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一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交通大国。我国交通系统不断完善,人们出行极为方便,交通安全防控能力显著提升,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总量近年来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由于机动车辆大幅增多,整体交通环境更加复杂,诸多因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5亿辆,汽车保有量达2.2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达3.9亿人,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77万km,其中高速公路13.6万km。从世界排名来看,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驾驶人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公路总里程全球第三。可以说,在人、车、路硬件条件方面,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一梯队。据公安部2018年统计,我国驾驶人交通违法人均1次以上,重特大交通事故每年都发生数起。虽然我国道路交通领域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良好的交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因此我国道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万车死亡率是德国的两倍。据统计,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当场死亡的占20.8%,未当场死亡但在救护人员到达之前死亡的占27.2%,抢救无效死亡的占52%,事故伤员死亡率比较高,相当比例的交通事故伤员因贻误救治时机而死亡。

安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终极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道路交通事故不仅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影响整个社会生产的效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路上,交通安全不能缺位。

1.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

在3亿多辆机动车中,有部分是道路运输车辆,它们是生产经营的工具。道路运输是指在公共道路上使用汽车从事旅客或货物运送,它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道路运输在人、机、环、管方面与作业场所和作业环境固定的其他生产经营领域区别很大,使得道路运输生产安全独具特点。

特点一:作业单元数量庞大。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共有经营户数367万家,道路运输车辆1.17亿辆,从业人数2375万,其中汽车维修人员239万,汽车检测人员9.6万,驾驶人培训从业人员108万。绝大多数作业都为单车运营模式,一台车就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单元,这是一个安全主体上千万的庞大生产形式。而如矿山、金属冶炼、危化品生产企业等其他行业全国的数量均为十万数量级,与车辆驾驶作业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一点导致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不能通过采用一般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方式消除事故隐患。

特点二:动态、开放的工作环境对从业人员个体的安全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道路运输作业通过将旅客、货物从起点运输到终点来完成任务,作业的道路设施缺陷、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不利的气候条件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的发生主要依赖于驾驶人员个人的安全素质和技能,要求驾驶人员具备防御性驾驶能力,有效规避风险。

道路运输作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素养和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在道路交通生产经营事故管控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教育培训是解决安全问题最有效、最经济、最持久的方法。

2.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对道路运输安全的影响

当前汽车进入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时代。采用这些新技术的新型汽车具有与传统汽车完全不同的属性,比如电池燃烧的机理、电池火灾死亡抑制方法等。由于广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者不熟悉汽车的新技术、新装置,导致新能源汽车应用作业中的人为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会导致驾驶人受到伤害,而且增加了对乘客、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的威胁,即威胁到“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财产的安全”,涉及公共安全问题。

实际上,传统汽车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是不能完全平移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业上的,广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需要重新学习。

3.本书的特色

这是国内较早全面介绍新能源车辆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的书籍,内容包含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智能汽车的相关作业安全,汽车道路运输生产涉及的驾驶、维修保养、检测、改装、充电等作业安全,以及车辆的道路行驶状态和车辆存储、运输及充电的非道路行驶状态的作业安全,其特色如下:

1)本书的作者把安全技能视为个人的核心素养,视为守住安全底线的基本能力,而不是将安全技能看作一般的职业技能。技能是通过人的感官场景识别、人的大脑判断和决策、人的大脑控制肌肉动作来实现的。作者强调安全技能的掌握不仅要听懂和理解完成任务的知识点,还要加以实际操作,才能形成肌肉记忆。作者希望读者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道路运输作业的学习,掌握安全管理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2)作者强调事故预防和事故现场处置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把安全管理单纯地看成政府和企业雇主的责任,安全作业的受益者是自己,并把这种理念一直贯穿于全书。作者希望读者养成守规矩的意识,遵守操作规程,要具有风险意识,善于发现事故隐患,心里牢记事故隐患积累和事故的演化关联,不抱侥幸心理。

3)作者强调人不可能不犯错,在隐患消除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局限性,在强调事前、事中的风险管控的同时,还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事故中逃生和医疗救助的技能,提出了逃生时间的概念,并将时间控制作为现场处置最核心的要素,希望在事故发生后,能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

4)作者考虑到互联网时代人的认知习惯,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力求给读者以感官的印象,并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建立对危险因素本能的保护反应(条件反射)。

5)作者收集了许多国内外汽车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读者可以学到如何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分级,提出了本质安全、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流程、个人防护等手段使用顺序的概念。通过这些手段的叠加使用把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程度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不是绝对地消灭事故。

衷心期望这本书能够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和安全技能,从而推动我国早日成为安全的汽车大国和强国。

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主任 张驎教授、博士 joqkYnEnY218vfjtuHVVozh7LW0WaSVze6JBnb0D8BL8thy14Pkm2YOAobZKKU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