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要理解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难度相对比较高。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理解障碍。

第一个方面的障碍是,今天我们的语言和文字系统,相比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许多字词的意思和语法已经发生了偏移,甚至表示的含义完全相反。因此,当我们面对诸子百家著作的时候,就总是需要借助大量辅助性的工具,来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这些几千年前的信息也就显得深文奥义、晦涩难懂。好像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刻意刁难读者。

对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主要是由这些学派的中坚,甚至学派的创始人,对学派思想所做的整理归纳,以使之系统化、标准化。这些著作最终都不是为了刻意制造神秘感,刻意让人看不懂的。恰恰相反,它们的出现都是为了让读者能快速理解并接受自己学派的观点。

对当时的人来说,同时代的著作并没有那么大的理解难度,因为这就是他们日常使用的书面语,甚至口语。对这些著作的创作者们而言,他们基于当时的文化现状,已经把事情说得足够简单明了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理解障碍,严格来看并不是典籍本身刻意制造的,更多的还是由于时间跨度问题而自然产生的技术性障碍。

第二个方面的障碍是受众的问题。作为学派思想的集成,诸子百家的著作从一开始就不是面向所有人的,它们也并不企图在所有方面都充当解决问题的钥匙。基本上,这些著作都有自己主要的受众和核心议题。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孙子兵法》。提到《孙子兵法》,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大家在第一次接触《孙子兵法》的时候,有一个背景往往容易被忽略掉,这就是:《孙子兵法》最早是给谁看的呢?《孙子兵法》诞生的时候,它的最初读者并非普通大众,而是实际拥有国家和军队的群体。《孙子兵法》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军事家在向统帅和君主陈述一套系统的军事理论。它并不需要对军事活动做过多细节上的描述。因此,它在内容上也就显得特别简练。而我们作为普通大众,在阅读《孙子兵法》的时候,就得被迫以超越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角,去理解这些简练的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尤其是它们的初始含义。这就是技术性障碍之外的理解障碍。

本书的产生正是基于对以上两个方面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本书已经完全克服这两个方面的障碍。而是说,在去神秘化并充分认识到以上理解障碍的前提下,本书将尽量用更通俗、更简练的方式,去尝试接近《孙子兵法》在诞生时的原始内核。 sxnJcm+xyJz9iW7u5fqZ9+daCa53c82GI8vEq2Iv0d03+fV8NFbHClSRQJ2bsQ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