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这是一个“人人为师”的时代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这样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时代。”

抛开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和相对主义不谈,将其放入我们所处的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带给了普通人一个开放的平台和众多的机会,让许多普通人的价值被彰显、被看到,得到了更多发光、发热的机会。

而知识付费赛道就存在众多这样的机会,如线上付费课程的创作。只要做课者制作的课程内容可以解决某一些人的问题,他的知识付费载体就存在相应的价值。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人人为师”的时代。

在人人都可以做知识付费的时代,普通人应该如何快速入局呢?

在本章中,我们将对知识付费赛道做基础性的了解。

首先,做课者需要正确理解知识付费赛道的海量价值。

其次,做课者还需要了解几类问题,包括:知识付费的概念,线上课程的分类,以及哪些人可以成为知识付费的老师。

最后,做课者应该清楚一门线上课程的4个要素是什么。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做课者才能深入学习其他做课的知识。

1.1 知识付费赛道的海量价值

在当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的提升,而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

需求决定市场。有公开数据表明,2022年中国的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5.27亿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知识付费的深层价值。既然意识到了知识付费赛道的价值,我们该如何加入这条大赛道汲取营养呢?

答案是做出一门面向用户、有价值的好课程。

本节我们将立足于知识付费的市场趋势和红利,帮助读者树立做课的信心,以及如何去认识做课这件事情。

树立做课的信心

当你想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可以通过外语单词App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外语交互式对话App上与全球各地的学习者一同交流学习,或者花一些钱,找专门的线下培训机构进行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即通过线上课堂进行学习。

线上课堂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不同类型、风格、知识点的选择,还拥有能够媲美线下课堂的氛围、课时计划和师资力量,能较为有效地监督学习者按一定的计划进行学习,提高效率。

并且,线上课堂对于学习者的时间安排更为灵活,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可以这么认为,线上课堂是当代许多想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者的不二选择。那么作为想踏入“做课界”的我们,应该如何开始行动呢?

做一门好课的第一步是树立做课的信心。

万事开头难。倘若要打造一门好的知识付费课程,让用户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并愿意为其买单,首先我们要对做课这件事情有信心。

我们思考一下,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是不是总觉得做课是一件由专业的学者或老师做的工作,而下意识觉得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呢?尽管做课需要花费一个人许多的心血和精力,但这并不意味这是一件多么高不可攀的事情。

事实上,做课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做课者树立做课的信心。

其一,知识付费行业的兴起带给做课者巨大的做课红利。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知识付费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2年,我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达1127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800亿元。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说明行业红利巨大。

此外,线上课程的用户付费意愿也在增强。不用出门就能获取学习资料的知识付费形式,已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最优选择,并逐步成为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

其二,在知识付费行业红利期内,线上课程平台给予进入者较高的包容度,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传统线下课程更多的是形式相对单一的、规模较为统一的课程,而线上课程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竞争态势。这种局面就犹如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不断涌现,并形成争芳斗艳的局面。

线上课程多元化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增长学习者的见识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给线上课程赛道的发展和演变提供积极的反馈,助力该赛道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这些行业优势是许多传统知识付费行业所不能比拟的。

在知识付费赛道上,有不少有志于线上课程的做课者,把握住了时代红利,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创造出一门门与学习者息息相关的精品课程,为用户提供许多价值,同时也获得了自我价值。

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做课者,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些需求红利,为学习者做出有价值的知识课程,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努力且无畏地去实现自我价值。

挖掘个体潜藏的知识

做课者需要什么都会吗?当然不是!做课者并不需要样样精通。

人们常常对学习知识存在着某种误解,认为“人人为师”代表着什么都要会。然而,什么都会的人是不存在的,那是理想状态下的“圣人”。我们不必去思考如何当一个“圣人”,而是要去做一个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普通人。

在这个“人人为师”的时代里,做课不再是少数人的专长。它适合每一个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的人。互联网时代打破了大众对“老师”的传统认知,也赋予有心人更多的机会。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比传统的教育行业,在知识付费的赛道上,线上课程独有而强大的包容特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社会群体成为该行业的从业者。

做课者并不需要什么都会,只需要将个体潜藏的知识做成课程,那将是你独有的课程。《师说》有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只要一个人有一技之长,有独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这些经验是能够真正帮助其他人的,如帮助应试者掌握相应的考试知识,帮助职场人修炼执行力等,就能成为他们的老师。

无论你是一个开大货车的司机、一个送外卖的小哥,还是公司的文员,你都会积累相应的行业经验。

只要你想办法把这些内化的经验显化出来,你也能够成为某个小领域的老师。

1.2 将经验封装为社交货币

一门好的线上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枚无形的社交货币。如何将自身的经验封装为社交货币,是做课者需要思考的事情。

在本节中,我们将和大家分享这些方面的内容。

社交货币:你的无形资产

人们通过使用货币,可以获得相应的商品或服务。而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通过社交,一个人可以获得社会关系及认同感,并建立起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信心。

结合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总结出社交货币就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拥有的“筹码”,能够让自身获得更多尊重、信任及社会认同感的事物。

我们使用社交货币可以获得什么呢?使用社交货币,可以获得大众的好评和积极的印象,从而帮助自身获取更多优质资源,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门好的课程可以成为自己专属的社交货币。在社交过程中,它会逐渐演变为你的无形资产。

做人最高的境界是把自己打造成“硬通货”。无论是在熟悉的社交圈中,还是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人都能通过你的“硬通货”去了解你。社交是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活动,有了社交货币,我们在社交活动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社交货币对塑造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性,如社交货币在职场中的价值等。

在职场里,个人的社交货币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广泛流传在员工中的谈资。它可以彰显一个职场人的声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或创新能力,并扩展其人脉网络。既然社交货币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打造个人的社交货币呢?

做一门好的线上课程,就是赋予自己一份有价值的社交货币。

假如你是一位培训师,你策划并制作了一门好的课程,这门课程就犹如一张名片,能够帮助你在社交场合让别人快速认识你,从而塑造你的个人影响力。

所以说,当你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你就拥有了这门课程所释放出来的影响力。那么课程就是你的社交货币。

封装=经验+逻辑

做课者需要明白,能够被用户接受的线上课程,是具有实用性质的知识和经验。而将经验用逻辑将其封装起来,是成就一门好课的途径。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跟别人交流的这个过程,就是将专属于你的经验封装成有价值的社交货币的过程。

关于封装,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即“封装=经验+逻辑”,如图1-1所示。

图1-1 课程的封装公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公式呢?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这个公式。

假如你是一位室内设计师,你有一位朋友正好在装修新居。当朋友问你房屋装潢的某个问题时,如:家具要如何摆放才显得美观?收纳区要如何布置才合理?你与他分享了一些自己工作中积累的零碎经验。

虽然这些分享出来的内容是你独有的经验,但却是没有对象感的零散知识,无内在逻辑。换言之,你分享了一些未经封装的经验。

此时,在这些独有的经验基础上,你利用室内设计与装潢的逻辑进行梳理,把这些室内设计的经验变成有可复制性、有普适性、可传播的知识性内容,这个过程就是封装的过程。

简单来说,封装就是将已有经验用相应的逻辑进行有效的包装。这时,你的经验不再是零散的,而具备了较为系统性的实用价值。适用的人群也更加广泛。

1.3 什么是一门线上课程

传统的课程是指将教育性经验总结起来的内容,能对教育对象产生积极影响。

传统课程包括教者(老师)、学习者(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要素,而线上课程则突破了这些要素的限制,用新的纽带连接教者与学习者。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线上课程的概念和要素;并让读者明白,免费的线上课程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最好途径。同时,本节还将阐述小课模式是做课的最好选择。

线上课程的概念与4个层级

线上课程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以视频或音频为载体,有一定的目标、内容的教学活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线上视频教学的加速发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线上视频教学具备很多突出的优势。

譬如,在时间安排上,学习者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在教学方式上,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工具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讨论问题;在学习费用上,鉴于视频教育者无须支付场地等费用,在线教学的学习费用相对更少;从地域要求上看,在线教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接触到相同的教学内容。

此外,线上课程还有一个特性:容易被广泛传播。

线上课程易于传播的特点,让其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这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青睐。并且,基于线上课程易于传播的特性,它能够帮助做课者打造个人社交影响力,亦是一种有价值的社交货币。那么,如何界定一门线上课程是好是坏?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4个层级来阐述课程的质量。这4个层级形成一座金字塔,从金字塔的底层到顶层,其内容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如图1-2所示。

图1-2 由线上课程的4个要素构建的金字塔

我们在制作一门课程时,需要由浅入深将数据凝练成信息,将信息通过经验封装成知识,最后用知识延展成智慧,这样才能成为一门出色的课程。

免费课不是知识变现的金钥匙

一门好的课程能够为做课者提供知识变现的途径。并且,一门好的课程的变现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当一门课程被生产出来后,我们需要不断对其内容进行更新和迭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门课程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会落伍。而大量的制作工作和精心的维护都需要花费资源、时间和精力成本,为此,一门好课进行付费式订阅是合理且必要的。然而,在线上课市场上,有一类课程,它在向用户提供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向他们敞开“零元购”的大门,这就是免费课。那么,免费课真的可以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价值吗?

事实并非如此。

大多数做课者总有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免费的东西无须优质。他们总会将粗制滥造的课程当作免费课,将制作精良的课程当作付费课程。毫无疑问,付费课程必须是优质的。但免费课就可以是粗制滥造的吗?

除了极少数内容相对优质的名师免费课,网络上大量的免费课程都是粗制滥造的,且没有营养。它们存在的目的更多的是引流,筛选真正愿意为与课程相关的其他产品付费的用户。

这些粗制滥造的免费课不仅扰乱了线上课的市场环境,给线上课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和烦恼,还不断消耗自身的信誉,而不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付费用户。优质的免费课可以给做课者带来流量,扩大他的影响力;但粗制滥造的免费课只会适得其反,并不会带来收益。如果无法保证免费课的内容是优质的,那么做课者应该尽量避免推出免费课。

人人都能学会的小课模式

哪些人可以做课?用心观察世界和周边发生的事情并愿意分享自己知识的人都可以做课。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有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独有的信息都将塑造出独一无二的课程。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做个“有心人”,并开启小课模式,做课的灵感将源源不断。

在做课这条道路上,我们需要对生活细心观察、体验并总结归纳。真正的老师必然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有心人。为什么要做个有心人呢?因为世界变得太快,知识迭代速度太快。只有做个有心人,做课者才能持续学习,持续积累,持续迭代课程的知识。

做课者要有预见性,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在你看见它的时候并不能对你有所帮助,但却在未来某个时间上临时需要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一份心思,就多一份积累,就多一笔财富。做课就如写作一样,需要日常的积累,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并对作品不断打磨。

然而,有些做课者,即便自身拥有不俗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依旧难以着手做出一门好的线上课程。究其原因,有一种可能,就是做课者没有开启小课模式。

何谓小课模式?譬如,有很多人在教别人如何开抖店,如何利用剪映软件进行视频剪辑,以及面试官教别人如何在面试中做好自我介绍,等等。

只要把课堂知识变成一件具体而细微的事情,而不是震烁古今的宏论,那么,做课就会变成人人都能学会的事情。除了结合自己的工作,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来创造自己的“小课”。

譬如,企业管理者不仅可以做企业经营管理课,还可以做一门钓鱼的初级课程;企业的秘书可以做一门如何高效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的时间管理课程;出租车司机可以做一门如何短时间与陌生人聊上10句话的沟通课程。

只要把课程往小的方面想,那么人人都能做课。

1.4 KSA模型:3种课程类型

在创作一门课程之前,做课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是用户最爱听的?假如一门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即便知识再全面、再系统,也很难受人青睐;如果一门课程以问题导入,让用户带着思考去学习,那么,用户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在本节中,我们主要介绍有哪些课程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并建议大家在创作线上付费课程时,应选择哪类课程最为恰当。

常见的3种课程类型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KSA模型 ,该模型能够评判员工在不同方面的能力。KSA模型将人的能力分为以下3种:

知识(Knowledge);

技能(Skill);

态度(Attitude)。

这里的知识是人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是完成任务时需要用到的工具或技能,态度则是工作中需要的思维、协调能力和心态等。表1-1所示,是KSA模型的具体表现。

表1-1 KSA模型的具体表现

KSA模型映射到传统课程上,则演变成了教学目标的3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于线上课而言,我们可以利用KSA模型将课程可以分为3类: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和态度/心态类课程,如图1-3所示。

图1-3 基于KSA模型的课程分类图

那么,这3类课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又适合于哪些领域呢?下面我们对它们进行详述。

(1)知识类课程:是向人传授系统性知识的课程。

知识类课程具有系统化、逻辑性强等特点,这类课程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全面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但是授课的方式可能相对枯燥,不够生动。

大部分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授的课程就属于这类课程,如管理学、心理学概论等。

(2)技能类课程:这类课程往往以传授某个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技能为教学目的。

它通常以问题导入课堂,让学习者带着疑问去倾听课堂内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类课程的选题倾向于某个细小的领域,而非整个宏观学科。此类课程通常将具体的行动方法和翔实的案例结合,内容针对性较强,授课的语言风格和方式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如5G时代短视频红利期玩法等。

(3)态度/心态类课程:这类课程通常是教人提高自身境界和修养的。

这类课程适合讲授心理学、哲学领域的内容,以及生活、情绪管理等话题,如怎样从容面对人生的挫折等。

最后,我们对这3类课程做一个总结,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它们的区别,如表1-2所示。

表1-2 基于KSA模型的3类课程分析表

(续)

基于KSA模型的3类课程各有特点,适合的领域各不相同。

作为一个线上课程创造者,你觉得我们应该给学习者讲授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是知识类课程,还是技能类课程,或者是态度/心态类课程?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

并非任何课程都适合“线上化”

课程是现代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教育从原始社会的言传身教、在劳动中进行,到现代的课程化、专门化、多样化,经历了无数次的迭代和变革。而不同类型的课程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及教学目的需求。

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究竟怎样的课程才是最好的线上付费课程呢?有人说,知识类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是我们应该去尝试的方向。对此,我不置可否。诚然,倘若学习者求知欲旺盛,知识类的课程的确能够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使其在如饥似渴的状态下完整地学习并学有所成。但如果我们将求学环境置于当下,则应另当别论了。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指数型”增长的时代,各种纷繁的知识充斥在我们周围,等着我们去攫取。

现在的学习者更多的是在甄别知识,而非不顾一切地攫取知识。换句话说,如今的学习者已经不像过去那般对所有未知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了。他们的学习是带有目的性的,更期望获得一些能够快速学成,并立即付诸实践的知识。学会了这样的知识,他们才能在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中更加高效地运用知识,并创造出实际价值。

图1-4所示是过去和现在人们对学习知识的态度对比。

图1-4 过去和现在人们对学习知识的态度对比

那些没有针对性的知识让学习者感到味同嚼蜡,即便他们去学了,也没有多少“施展拳脚”的地方。所以就这点来说,知识类的课程并不适合用来做线上付费课程。那么,态度类的课程适不适合做线上付费课程呢?虽然态度类的课程能够给学习者带来心灵的感化和力量,但并不能让他们得到具体的改变现实的工具或技术。这就好比你想拜师学艺,但你的老师总是和你讲要有耐心,要有信心,却不传授给你真正的技艺。

从本质上讲,它和知识类的课程是差不多的,都无法让一个学习者获得真正上手实操的技能。故而态度类的课程也不适于“线上化”。

事实上,能够吸引大量用户学习,并能为创作者创造价值的线上付费课程,大部分都是技能类的课程。

不可小觑的技能类课程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终身学习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特征,社会的职业分化也提高了对个人技能的要求。

特别是职场人,如果想在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必须强化自身的各类技能。因此,在线上付费课程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技能类课程出现。据国内某线上课平台发布的《2021年终身学习报告》,在该平台上,PS、Python、CAD这类提升实用技能的课程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占据课程搜索榜的前3名。

而腾讯课堂最受欢迎的10类课程中,有8类都是实用技能类课程。互联网运营、Java开发、建造工程、平面设计、技工技能等都是相当受欢迎的技能类课程,如图1-5和图1-6所示。用户也十分愿意购买付费技能类课程,如用户购买IT/互联网类课程的人均年消费额达3337元。这表明技能类课程的市场容量大,前景不容小觑。

图1-5 2021年某线上平台用户学习类目偏好占比图

图1-6 某平台最受欢迎的10类二级课程在所有受欢迎课程中的占比图

另外,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时间被分割得更加零碎。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更加趋向于“碎片化”,如乘坐地铁时阅读公众号文章,午休前利用10分钟学习新的知识等。

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适合学习一些小技能,以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个特定问题;但是不适合学习系统化的知识。

所以,很多小型实用技能类课程应运而生。我们在做课时,同样需要注意到这一点,人们更喜欢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作为线上课程的创作者,我们应该着眼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小问题,寻找独特或有效的解决方法,将其知识化、框架化,然后进行线上课程的创作。

“终身学习”方式的推广和人们学习形式的“碎片化”,使得技能类课程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重视技能类课程的市场前景,跟紧知识付费的时代大浪潮,而不是逆向而行,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和财富,制作出一门好的课程。

1.5 把握做课的4个关键因素

对于做课者而言,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什么样的内容和课程是好内容、好课程。在正式开始学习做课之前,我们要清楚一门好课的标准和应具备的要素有哪些。

做课者只有知道这些内容,才能树立做好课的标准,并完整地做出一门生动、有价值的课程。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本节的学习。

像“庖丁解牛”一样拆解一门课程

我们都听说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分解一头牛的过程游刃有余:“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他“宰牛”的技艺之所以如此熟练,是因为对牛的生理结构了然于心。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对一门好课进行“拆解”,了解一门好课是什么样的。如何拆解一门课程呢?课程拆解像是“庖丁解牛”一样,把课程由里到外进行有机拆解,而不是切分成一段一段的。就如同传统线下课程分为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课程要素,我们也可以将创造一门线上课程的过程凝练为4个要素。

线上好课的4个要素

一门线上好课通常都具备以下4个要素:

有吸引力的课程选题;

令人一见倾心的课程框架;

引人入胜的课程内容;

强烈的对象感。

接下来,我们将像“庖丁解牛”一样,对它们进行拆解分析。

(1)有吸引力的课程选题。

对于一门线上课程而言,一个“有吸引力”的选题能够迅速抓住用户眼球。选题选对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何为“有吸引力”的选题?“有吸引力”的选题无非有两种。

其一,用户感兴趣但暂时无人讲明白的选题。面对这种选题,做课者需要寻找不同的视角去进行观点的表达。

其二,有“即视感”的选题。何谓“即视感”?“即视感”是指遇到某个场景时,脑海能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实际上未曾经历过。而有“即视感”的选题就是能够让人产生“见标题如见文”感觉的选题。

一个“有吸引力”的选题给人一种“心痒难耐”的冲动感,能够“拉着”用户去学习里面有价值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做课者要避免成为徒有其表的“标题党”。

(2)令人一见倾心的课程框架。

俗话说,过饱伤人,饿治百病。从生理上来说,适度的饥饿对人体是有益处的,能够让大脑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同样地,在学习上,保持适度的“饥饿感”,能够让用户对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对于一门线上课程而言,课程的框架是最适合用来提升用户“饥饿感”的地方。做课者可以从课程的提纲和目录上下功夫,使用户在浏览课程简介时,能够激发兴趣。

(3)引人入胜的课程内容。

用户在学习线上课程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希望学到轻松、有趣的知识,而不是晦涩的、使自己内心焦虑的课程内容。因此,线上好课的第3个要素是要具备引人入胜的课程内容。

做课者在创作课程内容时,可以使语言风格适度活跃一些,避免像某些专业工具书或教材那般严肃。但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并不意味着课程的质量会有所降低。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比喻、时髦的案例使理论和“干货”变得丰满。

(4)强烈的对象感。

是否有强烈的对象感也可以评判一门线上课程的好坏。

当你的课程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并且从许多方面都考虑到了如何将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目标群体时,那么这门课程大概率会是一门好课。因此,在做课的时候,你一定要想清楚你的内容想讲给谁听,要将用户群体具象化。

你可以想象用户就站在你的面前,你要让用户能听得懂我们的课程内容,并且愿意听下去。同时,你还要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听的时候有代入感。当你的课程有强烈的对象感时,这门课程就更加容易受到用户的喜爱。

如果一门线上课程集合了这4个要素,就能够让这门课程显得丰满而立体,使其“有血有肉”。好课要有“血”,指有贯穿内容的底层逻辑链条;有“肉”指课程需要有价值的内容。一门好课就如同一篇好文章,它不可能是干瘪的,而是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能够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同时,词句精简却有力量,输出的知识丰富且价值高。

在本书的第2~5章,将对有吸引力的课程选题、令人一见倾心的课程框架、引人入胜的课程内容、强烈的对象感等4个课程要素做详细的阐述,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做课的本质。

本章小结

1.在这个“人人为师”的时代,我们要树立起做课的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能做出一门好的课程。

2.在建立起做课的信心之后,我们要用自己善于观察的双眼去洞悉符合时代潮流的知识。用好你的无形资产,让你的经验转化为有用的社交货币。

3.一门好课的4个层级: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它们层层递进,缺一不可。不要把精力都花在线上免费课上。

4.你的知识并非一定要有权威性。放大自己的价值,可以将自己擅长的“副业”做成具有实用性的“小课”。

5.基于KSA模型,可以将课程分为3类: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和态度/心态类课程。做线上付费课程时,少考虑系统性的知识类课程,多考虑问题导向型的技能类课程。

6.把握做课的4个要素,让你做出一门好课。这4个要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课程选题、令人一见倾心的课程框架、引人入胜的课程内容以及强烈的对象感。 dFg80I08FojaHJOGeBmD5qPTblW9ccKQilVbFAH/BoVIYNxEN2c5Pf6Kfdf3zj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