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我国驾培市场面临的机遇

驾培市场是否进入“萧条期”?这是许多驾校的老板和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思考的答案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仅要全面、理性,而且要慎重。

持驾培市场进入“萧条期”观点的主要理由:一是团队报名减少,前几年无论是暑假,还是春秋季,经常有团队报名,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现在鲜有团队报名;二是少了“三高”,多了“三族”,以往地位高、收入高、学历高的学员在减少,与此同时,“女性上班族”“打工族”“学生族”的学员在增加,有的驾校在某时段女学员占到半数以上;三是在培训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地区的驾校招生价格却在下滑,现在还看不到向上抬头的趋势,各驾校的招生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驾校增多,僧多粥少;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经济低迷,消费慎重。

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述现象不能笼统地简单称之为“萧条期”,而应当视其为正在逐步进入的“正常期”或“理性期”更为恰当些。

进入21世纪以来,就像当年我们谁也没预料到手机的普及一样,汽车也快速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于是,出现了全民学车热,驾培市场出现“爆发期”。那时的驾培市场,是供不应求;那时的驾校是暴利行业,是人人有饭吃、有酒喝、有衣穿,无所谓管理,无所谓经营,谁办驾校都挣钱。在这之后便出现了“民办驾校热”,在短短的几年内,国内驾校已经超过了1万家,从业教练员达到了40多万。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许多“黑驾校”和“驾培个体户”。山东省德州市一条不到500m长的街道上,出现了4所一类驾校。驾培市场进入了“民营驾校的发育期”,或者是充分的“市场竞争期”。这时的驾培市场,自然是僧多粥少,而不是谁办都挣钱了,不是人人有饭吃、有酒喝、有衣穿了。目前,已经有许多驾校出现了价格不正常、招生不正常、培训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的行业管理机构有“驾校退出”机制的话,那么会有更多的驾校要关门了。

如果与前几年的“爆发期”相比,驾培市场确实进入“萧条期”,但这种比较方法不科学。驾培市场的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存量资源,即为早已达到学车年龄的学员,这类资源无疑在逐年减少;另一类是增量资源,即为刚刚达到学车年龄的学员,这类资源并没有减少,而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物价上涨对汽车制造业有一定的影响(增速减缓、库存增加),但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影响要滞后。

随着《驾校教练员的五项修炼》的出版,我结识的驾校校长越来越多。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许多校长常抱怨自己的驾校机遇不好、生不逢时,现在市场难做,只能苦苦支撑,等待转机。不经意间,他们流露出悲观、无可奈何的情绪。

毋庸置疑,现在办驾校和2004年以前不可同日而语。那时的驾校是暴利行业,现在是一切都颠倒过来了,驾校微利运行,招生是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培训是层层考试,处处关卡。现在办驾校一言以蔽之——“难”!

一、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是机遇

何谓机遇?《辞海》上说,机遇是指境遇、时机、机会(多指有利的)。其近义词为时机,意为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多指有利的)。然而,对于驾校而言,真的就没有机遇了吗?我的回答是“有”,而且“有许多”。

浪费是多种多样的,浪费时间,浪费人才,浪费资源,浪费钱财,但最大的浪费是机遇的浪费。有些浪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些浪费则是隐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的浪费。机遇天天来敲门,就怕自己抓不住。机遇老人不像时光老人那样无私地给予每一个人,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肯努力的人。有两位农村兄弟去深圳打工,哥哥在外不到半年就扛着行李返回家,对他爹说:“那儿物价高得怕人,连喝口水都要花钱买,还没有咱山沟里好。”没过多久,弟弟寄来一封信,信上说:“这儿遍地是黄金,连我们喝的水都可以卖钱。我现在在一家纯净水公司当送水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数据,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019年底为2.6亿辆,成为仅低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2019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达173辆,位列全球第17名。美国排名第一,千人汽车拥有量837辆,这说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私人汽车消费,在未来20年将持续高速增长。衣食住行是消费的永恒主题,在“行”的消费中汽车已经成为主体。我国已经从“自行车王国”向“汽车王国”过渡,汽车驾驶也正在从过去的一种职业向现在的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过渡。由此看来,驾培行业目前不是一个“夕阳行业”,而是“朝阳行业”。

据估算,卖1辆车就有1.9人学车,2019年,中国消费者购买2576万辆汽车,2576万×1.9人=4894万人。我国目前拥有驾校1万所,大都是几十辆教练车的二类、三类驾校,年培训学员两三千人。如果这个估算准确,未来几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即便只是保持规模,驾培市场的学员数量仍然非常可观。但随着品牌大驾校的不断涌现,局部地区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许多管理差、规模小的驾校将面临危机,因为中国驾培市场正在经历从短缺经济向质量经济和品牌经济的转变。

二、驾培行业的低起点是机遇

在许多城市,数量居多的民营驾校无论是成立的时间,还是运转的状况,都相差不大。队伍不太正规,管理不太有序,效益不太理想。许多驾校整年不开会,每年到年底聚一餐,说说过年话,就算开了一次会;许多驾校没有完善的制度,一切听老板怎么说;许多驾校教练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上岗前给他安排一名老教练带几天,就开始单练;许多驾校训练教学不统一,教练员是“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学员一换教练员就无所适从;许多驾校学员的投诉得不到重视,有投诉就踢皮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等等,都说明驾校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如果您所处的驾校环境大致如此的话,那么通俗地说,大家是“席上滚到地上”,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平面、起点都不太高的层面。正像一个班级的学生,大家学习都不太好,这时只要你方法对头,肯花时间、下力气,你超越的机会、领先的机会就很大。如果这个班级出类拔萃者很多,你的基础差,你在追赶,但好学生跑得比你更快,你就很难领先、占据榜首。驾培市场何尝不是如此?当别的驾校形成了特色、形成了品牌、形成了规模时,你再超越就必然要花费更多的钱财和气力。在别的驾校停留在打价格战、打游击战时,你开始谋划并实施服务战、正规战,只要领先竞争对手几步,让学员有耳目一新或眼前一亮的感觉就行。领先一步,就是领先,就可引领市场。但领先得多了,必然会产生更大的投入,导致价格的大幅上升,毕竟还要考虑到学员的接受程度。领先多了,也许会走向反面。

三、驾校升级扩容是机遇

驾校的规模在不同的省市差别很大,许多地市驾校少则三四十家,多则七八十家,有的地市一类驾校多于二类、三类驾校,但更多的地市一类驾校仅有几所,剩余的全是二类、三类。许多二类、三类驾校,经过一段经营后,出于种种考虑有了扩张的念头,或想变更为一类,或想兼并其他驾校,或准备申办新的驾校。

扩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对有准备的人是良机,对盲目的人是陷阱。扩张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遵循先做强再做大的原则,但也不尽然。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也是道理,关键是看你怎样做。扩张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如果仅是量的变化,没有质的提高,那风险就很大了,或许会像人们所说的“不扩张,等死;扩张,找死”。

许多老板在办驾校时,由于缺乏经验,准备不足,加上半路出家的教练员角色转变不到位,致使队伍难以管理,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这是最令他们头疼的。对现有的教练员进行系统培训、整顿很难进行,一方面他们要保持正常的训练,不能整建制地脱产培训;另一方面,他们在旧的轨迹下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不经过强化培训难以改变。企业扩张是彻底整顿队伍强身健体的一个好时机。如果我们能对新招聘的教练员从观念到方法、从行为到制度进行封闭式的强化训练,使其达到统一的标准后再上岗,一切按新的模式运营,然后再把那些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老教练员替换下来,再对这些老教练员进行补课改造,达到要求后让新老教练员重新混编,竞争上岗,这样就会使驾校实现脱胎换骨。整顿队伍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工作,不仅要横下一条心,有铁的手段,还要有科学的方法,甚至要借用外力,最好由专业人士操作。我曾经在几所驾校以企业扩张和改制为契机,以“王牌教练员‘十关’培训营”为模式,通过这种“大换血”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四、危机面前是机遇

据南方一家媒体报道:金融海啸下,不少市民节流度日,动辄三四千元的驾校学车计划,成为不少深圳市民首先砍掉的消费计划。统计表明,当年从8月开始,深圳学车人数连续三个月平均减少7000人,锐减幅度超过四成。在消费者纷纷谨慎的情况下,驾培学校开始通过各种打折优惠实行降价“自救”。深圳驾培行业一所规模较大的驾校的总经理表示:“我们降得最彻底,也是幅度最大的。现在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寒冬,关键是要熬过去。”

众多驾校激烈的竞争、金融危机的影响、冬天的培训淡季等,这一切都是危机的体现。每一次危机来临,都是对企业的一次重新洗牌。有很多的企业,经过危机洗礼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变得更具生命力。同样,会有很多企业经不起危机的冲击而拱手让出了市场,从此销声匿迹。生死之间,看似偶然,实际上有很大的必然性。面对危机,你采取“鸵鸟战术”回避,还是积极应对;是按部就班工作,还是超常规工作;是加大管理力度,下过去不敢下的药,砍过去不敢砍的刀,还是四平八稳求得一团和气;是经营上有新的招数、新的投入,还是弹老调,走老路。这一切,都决定了一所驾校的生与死。市场如博弈,高手在于眼界高:乐观主义者从每一场灾难中看到机遇,而悲观主义者从每一场机遇中看到的却是灾难。一事当前,关键要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审视它。

面对危机,降价不是上策,练好内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策。“作坊式”的思维、“家族化”的管理,是目前不少民营小驾校的生存现状。它们缺少特色,更无核心竞争力,往往只把征地、购车、聘教练作为开办驾校的必要条件,而没有把软件作为必要的投入。可以说,它们在降生之日就先天不足。这些驾校,最少要补上三堂课:一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课。要把培训聘请专业管理人员作为投资的一部分,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正确处理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二是公司化的改造课。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健全规章制度,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控制体系和营销体系。三是员工素质的培训课。培训不仅是锦上添花的事,更是雪中送炭的事;不仅是当前的事,更是长远的事。那些没把学习、培训、咨询列为议事日程的驾校,怎么可能持续发展?而作为品牌驾校,要把危机变为机遇,一方面搞好形势教育,增加员工的忧患意识,对症下药,弥补自己的“短缺元素”;另一方面寻找“休克鱼”,实现低成本扩张。任尔东西南北风,练好内功是上策。

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托词。只要你看得远看得准,危机或许就是自己的机遇。

五、新的政策出台是机遇

目前,驾培市场仍处在一个转型期。培训体系与考试体系如何规范和衔接的问题、行业自律的问题、驾培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驾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管部门已经采取和正在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然而,每次政策出台后,许许多多的驾校往往是在消极的议论中错失了内强素质、外拓市场的良机。如果你不能改变风的方向,那你就改变帆的方向。我们不能改变政策,我们只能执行政策和利用政策,要有抢抓机遇的意识。例如,在2009年7月前后,某市的车管所升级考试系统并对驾校的训练车辆和教练员人数进行摸底,其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驾校的实际规模决定考试人数,也就是所谓的“限考”。刚好有家由我担任顾问的单位在此城市,针对这种变化,我们抓住时机部署了“末班车”效应的招生策划,大获成功。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招生1600人,最多的一天招生432人,创了建校以来的新高。那一天,这所驾校的校长半夜给我打电话,接通后,笑了很久才说话,让我猜猜招了多少人。而在同样的政策到来之际,更多的驾校是错失良机,这实在令人遗憾。新的管理政策还会不断地出台,机遇在等待你发现的眼光和捕捉的能力。 VBJQsDq9mw4KzM7thLF+g3G2SE7E8dmCfl/+5apg26yP4HeLGkZfM4e3b18SgQ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