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
物流系统分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将其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时间和空间的经济效益,或者更详细地描述,是指从对象系统整体最优出发,在优先系统目标、确定系统准则的基础上,根据物流的目标要求,分析构成系统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同环境的相互影响,寻求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途径。
进行物流系统分析时要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结构、环境、费用和效益等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收集、比较、分析和处理有关数据,建立若干个拟订方案,比较和评价物流结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的方案,为决策者最后的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拟订方案的功能、费用、效益和可靠习惯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向决策者提供可帮助做出正确决策的资料和信息。所以,物流系统分析实际上就是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分析与确定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
根据系统分析的基本含义,物流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系统目标、系统结构、替代方案、费用和效益、系统模型、系统优化、系统的评价基准及评价等。
(1)人的要素,人是所有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系统的第一要素。
(2)资金要素,资金是所有企业系统的动力。
(3)物的要素,包括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即各种实物。
(4)信息要素,包括物流系统所需要处理的信息,即物流信息。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变成了物流系统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的。
功能要素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要素。
(1)流体,即“物”。
(2)载体,即承载“物”的设备和这些设备据以运作的设施,如汽车和道路。
(3)流向,即“物”转移的方向。
(4)流量,即物流的数量表现。
(5)流程,即物流路径的数量表现,也就是物流经过的里程。
(6)流速,即流体流动的速度。
(7)流效,即流体流动的效率和效益、成本与服务等。
(1)法律制度,决定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
(2)行政命令,是决定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要素。
(3)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环节协调运行,保证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4)商业习惯,是整个物流系统为了使用户达到满意所提供服务的基本要求,了解商业习惯,将使物流系统始终以客户为主进行运营,从而达到企业的目的。
(1)基础设施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场站、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
(2)物流装备是保证物流系统开动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3)物流工具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修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4)信息技术及网络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的不同,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5)组织及管理是物流系统的“软件”,起着连接、调运、运筹、协调、指挥其他各要素以保障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的作用。
这是一种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寻求最优方案的数学方法。其具体理论与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排队规划和库存论等。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解决物流系统中物流设施选址、物流作业的资源配置、货物配载、物料储存的时间与数量等问题。
统筹法,是指运用网络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系统的各个环节。它用网络图来描述活动流程的线路,把事件作为节点,在保证关键线路的前提下安排其他活动,调整相互关系,以保证按期完成整个计划。该项技术可用于物流作业的合理安排。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出使目标函数最优的解。物流系统包括许多参数,这些参数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同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系统优化研究的内容就是在不可控参数变化时,根据系统的目标,如何确定可控参数的值,以使系统达到最优状况。
利用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研究。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的,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主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方法是近年来的流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