]

陈刚(2013)在进行相关研究时指出,交通可达性将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有效地连接起来,使二者产生空间互动,形成旅游活动。而旅游资源地的交通可达性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提高旅游目的地交通网络建设的水平,改善该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一方面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节省了旅游者的旅游成本,进而能吸引更多旅游者进入,进一步吸引更多旅游企业等经济要素向该区域聚集,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创造价值,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24]

3.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Khadaroo、Seetanah(2008)利用引力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显著影响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25]

欧国立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中心以及周边地区旅游的协同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Smallwood等(2012)对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者行为等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能较大程度地影响旅游集散效率方面的提高 [26]

李文正(2012)分别从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民航路线建设、内河航道建设等四个方面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陕南交通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表明,陕南交通建设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区域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导致每种交通的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差异较大 [27]

卞显红(2012)对旅游业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分析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旅游交通轴线的形成和旅游用地一体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8]

李如友、黄常州(2015)在交通基础建设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中,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对中国数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不同的作用,即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具促进作用;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居中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无显著作用;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高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29]

张广海、赵金金(2015)在多因素协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全域和局域的角度对等级公路、高铁、内河航道、民航航线等要素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探寻多种因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在全域空间分析中,除了铁路,其余因素均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在局域空间分析中,不同区域的旅游经济对五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反应不同,但总体来说,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30]

侯志强(2018)利用中国30个剩余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探寻公路和铁路因素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为直接效应的3倍 [31]

三、旅游交通相关研究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定义是指旅游者实现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或者在旅游目的地内部实现空间转移的载体。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元素,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相关联,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制约或者促进作用。

1.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Margatet(1989)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交通是发展旅游业时进行合理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的关键,旅游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旅游经营者需要致力完善的 [32]

Turton(1996)以津巴布韦航空公司为例,分析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指出,航空运输自由化将加剧旅游市场的竞争,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33]

Sambracos(2001)以希腊为研究地,对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下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航空运输对希腊旅游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4]

Daniel、Xavier(2016)分析了高铁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指出,由于高铁自身的市场特性,对旅游收入不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反而有负向效应,因此不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5]

Tsui(2017)分析了航空运输对新西兰旅游业的影响,分析指出,新西兰国内旅游需求由于受到廉价航空的正向拉动,从而对旅游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36]

王兆峰(2009)指出,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是旅游交通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及旅客流的实现与促进等起着重要作用;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收入与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中最耗时、耗钱的项目,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王兆峰利用相关系数法,针对我国西南地区交通运输业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大产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37]

2.旅游交通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

Papatheodorou(2001)指出,旅游交通的市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地中海旅游岛屿的地域格局产生显著影响,使地中海核心岛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38]

殷平(2012)基于旅游交通成本的视角,通过对旅游交通成本进行界定和识别构建了旅游交通成本模型,对滨海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竞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时间效用和费用效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效应,旅游交通时间成本对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力有较大影响 [39]

杨仲元、卢松(2013)运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对皖南旅游区交通优势度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交通水平的提升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格局产生优化影响 [40]

黄泰、席建超等(2017)基于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的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高铁一方面增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格局的核心—边缘结构起到了强化作用 [41]

3.旅游交通的规划设计与发展策略

Gronau(2016)指出,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交通体验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因此需要对区域旅游交通提档升级 [42]

Ko、Kim等(2017)提出,在对旅游景区轨道交通进行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量美学因素,可以增强旅游者在搭乘景区旅游交通时的体验感 [43]

余华刚、赵海娟等(2012)从安全角度出发,对咸宁区旅游区的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将交通静化技术加入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中,同时主张将人文情怀与旅游目的地景观特性相融合,强调旅游交通与景观相协调的设计理念 [44]

邵源、范颖玲等(2019)提出需要不断提升旅游交通品质从而提升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的体验,并通过对旅游者的出行幸福感进行量化测度,探寻多因素对幸福感受的差异分析,为城市交通政策制定和改善提供思路 [45]

四、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发展相关研究

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发展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协调机理分析与协调水平分析两方面。

1.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机理分析

余菲菲、胡文海等(2015)指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会推动该区域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加大旅游者对旅游品质的需求,其中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舒适度、安全性、多样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交通的优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数量逐渐增多,会对现行的交通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驱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46]

吕倩(2019)指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旅客量、更高品质体验的需求,会促进旅游目的地交通网络的优化升级;交通网络优化对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47]

刘安乐、杨承玥等(2017)指出旅游业的发展与交通网络的协调动力机制是由内生和外生两种动力共同作用而来的,其中,内生动力是指城市群交通演化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内在要求和行业发展推动;外生动力包括交通演化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受技术、政策、法规、效益等外部要素的推动 [48]

2.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水平分析

罗景峰(2016)构建了一种可变模糊耦合方法,建立了更简洁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各个指标使用二元比较模糊分析法来确定其权重,然后进行相关测度 [49]

马勇、李丽霞等(2017)在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的基础上,以神农架为研究区域,对其旅游—交通—生态三者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综合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三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50]

白洋等(2017)在结合相关系数法与耦合协调模型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产业高度相关,耦合协调等级由极度失调转变成了优质协调,初步形成了有机的协调发展机制 [51]

彭志敏、吴群琪(2017)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进行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总体耦合等级较低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分类特征 [52]

戢晓峰、谢世坤(2019)构建了URTT(城市化—区域经济—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改进的欧式距离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各州、市进行了测度,并对测得的URTT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时空演变分析 [53]

吴寒、刘东晋(2019)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近十年来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两大产业的协调发展逐步趋好,但全国层面仍未真正实现协调发展 [54]

五、研究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国内外学者在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等方面。具体来看,在对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指出交通运输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其中许多学者还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相关系数法等方法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定量研究;在关于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中,大多学者从交通成本、交通可达性、旅游者旅游决策、旅游相关资源聚集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认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会促进交通可达性的提高,而随着该区域的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一方面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节省了旅游者的成本,进而引导更多旅游者进入,进一步吸引更多旅游企业等经济要素向该区域聚集,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创造价值,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在关于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环节,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制约或者促进作用;在关于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利用耦合协调模型,也有少数学者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进。

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研究在内容、角度以及方法上都日趋丰富,但仍存在对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综合性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创新不够、缺乏跨行政区域的案例地等遗憾。因此需要加强对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综合研究,加强跨学科和多视角旅游交通研究,加强研究方法的多种比较和创新,扩展研究的新领域和新空间。 MC7YxC2gf9jbgcAYYJK9kpR+yxbAijPa4RKfAG6jUZvI+Bdiakr/5E+YL9JhRHy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