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家长如何学会看出孩子的3层信息

这一节是重点,可以反复看几遍,同时跟你的孩子、家人去练习一下一分钟对视,也许你就可以领会我要表达的意思了。你不去品尝这个“美味的蛋糕”,我再怎么描述,你也没办法想象我说的甜是什么滋味,我说的香是什么感受。所以,请你读过这部分之后,一定要练习。

亲子对视主要关注3层信息:第一层性格特征、第二层情绪压力和第五层未来潜能。这一节,我来讲解如何看出这3层信息。即使你从未做过对视,也没有关系,跟家人练习几次,就会发现原来并不难。

1.家长如何看出孩子的性格?

眼睛跟性格之间是有直接对应关系的。只要你掌握了对应关系,就像掌握了一个公式,来一个数据你就可以直接套用出结果。

问题一 看眼睛看哪里?

回答:我们看到的眼球表面可以分成3个部分:瞳孔、虹膜和眼白。

瞳孔,就是眼睛最里圈的地方。这个瞳孔是我们接受外部光线的接收器。

虹膜在瞳孔的外围。虹膜的颜色和纹理因人而异。比如,中国人的虹膜通常是深棕色和黑色。而外国人的虹膜有绿色、蓝色、黄色等。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改变接受外部光线的多少。就像照相机调焦的光圈,可以放大和缩小,瞳孔也会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

对视时看眼睛的哪一部分呢?

看虹膜和眼白的边缘。也就是戴隐形眼镜或者美瞳的时候,镜片的外缘。

问题二 这个边缘跟性格有什么关系?

回答:这个边缘会出现抖动。而不同的抖动方式,对应不同的性格。

问题三 具体是什么抖动方式?

回答:谈到抖动,就要提到一个医学术语“眼跳”。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会问:你说的是眼动仪吗?

眼动仪最早用在医学领域,是辅助渐冻人表达思想的。后来眼动仪逐渐运用到民用和商用领域,比如测试人眼扫视一张图片过程中聚焦的点位,停留的时间长度,扫描之后回顾的聚焦点位。这些信息,都通过眼动仪获取,再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知道这个测试者看某个地方的次数和停留时间,也就可以推算出他/她对哪个地方更感兴趣。

简单地讲,眼动仪观测的眼跳,是观察移动的焦点,记录眼球的位置变化和运动轨迹。

而一分钟对视中观测的眼跳,是注视时出现的眼跳。专业术语叫微眼跳,英文是microsaccade。

问题四 具体如何观察微眼跳呢?

回答:亲子对视中,观察的是孩子注视一点时不自主的眼球运动。尤其是观察眼球运动中水平方向的微眼跳。其他方式的眼跳,可以不用考虑。

如果画一个坐标轴,以瞳孔中央,也就是通常说的黑眼仁的中心点为0,内眼角和外眼角通过这个中心点连成一条线,在这条线上的水平方向振幅就对应着不同的性格。

特别要注意,家长要观察的是振幅,而不是振频。也就是说,观察的是虹膜边缘移动的距离,而不是移动的速度。

问题五 微眼跳的振幅与性格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在内外眼角和瞳孔中心点连成的直线上,中心点为0,左右内外眼角分别对应正负100。

· 老虎型(权力型)对应刻度0,完全不抖动;

· 孔雀型(社交型)对应刻度±100,抖动幅度最大;

· 考拉型(平和型)对应刻度±20,抖动幅度比较小;

· 猫头鹰型(完美型)对应刻度±40,抖动幅度稍微大些。

总结一下,关于如何看出性格,就是通过看孩子眼球定焦时的微眼跳,并分析水平方向微眼跳的振幅类型(分别是0/20/40/100),对应到老虎型、考拉型、猫头鹰型和孔雀型四种性格。

如果你对这部分还希望了解更多,可以看我的第一本书《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写给HR和猎头们的超级实用工具书》,或者搜索更多与微眼跳相关的文章。

问题六 看几个人能学会?

回答:建议你不要只看一个。看一个人,你没有参照物,就根本分不清抖动20跟抖动40的区别。很可能你会把抖动100的当成抖动40的。所以,我建议你至少先去看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之后再去看你的孩子。同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段之内,看两遍,性格是不会有巨大变化的。

因此,我建议真正想学习对视的朋友,至少要与30个不同的人对视,才会对性格与眼动的关系有基本的体会。看30个人也只是有初步的感觉,并不算入门。看到100个人,才算真正入门。

问题七 我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练习对视吗?

回答:也许有人会问,我希望跟外地的朋友一起练习对视,通过视频可以吗?作为初学者,建议不要通过手机视频去练习对视。你还是一个初学者,手机因为信号问题、手持抖动问题,都会对坐标尺的精准程度造成影响。我已经研究一分钟对视5年了,看了差不多5 000人,我可以通过手机视频与人对视。但你还在初学阶段,面对面的感知是重要的基础。

问题八 我可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吗?

回答:不建议。你的眼球细微的抖动,很难通过看镜子观察出来。因为,你抖动了,镜子中你的眼球也同时抖动了。你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变化。所以只能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我的眼睛没有抖动。所以,不要看镜子中的自己。

问题九 我可以录下自己的眼睛抖动视频,然后观察吗?

回答:这样的方式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看着镜头录像。比如,你看着手机的前置镜头或手机背面的镜头录像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眼睛看着手机屏幕录像,因为这样,你的视线与镜头不在一个水平面,是有角度的。你在回放视频的时候,没办法跟录像中的视线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就会影响观察的结果。微眼跳是非常微小的眼球抖动,差一点点,都会有偏差。

2.家长如何看出孩子当下的情绪压力?

这个对于家长本人的内在状态要求比较高。如果家长目前自己有压力大、焦虑、内疚、恐惧等情绪,就无法做到如实看清孩子的情绪。就好比看一堵白色的墙,但是你戴了一副红色镜片的眼镜,你看到的白墙就会变成粉红色。

因此,我建议有这些情绪的家长们先学习清理内在的情绪。当你们有很多负面情绪时,你的孩子一定会复制你的情绪,甚至还会更加严重。情绪清理的练习,可以参考书中的33个练习。关于情绪的一些理论,还可以参考本书第二章的相关内容。

如果你的状态比较平稳,情绪也相对积极乐观,那我非常建议你去感受孩子的情绪。

具体怎么做呢?

答案非常简单,只有四个字:匹配呼吸。

问题一 什么是匹配呼吸?

回答:当你的呼吸与对方同步时,就是匹配呼吸。也就是呼吸的频率相同,呼吸的深浅度相同。有些人是腹式呼吸,你就要跟对方一样也用腹式呼吸。有些人是胸式呼吸,你也要调整到跟对方一样的胸式呼吸。一句话,匹配呼吸就是对方怎么呼吸,你就怎么呼吸。

问题二 呼吸相同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和压力了吗?

回答: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同样大小的玻璃杯里,装着不同体积的水,敲击杯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阶,甚至都可以奏出一首曲子。

人的身体是一种容器,装着各种细胞。每个细胞有它们的振动频率,每个器官也有不同的振频。所有的细胞、器官奏响了一首生命交响曲。

人体也是能量体,也是一种波的振动呈现。在初中的物理课上,有个概念叫同频共振。在解释这个概念的时候运用了两个音叉。当一个音叉振动的时候,旁边放一个同样的静止中的音叉,这个音叉很快会和前一个音叉一样,发出同样的振动。

当你把呼吸频率调整到跟对方一致的时候,就是把自己变成跟对方一样振动频率的音叉。这个时候,对方“音叉”发出的“声音”就会“传播”给你这个“音叉”。对方音叉是哪个声音频率,你这个音叉也会共振出同样的声音频率。而当你的身体足够敏锐,并且头脑可以理解身体感受代表的含义时,你就可以了解对方的“内心之歌”,理解他/她此刻的情绪、压力和压力的来源。

问题三 我怎么知道孩子的压力大不大呢?

回答:人体是一个容器,也是一个压力表。从肚脐到喉咙,就像一个绿、黄、红三色指示灯。当你身体感受在肚脐周围,也就是绿色区域时,说明压力低;当感受在胸部周围,也就是黄色区域时,说明压力可控;当感受在胸部上方到喉咙的区间,也就是红色区域时,说明压力马上要爆表了。

问题四 我怎么知道孩子内在有什么情绪呢?

回答:眼神是有含义的。眼神是可以流露情绪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将情绪划分为好、恶、喜、怒、哀、乐六类,倡导“六情说”。《礼记》将情绪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类,即“七情说”,其中喜、怒、哀、乐是各种分类中最基本的情绪形式。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家也有多种情绪的分类。但是基本的喜、怒、哀、乐这四种基本情绪,是跨越年龄、文化、宗教、学识的,为人类共通的情绪。

问题五 我词汇量有限,怎么找到适当的情绪词语?

回答:关于情绪的词汇,可以参考附录三的普拉奇克情绪轮(Plutchik's wheel of emotions)。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对于文字的理解,每个人是不同的。比如,有人说“还行吧”,可能是不错的意思,也可能是不怎么样的意思。因此,关于用什么词语描述一个人的情绪,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这里就不做展开了。

3.家长如何看出孩子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核心期待。用亲子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的话来说,每个孩子都有精神胚胎。这个胚胎就像一颗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成长。

而我通过对视的大量数据发现,不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一个核心的内心期待。

我经常在课程分享的时候做这样的类比:一个在高速公路上驾驶车辆的司机,如果他/她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他/她会根据路标指示,知道接下来要直行、转向,还是下高速公路。当一个人有了决定时,通常是因为在潜意识中有一颗种子在不断长大,长到了意识区。而长到意识区被看到的“树干部分”就是一个人的“决定”。这个决定,被他/她本人知晓、理解、执行。因此,有清晰的目标和决定后,就在行为上更容易做取舍和判断。

当你去看孩子的眼睛时,自己要保持平静,就好比透过平静的湖面,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倒影,还能看到湖水中的鱼、水草,湖底的砂石和泥土。

但是,如果你自己有很多想法和情绪,无法真的安静下来,去全然接受孩子的眼睛透露出来的信息,你就会视而不见了。

这并不是特异功能,这就是用极度安静的“内心之镜”映射出对方的真实存在,用英文讲就是一个人being(存在)的状态。

要如何看出孩子的潜能?静。

怎么静?静不下来啊!有好多想法啊!

你只需要静一分钟,在对视的这个时间段静下来。继续往后阅读,我会跟你分享我安静下来的方法。

在这里,我再分享一段我对禅宗名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理解。

这句话出自李翱的《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首诗也是有典故的。

《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漫画家蔡志忠把这个典故画了下来。因为版权的问题,我无法在这里插入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作品。你如果感兴趣,可以上网搜索。搜索的关键词是“蔡志忠+云在青天”。

对于这句“云在青天水在瓶”,有很多解释。

有人说,这个说明云和水都是一样的水分子,各自安好,不必羡慕对方。

还有人说,这个说明虽然云和水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境界高低的差别还是非常悬殊的。境界高的在天上,境界低的在地上。

我的理解是,当瓶中的水足够平静时,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映衬出青天,也可以映衬出白云。这样,瓶中的水就跟云在一起了。天上有水,瓶中有云。

而对于咱们的一分钟亲子对视,这句话有什么用呢?

每个孩子都是瓶中的水,而家庭环境就是这个瓶子。瓶子可能有大小、材质、造型、做工的区别,可是不论这个瓶子如何,只有足够平静,瓶中水才能映衬出青天的云。平静,就是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培养孩子的品格和探索自我的勇气。

而天上的云,就像孩子的潜能。当瓶子足够包容、敞开,能容纳更多水并且保持平静,那么瓶中的水越多,平静的水面就能映出越多天上的云朵。就像在包容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另外,我在前文也讲过了,如果你站在湖边,透过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湖面之下的很多东西,当然前提是水质清澈。当你自己够平静,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内在潜能时,你也能映衬出天上的云、飞过的鸟。

而我为何可以通过一分钟对视看到这么多陌生人的潜能呢?就是平静的结果。 qrzaIFlZK57U5g7QfYa/UVkWKJhvHhlC48+RLOcLYNWlR7rJCaF8ESSwkHe43u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