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陈波

2020年9月14日至10月29日,受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海外名家讲学计划”资助,应我的邀请和安排,牛津大学讲席教授蒂莫西·威廉姆森在北京大学做了题为“哲学的方法”十次系列网络公开讲演。

之所以邀请威廉姆森教授做这样的讲演,出于两个考虑:第一,近三十年来,威廉姆森已经成为当代顶尖的分析哲学家之一,他的许多论著,他在形而上学、认识论、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等方面的许多工作,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如我在开幕词中所说,在当代分析哲学圈内,他是制造话题、引领风向、左右舆论的人物,有很多的对话者、批评者和追随者,有很大影响力。第二,近些年来,他关注元哲学和哲学方法论,先后出版了《哲学的哲学》(2007)和《做哲学:从普通的好奇心到逻辑推理》(2018)等论著,反思先前分析哲学的遗产,重新思考哲学的本性以及正确地做哲学的方法,大大扩展了哲学方法论研究的视野,提出了很多新的洞见,亦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我认为,中国哲学界也应该反思先前的哲学研究状况,思考其中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弊端,寻找重新出发的方向、路径和方法。正是基于这两个考虑,我邀请他在北京大学做有关哲学方法论的系列讲演。

我想在该系列讲演中纳入中国哲学家与威廉姆森的对话环节,于是在每次讲演末尾,分别安排一位与谈人和一位提问人,前者评论兼提问,后者只提问不评论,然后威廉姆森选择性回答。我不仅从北京大学而且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了20位对话者,他们大都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有些人还表现得很出色。

该系列讲演通过“学术志”网站面向公众直播,全程使用英语,没有中文翻译,居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十次讲演中,直播参与者达四千多人,最少也有近千人。还有少数国外参与者。威廉姆森亦把讲演录像放置在他的推特账号上,亦吸引了一批关注者。在这里,谨向所有相关方面和人士致谢:资助方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直播平台学术志,讲演人威廉姆森教授,20位与谈人和提问人,以及所有讲演的参与者。我们共同促成了一次有重要意义的哲学事件。

本书是该次系列讲演和对话的记录、整理、翻译稿。感谢徐召清、刘靖贤、王洪光、赵震、彭杉杉诸位艰苦的整理和翻译工作。也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愿意出版此书,以及责任编辑在编辑此书时所付出的辛劳。

我想再次强调我在闭幕词中提到的两点:大学的双重使命,学哲学和做哲学的区别。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它要面对过去做回溯性反思,传承文明和培养人才,使人类文明薪火相传;大学作为研究机构,它要面向未来做前瞻性思考,生产知识和创造思想,不断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哲学是文明之根。大学生最好都学点哲学,特别是哲学系的学生必须学哲学,以后想做哲学的人更必须好好学哲学,其中的关键词是:经典、阅读、理解、诠释、哲学史、哲学教科书。做哲学与学哲学有很大不同:学哲学重在理解,做哲学重在创造。做哲学所涉及的关键词是:问题、思考、观点或理论、说理、论证、分歧、对话、质疑和论战,等等。

中国哲学家要面向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做独立思考,提出观点或理论,开启对话模式,参与到哲学的当代建构中去,参与到国际哲学共同体中去。 hemDUJt/XBuh0JJ2rfaDY0lXL/z5TCmx1T0vopfyTtU/Sf/TEy3N+VK+AxiwE7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