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首先需要明确其概念范围。本节对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共享的定义加以详细阐述。
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何筠等(2005)认为公共职业培训是为了帮助一部分社会成员进行就业由政府出资而进行的技能训练。 [1] 谭啸(2007)认为公共职业培训是为了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由政府出资而进行的非学历的劳动技术与职业技能训练。 [2] 本书认为,在当下这两种定义范围略显狭窄。第一,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公共职业技能培训的对象已从失业者扩大到在职劳动者,甚至是即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劳动力。第二,从功能看,职业技能培训业已从失业应对转向失业预防,从促进就业转向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综上,本书认为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是为了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与素质,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由政府完全或部分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非学历的职业训练、技能培训、素质培养等活动。
“共建”指共同建设,其中“共同”意味着主体的多元化。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共建的最终目的是在国家层面,形成跨部门、跨省市、跨区域合作共建的局面。所谓跨部门,是指负责投资建设公共职业技能培训的部门不再局限于政府主管部门,而是涵盖相关利益主体如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等,这些部门或个人通过资金、设备、技术、人员和场地等要素的投入共同建设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培训机构的规模、实训场所的布置、实训设备的配置等硬件方面,也包括培训功能的设计、培训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培训教师的聘任、培训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等软件方面。从狭义上说,共建主要是指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对资金设备、技术、人员和场地等要素进行硬件方面的合作建设。本书所指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共建,主要是狭义上的共建。
“共享”指共同享用。“共”是“享”的方法和途径,“享”是“共”的结果和目标,二者的结合与互动实现共享。 [3] 共享意味着既参与贡献又参与分享收益,是付出和收获的平衡。换言之,共享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完全免费享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共享是培训资源互动交流、协调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是指相关利益主体充分利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实训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产品生产等功能,除了在场地、设备等硬件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还在师资、课程等软件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