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物流的发展历程

1.4.1 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流管理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并随着制造业对物流管理在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绩效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所起作用的认识逐步加深,以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现代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安全库存管理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0世纪60年代以前,企业的采购、库存管理、销售以及运输等部门之间是分隔的,各自的物流活动按不同的职能进行分散管理。如何不影响生产是这一阶段的核心思想。为此,库存管理自然是此阶段物流管理的重点。当时,为了避免原材料缺货的发生,提出了“安全库存”的概念。“安全库存”的实质是保证在任何时候仓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即安全库存量,以便需要时随时取用。安全库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应对需求的波动。因此,一旦库存储备低于预先规定的数量,即订货点,则立即订货来补充库存,其基本公式是

订货点=单位时间的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量

2.职能管理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快速准确处理物料管理中产生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物料需求计划(MRP)成功地解决了根据最终产品需求生成零部件需求计划的问题,将零部件物流与产成品物流联系起来,不但克服了订货点法的不足,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和库存管理的效率。同时,20世纪70年代,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也使生产企业不得不对成品分销重视起来,从而产生了分销管理职能。那时的物流活动被分成物料管理和分销管理两大职能:物料管理是对库存管理的扩充和延伸,分销管理负责控制产成品从工厂到顾客的有效输送。归功于MRP技术的应用和分销管理的实施,这一阶段的物流活动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物料管理活动相比,前进了很大一步。

3.内部一体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0年)

20世纪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料管理与分销管理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逐步将物料管理与分销管理集成起来,产生了全过程物流管理的理念。这种涵盖从原材料采购与运输到产成品分销的所有物流活动及相关的信息和控制系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不仅包含了以往的物料和分销管理的全部内容,还涉及传统的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的一些职能(如生产计划、销售预测、原材料与在制品管理、顾客服务等)。但这一阶段物流管理的集成仍限于企业内部,故称为“内部一体化”。

4.供应链管理阶段(1990年至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功能的集成强调实现本企业运营绩效的最大化。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企业经营业务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竞争的压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促使企业开始把着眼点放在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即所谓的供应链管理。

1.4.2 我国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的发展,除了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状况有关外,还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直接关系。因此,按照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开始创建阶段。这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成立不久,才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也很落后,有些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逐步恢复和建设。人民购买力很低,商业也不景气,这些都影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在大部分流通部门,只根据物流业务的需要,修建一些仓库或租用民房储存商品,购置一部分车辆搞运输。在一些企业里建立了储运部、汽车队等。在行政部门设置了储运局、储运处、储运科来管理这项工作。同时,各地区和一些省、市的商业、物资、粮食、外贸等流通系统,还建立了少数仓储公司或储运公司,它们就是我国早期创建的专业性的物流企业。不过,这种独立经营的物流企业不多,绝大多数附属于各专业公司或批发站的仓库和汽车队。至于工业生产部门,这时物流问题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第二阶段为初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已开始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增长很大,交通运输建设进展较快,城乡物资交流日益兴旺,社会商品流通也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物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商业、物资、粮食、外贸等流通部门,相继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储运公司、仓储公司、外运公司等“商物分离型”与专业性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以及附属于各专业公司、批发站的储运部、中转站、仓库等“商物合一型”的小型物流企业。这样,以国营大中型物流企业为主,小型物流企业为辅,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互相联系、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协作下,这些物流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担负着我国的物流任务。这些早期的物流企业和第一代物流人,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阶段为不景气、停滞阶段。物流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只能维持原状或陷于停滞状态。

第四阶段为改革开放阶段。这一阶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加快了步伐。特别在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六五”“七五”两个五年计划,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也加快了建设。同时,随着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远的发展。除各流通部门专业性的物流企业不断增加外,生产部门也开始重视物流问题,并设置了物流研究室、物流技术部等。此外,不仅加强了国营物流企业,还发展了集体和个体物流企业。这时,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大、中、小并举,社会兴办物流业的大好形势。在交通运输方面,新增建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增加了车辆,改进了技术,提高了车速;部分区段实现了电气化、高速化;开展了集装箱运输、散装运输和联合运输等。这些都为物流业的发展,推行物流合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物流业本身也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坚持“放开搞活”,加强横向联合,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阶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后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正实施“八五”“九五”两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有了高速的增长。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带动了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流通产业的改革和变化。特别在国内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对外进一步开放,引进外资,开办外资、中外合资企业等,这些都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对一些老储运企业进行改革、改造、重组等,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建设一些现代物流企业,以迎接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因此,这一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国物流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景象。除公有制的物流企业外,非公有制的物流企业迅速增加,外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逐渐多起来。这对于我国物流业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我国物流业推上新世纪健康发展的道路。

这一时期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1)国营物流企业。这是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国内外绝大部分的物流业务,在物流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国营物流企业可分为“商物分离型”和“商物合一型”两类,分别归属于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原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原铁道部、交通运输部门领导。

(2)集体物流企业。近几年来,在我国开办了一些集体物流企业,它们是国营物流企业的一种补充,在完成各项物流任务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汽车运输公司、轮船航运公司、集装箱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搬运公司、包装公司等。

(3)个体物流企业。由私人经营的个体物流企业,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小型、多样、专业经营,如运输队、搬运组、仓储专业户、包装服务社等。虽然这些小型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和从业人员较少,但灵活、方便、服务周到,很受顾客欢迎。

(4)外资与中外合资物流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逐年扩大,物流量也不断增加。为此,我国除继续发展上述这些物流企业外,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物流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将会涌现一批外资与中外合资经营的物流企业或物流中心。它们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标志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为我国物流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2.开发物流先进技术

我国物流技术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的。特别是交通运输不够发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我国逐步发展集装箱专用车、船和集装箱码头。铁路加快实现电气化,并采用重载货运列车,增加货运能力。修建一些高速公路,发展大型汽车运输,开展“门到门”的物流服务业务。

在仓储方面,原有旧式半房和低层楼房仓库较多,大部分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我国对这些旧仓库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也修建了一些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堆码上垛,达到省力化、快速化;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我国的少数工厂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为配合现代化的生产,已开始修建自动化立体仓库,效益很好。

在包装方面,从生产过程开始,研究、改进包装规格统一问题。在装卸搬运方面,积极推行托盘化,使用输送机、传送带、叉车和各种小车,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半机械化,取代人工操作,缩短装卸时间。

在商品分拣方面,时间长、效率低。今后,企业会采用自动分拣机进行操作,逐步实现分拣自动化等。

3.物流管理科学化

(1)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物流企业每日每时都有大量的物流业务和繁杂的物流信息,需要及时处理,而且市场竞争剧烈,顾客要求迅速,再靠手工操作是不行的。21世纪初我国已经逐步实现物流管理电子计算机化,即建立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一些较大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组成一个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2)增强物流系统化的观念。在我国物流管理工作中,受原来经济体制的影响,存在着不注意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只考虑某一部门、地区或本单位效益的问题,影响了物流系统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物流业已经深化改革,进一步实行开放,逐步突破地区、部门的界限,树立物流系统化的观念。

(3)明确物流管理的目标。物流管理是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目标是距离近、环节少、时间短、费用低、安全准确、服务水平高。

4.积极推行“配送制”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就已经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配送制”,如对生产资料实行配套承包供应,定点、定量、定时送货上门,以及下厂、下乡送货服务等。对生活消费品,也要积极推行“配送制”,按顾客要求的时间、地点、数量,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如采用工厂给工厂的配送、工厂给批发商的配送、批发商给零售店的配送,以及工厂、批发商给零售店、消费者直接配送等形式。这有利于实现物流计划化、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

关于物流学的理论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仅有30年左右的研究历史。现在,初步形成了一支物流理论研究队伍,并编著、翻译与出版了一些有关物流的书刊。我国物流界的专家、学者希望与国外的同行朋友们互相合作,进行探索,共同为发展物流科学做出贡献。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多年来在一些工业、商业、物资学院里,开设了物流系或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了一批批物流管理人才,但数量不多,满足不了我国物流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将加速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培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6.发展外向型物流,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

我国不仅扩充了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国际物流业务,还积极发展一些外向型物流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开发国际集装箱海陆联运直达运输。为了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友好往来,我国已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流业投资环境。

1.4.3 国内外物流发展路径比较

在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物流发展管理水平不断升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二是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社会需求和计算机技术推动了西方现代物流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它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呈现出渐进性、自发性、技术性和成熟性等特点。而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促使物流活动不断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物流发展更多地呈现出外因性、突变性和多层次性等特点。目前,我国既大量存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手工物流活动,又不乏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物流;我国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东中西部之间差距明显,物流发展也呈现出地区不平衡性。

西方现代物流从后勤服务、实物配送起源,发展到当今的供应链管理阶段,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到了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才有了较充分的发展。因此,与发达的欧、日、美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要相对落后。可以说,国外物流发展主要依据的是技术路径,而国内物流发展主要依据的是经济体制变迁路径。

1.4.4 我国物流的现状及其与国外发达国家物流的差距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不仅对中国政治、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对我国物流走向世界也具有非凡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也就是加入“经济联合国”,我们可在WTO的框架下,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打破以前西方发达国家所设置的贸易壁垒。

中国的物流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的运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大的物流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和中储集团等。但总的来说,物流还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这是因为物流在我国起步晚,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引入的概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信息技术应用和重视不够等,因此我国物流还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上的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我国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造成我国物流与国外发达国家物流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和贡献度认识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我国物流行业的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乏力。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软件建设乏力,所以整个物流领域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软件在物流管理与物流配送企业中应用较少。

以上这两大原因都制约着我国物流的发展,也是我国物流与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之间的差距之所在,这迫使并激励我们用信息技术去改造和强化传统的物流技术,使我国物流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那么,该如何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由于发展时间及发展路径的不同,我国物流业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的一些跨国物流公司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我国加入WTO时的约定(2016年年底,我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距我国物流业完全放开的时间越来越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1)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

(2)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3)创造适合物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案例研究
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收入规模持续扩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21年1~10月物流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61.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两年年均增长6.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10月,我国宏观层面保供稳价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的力度加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推进,物流服务供给良好,景气指数处于较高景气区间,物流企业经营延续向好态势。

“从两年平均看,虽较前三季度小幅回落0.1%,但年均增速仍保持6%~7%的中高速增长。”该负责人表示,从累计数据来看,物流需求规模年内增速维持在10%以上,物流需求保持较快的恢复态势。

从环比数据来看,尽管10月受到疫情、国际供应链不畅等复杂因素影响,但宏观层面保供稳价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强,效果逐步显现,物流需求增速环比9月回升0.5%。

1.物流需求结构升级,创新动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数据显示,工业品物流需求增速小幅回升。1~10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9%。从当月来看,同比增长3.5%,比上月加快0.4%,工业物流需求增速有所回升。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综合来看,工业物流年内总体保持稳步恢复态势,10月以来能源保供效果初步显现,煤炭、电力等能源供应偏紧的问题有所缓解,工业物流环比有所改善。

从工业物流结构看,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得益于能源保供政策发力、优质煤炭产能加速释放,10月分别增长6.0%、11.1%,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2.8%、1.4%。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增速稳中有升。制造业中高技术、消费品行业等新动能物流发展向好,同比分别增长14.7%、6.5%,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0.7%、1.4%,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进口物流量持续回落。1~10月,进口物流量同比下降1.1%;当月进口物流量下降6.6%,且连续5个月有所下降。受基数效应、季节因素及海外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进口物流量延续回落走势。

从不同货类看,一方面国内保供政策效应不断增强,各类生产资料进口量维持下行走势,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明显走弱。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进口量仍保持较快增长。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延续较快增长。1~10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13.4%,年均增速与前三季度基本持平。

该负责人表示,自2020年疫情以来,新模式助力消费增长的作用持续显著。网络购物、电商快递稳步向好,带动物流需求规模持续扩大。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7%。

2.物流收入规模持续扩张,物流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

数据显示,1~10月,物流业总收入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2%。数据显示,物流市场的韧性较强,收入规模扩大,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创新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从结构看,邮政快递收入规模年内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邮政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9.5%,在物流业总收入中的占比持续提高,对物流市场规模恢复的支撑作用显著。

该负责人表示,1~10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3.5%,总体处于景气区间运行。10月,受节假日等因素影响,指数略有回落,但消费端物流需求较为稳定,物流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行业运行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供需两端增速略有放缓。业务量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5%和52.7%,比上月下降1.5%和0.6%,物流企业业务和市场需求增速有所放缓。

二是物流服务价格水平持续提升。自今年以来,物流供需持续恢复改善,服务价格持续攀升,回升至较高水平。从不同运输方式来看,海运运输市场行情继续向好,综合指数高位上涨。1~10月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平均为1267.93点,同比增长25.9%;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平均为2481.82点,同比增长173.7%。价格水平在前三季度较高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8%和4.5%。公路物流运输市场稳中趋升,价格水平小幅提高。1~10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平均为100%,同比增长1.7%。

三是仓储和快递业持续扩张。从行业看,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指数有所回落。在节日消费和“双十一”电商活动等因素带动下,相关企业备货增加,仓储业和快递业业务量持续回升,行业保持活跃的运行态势。

3.物流企业延续向好发展态势,四成物流企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

该负责人指出,三季度以来,物流企业发展虽然受到局部地区疫情与汛情叠加等因素影响,但物流企业经营仍延续恢复态势。重点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9.9%,利润增长38.0%,收入利润率为4.6%,比1~8月提高0.4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表示,具体来看,物流企业经营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超五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9月,超过五成物流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占53.0%,其中,有40%的物流企业实现利润两位数及以上增长。企业亏损面为29.2%,同比缩小3个百分点。

二是大型物流企业引领作用显著。1~9月,大型物流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8%,收入利润率为4.7%,增速及盈利水平高于全部调查企业平均水平9.8和0.1个百分点。

三是资金使用效率有所提升。9月末,重点物流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减少3.2天,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物流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有所改善。

该负责人指出,物流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推升企业经营成本上涨,中小微企业稳定恢复尚不牢固,部分区域、部分领域的供应链与产业链堵点尚存。1~9月,物流企业每百元物流收入中的成本由1~8月的下降0.7%转为增长2.9%。尤其是小微物流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小微企业收入利润率低于调查企业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1~10月物流运行总体延续较快恢复态势,物流供需总体改善,服务价格稳中有升。在此背景下,物流企业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恢复基础得到巩固。利润保持良好增势,效益状况不断向好,盈利水平、资产负债率及资金周转状况同比持续改善。

资料来源:人民网,乔雪峰,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收入规模持续扩张,2021年11月29日。

讨论题

1.2021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收入规模持续扩张,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我国物流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6kqYe9WDeISl/Tds0Y9S8oODv4DzhQHr/d9m8Di3OXGIZcd1Epz77aRaL29eoc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