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取消禅让制的夏启

夏启的出生,和历代帝王一样,照样神奇。据说,他老爸大禹治水走到涂山(约在今浙江绍兴附近),看到一条九尾白狐从面前跑过。按照当地的传说,见到九尾白狐乃是婚姻的吉兆,于是禹就在涂山娶了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此后,女娇经常跟随在禹的身边,为他缝补衣服,做饭做菜,一起踏遍了各地的名山大川。

一次,禹治水来到了轘辕山(今河南偃师附近),此处山势陡峭,岩石也都很坚硬,想要在此开凿出一道泻洪的水渠来,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于是禹就对妻子说:“工地上很危险,你平常不要来,我在这里立一面皮鼓,饿了就敲响它。你听到鼓声,给我送饭来也就是了。”

妻子一走,禹就显出了他的神通,化为一只大熊,用锋利的爪子挖扒岩石。一不小心,石头的碎块滚下来,敲中了皮鼓,女娇闻声来到工地上送饭,不见丈夫,只见一头大熊,不禁吓得掉头就跑。妻子在前面跑,禹在后面追,一直追到嵩山脚下。女娇走投无路,竟然化成了一块石头。这个时候,女娇已经有了身孕,禹就抚石痛哭,并且高叫说:“把我的儿子还回来吧!”说也奇怪,石头的北面应声而裂,掉出一个小婴儿来。这孩子就是禹的儿子,起名为启,也就是开启的意思。

大刀阔斧的治理与征伐,诸侯的贡品越来越多,君王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个王位比从前尧、舜的时代要诱人得多了。禹已经不甘心将它拱手送给别的家族了。而这个的候,启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聪明伶俐禹越发觉得不该把自己打出的天下就这样禅让出去。打破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的念头,就这样在禹的脑海中渐渐形成了。

禹表面上不动声色,积极为国家物色新的继承人。起先,他选中了以公正无私而闻名的法官皋陶,可是皋陶身体不好,早早就去世了。接着禹又选中了皋陶的儿子伯益。

禹一方面让伯益辅助自己治理国家,一方面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启的培养上。他让启学习治国的方略,广泛地与各路诸侯接触,又逐年将国家中所有管事的官员都换成了启的亲信和好友。经过几年的精心布置,启的势力渐渐超过了伯益。对这一切,伯益却毫不察觉。

伯益被指定为继承人后,过了大约10年,禹已是风烛残年,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却仍然放心不下国家的政务,同时又想要再重温一下从前的帝王风光,便出巡东南,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上再次召开诸侯大会。诸侯大会刚开完,禹就一病不起了,不久就离开人世。人们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会稽山。

禹去世的消息传开,举国悲恸。伯益以继承人的身份为禹守了3年丧。按照尧、舜时的惯例,继承人守丧3年期满后,再隐居一段时间以表示谦逊,就可以继承王位。伯益于是在守丧期满后便避居起来,准备过一段日子后即位。谁想到没几天就有消息传来,诸侯们早就撇开他,纷纷去朝见启了。

《春秋左传》中关于夏代军制的记載伯益万万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由于毫无准备,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就这么被启夺走了。想要抗争一下,却发现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和启对抗。这个时候,诸侯们还纷纷说,启是个贤能而英明的人,伯益虽然辅佐过禹,但是时间很短。而且表现出的才能也远不及启,天下应该归有能力的人掌管,应该由启来继承帝位。

次大的战争。战前,启在誓师大会上指责有扈氏轻侮五行,怠慢遗弃天子任命的三卿,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命,而启则是奉行上天的命令对他加以惩罚。经过几番激烈的大战,启攻灭了有扈氏,地位得到了巩固。有扈氏是旧传统的维护者,史书说他“知义而不知宜”,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平定叛乱之后,为了让天下人都看到有扈氏的下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笼络诸侯、竖立自己的威信,启便学父亲的样子,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诸侯大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享”。

通过平定有扈氏的叛乱和举行“钧台之享”,启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后,他又采取了许多巩固统治的措施,如将天下分为九州,派遣官员去治理;建立了专门的国家军队,以维护统治;宣布取消禅让制,而以世袭制代替;这种种措施表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就这样诞生了。 Tu5z28X9D2bLSKt9naE1qBR7JyzKlBmXk/ExBVz0+cWNVxrnI4QR6UpypeXn49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