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国语·周语上》:“宣王即位,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由此可知,早在周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就将农业作为国之根本。在此后两千多年中,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命脉之所系,直到近代工业革命来临。

农业经济下的中国传统社会,自然是以村落为基本组织单元,形成了一套基于农业文明的行为范式,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变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行为虽然在近代以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它们一直存留在我国的乡村中,生生不息,成为中国文化的根本。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但无一例外,其传统文化都是以农业为基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按照一年四季的时序轮转组织日常生产、生活。又因农事安排受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要素的影响,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北麦南稻、东耕西牧,这种农业的地域差异自然导致了各地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使得传统文化有迥异的地域风情。

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这一历史地理背景,我们试图从传统制作工艺与装饰艺术、婚丧习俗、服饰与习俗、游戏与体育、岁时民俗与民间信仰、饮食与仪式、音乐与戏曲、民间神话传说等八个专题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地域差异,以反映中国历史的悠久、地域的辽阔和文化的丰富,也希望借此致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关涉到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乡约民俗等制度文化,信仰、音乐等精神文化。但限于篇幅,我们不得不将最初颇为宏大的出版计划一再精简。以上八个专题被主编团队坚持保留下来,一方面是考虑到作者团队的专业构成,另一方面则要顾及尽可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表达出来。我们在选择作者时,对作者的专业背景、知识储备,甚至写作能力都严加要求,这是本套丛书质量的重要保障。事实上,在本套丛书的写作过程中,也有个别专业水平很高的作者因其文稿无法契合主旨而中途退出。我们对此深表遗憾,但为了丛书的整体性和独特性,也不得不忍痛割爱。最后保留下来的这八个专题,分别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以达到既可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与当今乡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的目标。

丛书采用融合出版的形式,利用数字技术为内容赋能,读者可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这种文字与影像相结合的新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价值,也能更立体地展现非遗项目全貌。然而受限于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及其存世资料数量,短视频的拍摄制作困难重重,为了让读者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我们唯有择其优者而用,这也导致各册短视频数量不等,是为丛书的遗憾之一。这同时也是在提醒我们,在网络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应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非遗传承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希冀能够引起广大读者重视。

丛书的顺利出版,得益于主编团队与出版社的精诚合作。吴必虎教授、池建新导演与本人在丛书策划和出版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顺畅的沟通,深圳出版社的各位领导也一直关心着这套丛书的进展,提供了各种必要的保障。最应该表扬的是,作者团队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对所承担部分尽心竭力,使得本丛书能高质量地如期完成。个人最想感谢的是林丽琴女士。本丛书全面正式启动时,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初起的2019年年底,其间我和林女士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次线下讨论,大量沟通是以微信的形式进行的。但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让我这个有“拖延症晚期”的人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其他工作,专注于丛书的编纂。因此,看到丛书的顺利完成,我对她的感谢无以言表。从她身上,我也看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学人的品质和中国文化未来的希望。最后,希望读者能透过这套丛书了解目前仍保存在乡村社会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奉献一己之力。是为序。

张晓虹
2022年岁末 oB91ts7y9+tvw9Qa6bGs/a+T9xXpNg8BWFiG1lNAP0ArKdw5nNVxA358MStGBF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