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轨道列车检修、电动列车司机、轨道列车装备工作必须学习的课程,将为后续学习“车辆检修综合演练”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胜任轨道列车机械检修工作任务,达到以下具体思政目标:
(1)了解我国先进的检修技术,强化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了解岗位的安全教育常识,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
(3)严谨认真,懂法守则,遵循公司及部门各项规章制度。
(4)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抗压能力,有效应对设备故障的处置,能参与倒班班制中。
(5)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通过简洁明确的语言,传达检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上报的时效性、准确性。
(6)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日常办公软件,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工具。
(7)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案例、总结经验、班组讨论等方式,与同事共同探讨、优化检修过程,提高生产力。
本案例提出了一种“思政角度—思政案例—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新模式(见图1)。该课程实施学院和企业双元育人模式,实现德技并修、育训并举。团队成员梳理了课程思政元素,从国家名片、安全教育、标准规范、服务生活、大国工匠、轨道文化6个方面进行挖掘,开发出适合课程的12个思政案例,同时引入为期一周的企业劳动实践,将思政元素和课程有机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图1 “轨道车辆机械检修”课程思政模式
思政角度与思政元素一一对应,通过案例实现有效衔接。主要对应关系为:国家名片对应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安全教育对应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标准规范对应严谨认真和遵规守纪;服务生活对应语言表达能力;大国工匠对应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抗压能力;轨道文化对应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轨道车辆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大量的实操内容,能够较好地将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中去,培育学生孜孜求索、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使命担当。
思政内容设置巧妙,形成爱国强国闭环。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从“国家名片”出发,并以“交通强国”升华。将课程培养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从国家名片、安全教育、标准规范、服务生活、大国工匠、轨道文化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入和轨道车辆检修作业结合紧密的案例。
教学方法循循善诱。课程思政教学逐步深入,教学方法从讲授、校友座谈、任务前置(翻转课堂)、企业实践依次提升难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课堂思政元素,燃起学生对爱党爱国、检修报国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思政教育永不褪色。
科学设置考评。教学团队加大思政元素的考评占比,同时不断打磨考评方式,做到考评合理,可操作性强。
优化案例设计、教学和评价考核。教学团队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的意识,培养安全意识、职业自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民族自信。
本部分主要结合不同案例分别从思政案例的设计、教学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下面以红色检修兵和齿轮箱换油为例,介绍案例的具体设计。
1)红色检修兵
列车检修兵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工程兵种,负责列车的检查和维修工作,保证人员和物资及时运输,为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色检修兵这一红色资源是我国历史发展上特殊的案例资源,在国家名片这一部分进行介绍,结合我国列车检修发展史有机融入课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该案例有助于学生了解红色检修兵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冒着枪林弹雨对列车进行检修过程中所展现的不怕牺牲、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都是现在学生学习的最佳典范。
2)齿轮箱换油
齿轮箱换油需要作业人员到列车底部深地沟内进行操作,其涉及较多的思政教育点,如防止磕碰跌倒的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等,课堂思政引入点要恰当适时。
课程设置将安全教育放到齿轮箱换油实践操作前,如车辆断电断气、车辆止挡、安全三件套的穿戴等,这些安全教育和课程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同学们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润滑油喷洒到地面容易造成作业人员滑倒,同时违反了环保生产规范。将环保观点引入该部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生产意识和环保意识。
案例服务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事故再现演示方法(蓄电池检查)和任务前置方法(交通强国)为例介绍教学方法。
1)事故再现演示方法(蓄电池检查)
蓄电池检查是一项带电操作,是危险隐患易发生点。蓄电池日常维护包括液面检查、补充水、清洁、测量蓄电池单体开路电压、容量测试等项目。其中每个项目都需要将蓄电池电极上的防护罩板移除进行作业,暴露的电极形成110 V电压,对维修员工易形成安全隐患。某企业员工打开罩板后,曾发生过将扳手放在蓄电池上的情况,巨大的电场力将扳手击飞。
在课程教学时,采用旧蓄电池单体,利用事故再现演示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将铁质进行片对12 V蓄电池单体进行正负极短接,可以观察到铁条被烧红。直接的事故加深了同学们对蓄电池维护安全的理解和操作,让同学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带电操作事故产生了本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真理的求索,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2)任务前置方法(交通强国)
交通强国中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专业知识和交通强国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运输有哪些变化?北京市的市内轨道交通有哪些变化?车辆维护流程有没有变化?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拓展了课程内容。围绕交通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依托北京市重点轨道工程,教学团队设置了课前任务,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调研并在课上进行展示汇报。将课堂转变为交通强国汇报厅,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
交通强国是课堂思政源源不断的案例输出源泉,“轨道车辆机械系统检修”等其他专业课程均要紧跟时事,牢抓国家新政策,将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和课程紧密融合起来,提升学生们在国家建设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和国家同命运和时代同呼吸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程评价中融入思政考核,以实训考核(安全三件套穿戴)和理论考核(京张铁路发车巡检)为例进行介绍。
1)实训考核(安全三件套穿戴)
在实训考核过程中,除了对技能的考核,还要加大对安全、规范等的考核,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巩固安全技能掌握情况。列车巡检过程中,学生在进行车下作业时,要先进行安全三件套的穿戴考核。
2)理论考核(京张铁路发车巡检)
在理论考核过程中,教学团队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以发车检查注意事项为例,在题目的设计上要巧妙构思。
“1909年冬季,列车从北京经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发往张家口,你作为一名列车检修人员需要在露天停车场完成列车发车巡检。请列出相关注意事项。”本题考查学生对发车检查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但从题目中可以得知我国在1909年就自主设计建造了第一条铁路。学生通过将当时的露天停车场和现代化车辆段进行对比,可以感受到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增强民族自信。同时,引导大家关注当时的检修工工作、生活情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程案例的系统设计增强了课堂思政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对课堂上的案例非常感兴趣,经常形成热火朝天的课堂讨论氛围,有利于强化自身的素质养成;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旁征博引,结合正面案例、反面案例等进行思政育人,同时该思政案例模式已经写为一篇论文;同行对该课程案例评价颇高,有关论文经专家评议,获得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2021年度思政论文二等奖。
本课程思政案例提出了一种“思政角度—思政案例—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新模式,在交通运输行业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作为推广的模板与范式。
本课程思政在开发的过程中引入校内、校外团队,深挖与该课程对应的思政元素。同时,加入为期一周的企业实践,循循善诱,科学育人,确保育人成效永不褪色。
本课程思政案例选题丰富,既有交通强国新概念,又有红车检修兵的经典案例,从国家名片、安全教育、标准规范、服务生活、大国工匠、轨道文化六个方面建设课程思政模式。
后续,该课程将结合北京交通大学轨道教育产业研究院课题“以‘1+X’证书为导向的双元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以‘轨道车辆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为例”,继续在课堂思政元素、案例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上挖掘,形成适合交通运输行业的思政新模式,并将成果以课题、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形式推广出去。
高旺 李伟 王珂(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