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明清:信仰分流

明清信仰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家族、社区或社团为单位的共同信仰的壮大以及全国性信仰的出现,前者在沿海客家地区最为明显,共同信仰的庙堂在乡间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交和决策场所,共同的信仰维系着乡里和异乡客之间的情感与交流。全国性信仰的出现除却神祇原本在民间拥有普遍的信仰基础外,也受到朝廷的大力推广与官方确认,实现从民间到官方,再从官方到民间的互动,不断延续着全国性信仰的生命力。

一、社群共同信仰

明清信仰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家族、社区或社团为单位的共同信仰的壮大,这一共同信仰涉及家族、社区活动的方方面面,它既包括祖先信仰的部分,又以地方神的形象显现。对于共同信仰的崇拜,将无数个小家族、小社团团结为一个大宗族,谁主导着共同信仰的祭祀权,谁就掌握着大宗族的话语权。共同的信仰甚至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以及海外移民文化、族群认同的纽带。

明清的妈祖信仰是共同信仰的典型。自宋开始,朝廷对妈祖神的册封不断升格,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后、天上圣母,封号字数也一再追加,至清嘉庆时已达到30个字。 与此同时,儒释道三教对妈祖信仰都有所吸收与改造,妈祖的神职也在这种互动交融中不断扩大,从海运通商到送子保赤,无所不应。

每逢春节、元宵、妈祖诞辰或升天纪念日,信仰妈祖的人会在妈祖庙举行庙会民俗活动;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还会分别举行春祭妈祖和秋祭妈祖两次祭典。妈祖已然是沿海客家地区共同信仰的主神,不仅联结着同乡同族的信仰和情感,在异乡异族间的世俗生活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乡村,共同拥有妈祖信仰的人群将妈祖庙当作相互交际、联络感情的场所,妈祖庙因而具有了会馆的性质,供人联络同乡情谊、交换商业信息,在妈祖信仰的节日仪式活动中增强族群认同。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大量福建移民涌入岛上,妈祖信仰便在台湾迅速传开并成为主神,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到清末,台湾新建了222座妈祖庙。同时,妈祖庙内所藏的清代示谕类碑文最多,远超其他神明的寺庙,官府借助妈祖的威望,统合移民信众和当地信众的精神世界,利用妈祖庙祭祖回娘家的仪式来联结不同社区或不同族群,调和族群纠纷。 台湾的大多数妈祖庙都是湄洲祖庙的分灵或再分灵,每年都有数万信众前往妈祖祖庙朝拜,妈祖信仰这一共同信仰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纽带。

二、全国性信仰的出现

在宋代时已有跨区域信仰的出现与传播,及至明清时期,有一些信仰在民间和官方的共同推动之下,最终成为全国性的信仰。

(一)文昌神

自隋代确立科举制度起,保佑科举考运的神祇便一直香火兴旺,明清是科举制的顶峰时期,对于掌管科举的文昌神君的崇拜也达到了巅峰。清代时,文昌神被通祀化,不论是否参加科举都会祭祀,文昌神逐成为全国性的信仰。

(二)关公

关公从宋代被正式通祀化,逐渐神化,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的产生,使得关羽在民间名声大振,在百姓中影响深远。到明清时期关羽已然成为全国性的信仰,各地关帝庙蜂起,旧时仅北京一地就有约二百座。

明太祖在定鼎初期整顿民间信仰,选取民间神灵作为官方宣扬对象,其中包括关公信仰。在明代中后期,关公被视为军神,被认为有保护军士免于伤亡取得胜利的神通,后又被加封为“关圣帝君”,成为明代的护国神。在官方的确认下,关公信仰正式取得了全国性信仰的地位。

清代除了沿袭明代对关公的崇拜外,还顺应民间关公儒家化的潮流,将其列入儒学先圣中,照孔夫子称其为“关夫子”,并让关公后代世袭五经博士。这样关公就从原本单纯的武神变成兼具文武神职的“文衡帝君”,神职更为全面。关公信仰成为全国性信仰的另一个特点是,新兴民间社会、宗教团体对关公信仰的借用,如清末四川的慈善救济会“十全会”的创立就与关公信仰相关。 兴盛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中国民间秘密帮会如天地会、洪门、哥老会、川渝袍哥会等也尤其推崇关公,以其为“义气”之号召。

图2-4 山西介休张壁村的关帝庙
(图片来源:李菲 摄)

可以看出,民间信仰要成为全国性信仰,除了拥有广泛的民间信众外,还要官方承认其合法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神格、扩大其神职,使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层面都具有意义的神明,才会有从民间至官方、官方再至民间且薪火相传的生命力。

中国民间信仰历史源远流长,信仰种类繁多,时时变化。从最初的自然信仰、祖先信仰到人格化、世俗化的神祇信仰,从等级分明的祭祀体系到跨区域、全国性信仰,其间体现的不光是民间信仰以澎湃的生命力自我更新迭代,也有深刻的朝代印记在背后推波助澜。民间信仰寄托着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是民众精神世界的集中反映,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扎根于乡土村落、发芽于民众生活、盘根错节于世俗世界。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民间信仰始终占据着我们生活的一隅,联系着我们与祖先、岁时、自然以及更高的精神世界。

时下生活中,神祇已经隐退,民间信仰中的文化遗产也正逐渐消失或被遗忘。如何理解岁时民俗与民间信仰,如何保护民间信仰中的珍贵文化遗产,如何帮助它获得新的生命力,是今日吾辈需要思考及面对的问题。 pTVxUgDMiVJ+5SQ8O9zytNd6ajWelk1usjVXqw68FAprIoBMUgDzid3kfXRlEyi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