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不能识别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中给出的定义,危险源(Hazard)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找出自己单位的风险源(这个找出的动作英文叫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这个定义很抽象,不容易记住,下面把危险源再进一步细分、细化、就会贴近实际工作了。

根据第一章讲过的事故发生致因理论,这里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客体——能量或危险物质)和第二类危险源(非客体——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或泄漏的因素)。

一、牢记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内因。在生产现场,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有害物质以及载有有害物质的载体,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与有害物质数量的多少、能量强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有害物质或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就越严重;反之,当其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比较安全。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如充电站的变电所、充电站(图3-1)、储能蓄电池(图3-2)等。

图3-1 充电站

图3-2 电动汽车的能量供给装置(储能蓄电池)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或场所

如汽车抛光登高作业(图3-3)、汽车举升作业(图3-4)等,其作业装置就具有较高的势能。

图3-3 汽车抛光登高作业

图3-4 汽车举升作业

(3)有害物质和能量载体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加工设备的运动部件,如台式钻床(图3-5)、台式砂轮机(图3-6)、车床(图3-7)、台式抛光机(图3-8)、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车救援吊起的车辆等。

图3-5 台式钻床

图3-6 台式砂轮机

图3-7 车床

图3-8 台式抛光机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罐、LNG储罐等,维修车间中为气动工具提供高压气体的空气压缩机(图3-9),钣喷车间焊接时用的氧气瓶和乙炔瓶(图3-10)等。

图3-9 修理厂用空气压缩机

图3-10 钣喷车间用的氧气瓶和乙炔瓶

(5)一旦失控可能发生巨大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或场所

这类装置很多,如图3-11所示的车上的安全气囊、安全带张紧器、空气悬架等。

(6)危险物质

危险物质有如汽油(图3-12)、柴油、锂电池电解液、氢燃料电池汽车(图3-13)上所用的压缩氢、涂装用的有机溶剂等。

汽车维修中涉及的化学危险物质是易燃、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图3-11 车内部件

图3-12 车用汽油

图3-13 氢燃料电池汽车

(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或场所

这类场所如加油站(图3-14)、加气站(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如图3-15所示)、电池厂等。

图3-14 加油站

图3-15 液化天然气加气站

(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向人体意外释放的物体

这类物体如锐利的毛刺、棱角等,与人体碰撞时,其动能意外释放,使人体受到伤害,如旋转的正时带(图3-16)、旋转的散热器电子扇(图3-17)等。

危险是抽象的状态,而危险源是具体的、有形的设备设施和场所,我们要记住这些物体和场所。

图3-16 正时带

图3-17 散热器电子扇

二、管住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外因,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损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设计、安装和使用时我们针对第一类危险源会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第二类危险源就是对这些防范措施的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

前面讲解系统安全模型时已提到,使有害物质或能量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损坏的原因包括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缺陷四个方面的因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动作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人的失误也可能造成物的安全功能故障,进而导致事故发生。这里讲的失误而不是主观故意,比如清洗汽车油箱时导致汽油着火与故意将油箱点燃是两个性质的问题,故意就是犯罪了。

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比如行车转弯时不打转向灯。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比如制动蹄片磨损超过极限。

3)使用不安全设备,比如不使用符合规定的仪器仪表。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比如应使用工具操作时,用手去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比如汽油、有机溶剂、制冷剂、机油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比如非高压电工进入电动汽车维修工位。

7)攀、坐不安全位置,比如幼儿坐在前排乘客座椅的位置上。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比如在吊起的电池舱下停留。

9)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比如在发动机运转的状态下给发动机加注机油。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比如驾驶车辆时玩手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所中,忽视其使用,比如拆装电池包时不佩戴绝缘手套。

12)不安全装束,比如在维修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组时,未戴绝缘手套。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比如将报废电池丢置在垃圾堆中。

2.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是指设备附属的安全装置或机构,而不是设备车身)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安全措施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其实是某种故障状态。物的故障可使约束、限制有害物质或能量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这里主要是指由于产品设计缺陷、质量缺陷、产品的磨损和老化导致原有的功能丧失。

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四大类: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图3-18)缺乏或有缺陷,比如充电桩漏电保护器的失效。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比如漏电保护装置上的耐电压等级不满足要求。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图3-19)等缺少或有缺陷,比如失效的绝缘手套。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图3-18 氧气瓶上的气压指示和逆回阀

图3-19 焊工用防护用品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因素,如温(湿)度、照明、粉尘、通风、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企业和设备等软环境。

生产的基础环境(如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环境温湿度不当等)是在工厂筹建时就形成的,也有的是生产过程现场管理不善带来的问题,比如作业场地杂乱、路面有深坑(图3-20所示的道路上的深井)、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图3-21)、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物料储存方法不安全等。

图3-20 道路上有深井

图3-21 车间内道路规划

图3-22所示为在生产过程中,木料加工产生了超标的噪声。这是由于建筑设计者在进行厂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降噪处理。建筑施工完成后,在生产环节中是很难改变和消除这种状况的。

4.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缺陷是指当人-机(物)-环境的安排上出现失误,在“硬件”上不能使机器和环境保障人的安全,在软件上没有制定人-机(物)的交互规则或制定的规则被违反而不能实施,不能消除机对人的伤害。人的安全行为是指为了实现安全作业,作为个体必须实现的行为。但是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人也会因疲劳导致不能集中注意力,这种错误需要通过管理措施来纠正,同时从组织管理上还要保障从业人员懂得怎么做,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即使做错也能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行为——不管就是不作为。

图3-22 木料加工产生噪声

1)工程设计使用的材料有问题、未达到质量要求等,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

2)安全管理不科学,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或贯彻不力。

3)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出了事故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平常无人负责,没有施行PDCA闭环管理。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

4)对职工不进行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松弛。

5)忽略防护措施,机器设备无防护保险装置,不对防护装置保养维护,安全信号失灵,通风照明不符合要求,安全工具不齐备,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消除。

6)分配工人工作缺乏适当程序,用人不当,无证上岗,无安全票作业管理制度。

7)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足或流于形式,对新工人的安全教育不落实。

8)安全规程、劳动保护法规实施不力,贯彻不彻底,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9)事故应急预案不落实,对事故报告不及时,调查、处理不当,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等。 x6jwGwD01XnJXAsxDxCMMQ6ud0kEu+u+CcUaFjoC6xsFsV4S5gNiM5D7k70DWm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