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守汽车工匠初心 承科技报国使命
——“自动驾驶汽车感知系统装调与测试”课程思政案例

一 案例综述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智能网联汽车装配、调试、测试、标定、数据处理、仿真分析等工作必须学习的课程,对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中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装调工作职业技能要求。通过对自动驾驶汽车装调测试岗位群的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我们确定了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而确定了本课程框架和核心内容(见图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企业识岗实习,后继课程为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分析、自动驾驶汽车仿真与ADAS系统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感知系统装调与测试课程将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方向(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图1 课程来源和课程框架

本课程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1+X”证书制度、自动驾驶汽车装调测试岗位群技能标准要求设立。本课程介绍了自动驾驶系统的相关传感器技术,其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各类传感器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完成各类传感器的装调测试作业,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培养政治信仰坚定、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强、创新精神足、实践能力强,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劳动态度,具备安全、规范、服务意识、责任心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案例概况

本案例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创建“双线交融”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主线1是从政策文件中提炼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中;主线2是对接岗位需求,提炼思政元素,找到思政元素切入点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这两条主线最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交融到一起,共同实现课程思政目标(见图2)。

图2 “双线交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框架

主线1:组建“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思政教师+辅导员”专项团队,发挥思政教师的政治优势,建立红色案例、汽车工匠人物等“红色资源库”,开发课程思政育人资源,供教师选择使用;企业专家、思政教师指导专业教师深入研究指导文件,结合企业工作案例提炼17个课程思政着力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同时,班级辅导员要配合课程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能力,以及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主线2: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道德价值和精神内涵,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做到无缝衔接,达到润物无声的隐性育人效果,切忌生硬接入,为思政而思政。如本案例中,我们结合各项目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挖掘了恰当的思政元素切入案例,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去,最终达到相应的育人目标(见表1)。

表1 主线2: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二 案例解析

(一)设计思路与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原则是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汽车工匠价值塑造、自动驾驶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本课程结合专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领域的定位,提炼专业面向职业的岗位要求,从传统汽车后市场维修到自动驾驶汽车前市场开发的转变角度,确定以“双线交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为主线,通过企业案例教学、组建教学团队、企业实践思政课堂、课程思政考评等具体项目实施,着力培养学生的汽车工匠价值观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形成课程理论、实践、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由于本课程所涉及的感知系统在自动驾驶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与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关系密切,故本课程将授课内容与我国科技发展紧密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卓越成绩和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思想认知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行动上使学生积极投身到我国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发扬先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二)设计与实施

1.课程思政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教学过程通过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围绕着企业装调测试岗位的工作流程,以“任务准备—任务明确—任务探究—任务实施—任务拓展”展开教学,落实“岗课赛证”融通,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教学实施环节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科技创新、劳动素养等思政元素(见图3)。

图3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教师发布汽车杰出工匠人物的相关视频,使学生了解汽车业的工匠精神,守护把产品当艺术品、把初心当信仰、把创造当修行的初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工作任务,通过互联网自行搜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中教师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任务交接,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讲解新技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辩证思维能力,使团队形成友善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的氛围;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新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实操过程树立学生榜样,宣扬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强化劳动素养;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软件梳理本次工作任务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企业导师强调注意事项,以培养学生的安全规范意识;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发布调研任务、案例视频等,学生可以了解国内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升他们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感。

2.课程思政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本课程借鉴胡格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并注重本土化改良,使教育教学的目标贴合汽车人才新需求。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卡片法、小组合作法、旋转木马法、思维导图法、海报法等,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实现课程思政与主要教学方法的融合,达到育人目标(见表2)。

表2 课程思政与主要教学方法的融合

3.课程思政与教学手段的融合

本课程开展SPOC形式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运用“互联网+”展开线上思政教学,采用学习通和虚拟仿真平台承载信息化资源,丰富融入育人元素的教学材料展现形式,增强育人鲜度,形成思政教育处处时时可见的浓厚氛围,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同时,挖掘课程线上平台学习资料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形式。如利用“红色资源库”视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汽车工匠精神;举办线上讲座,向学生讲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先辈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引导同学们守护初心、树立科技报国的使命。

4.课程思政与考核说明的融合

课程思政的融入首先要从课程的整体出发,完成教学设计,梳理好课程内容主干,形成贯穿整个课程思政建设的脉络,然后再延伸到项目、任务、知识点和技能点。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因此,本案例借鉴德国职教关键能力评价方法,围绕教学全过程,研究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指标,制定学生能力发展观察量表(见表3)。在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时,教师要注重评价方式与内容的导向性和专业性,既要重视专业性,又要体现思政元素引导。

表3 学生能力发展观察量表(部分)

(三)实效与经验

1.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岗位成就感显著提升

教学团队追踪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发现企业对本届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认可度提升较大;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岗位适应性和岗位成就感增强。2名实习的学生因积极为传感器标定车间的开发工作建言献策,获得企业科技表彰。

2.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

本课程采用“双线交融”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使课程思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促进思政目标高质量达成。根据此模式研究提炼的课程思政着力点,运用的教学方法、红色资源库、线上思政资源、学生能力发展观察量表等,均可复制推广到本专业其他课程及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推进其他课程建设(见图4)。本课程曾荣获第四届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021北京市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为同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范式。

图4 课程示范引领作用

三 案例反思

(一)创新之处

1.创新了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本案例创建了“双线交融”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第1条线侧重于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课程思政目标,既有显性思政又有隐性思政;第2条线侧重于从岗位实践中提炼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将思政元素隐性融入课程内容为重点。两条主线最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交融到一起,共同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2.实现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隐性融合

课程思政落实以三级目标为引领,以“双线交融”模式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组建专项团队,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以守汽车工匠初心、承科技报国使命为引领,结合课程模块特点,构建育人分目标,结合工作任务具体内容,设计育人具体目标。设计具体目标时,更加注意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隐性融入课程教学中。

3.课程聚焦汽车“新四化”,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的内容聚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发展趋势,以汽车新技术为载体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以“红色资源库”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注重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守汽车工匠初心,着眼于未来,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将学生培育成能应对未来行业迅速发展变化的新汽车人才。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继续研究课程思政理论,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紧跟自动驾驶新技术,及时调整思政目标,满足国家对新汽车人才不断发展的需求。

继续建设课程思政“红色资源库”,搭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共建共享平台,依托“双线交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引领其他课程、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推广成功的案例成果,辐射带动同类院校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精品案例,最终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全面提升。

段卫洁 姚立泽 张新敏 潘越广 杨锐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UEtSNky5qwwgCdHVYz8nRQNls5+N8OiZtqOe/xYdgQn1Oqf4bHVydBjY5YVqRwC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