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话有灵

在凌杂的世界中,大家都有自己的偏爱。我喜欢神话,喜欢历史,喜欢远古的遗物——不管是化石,还是文物。总之,只要是挖出来的,我都喜欢。我师兄说过,他学古生物学就是为了可以光明正大地挖泥巴。有意思的是,“化石”一词的英文“fossil”来源于拉丁语单词“fossilis”,意思就是“挖掘”或“被挖掘出来的”,这个词曾经代表一切被挖掘出来的东西。那么,有没有一门学科可以把化石、文物、历史、神话都结合起来呢?还真有,那就是古代科学史,本书的作者阿德里安娜·梅厄就是这个领域中的高手。我们认识十多年,合作发表了多篇论文。我们曾一起去旧纸堆里、泥巴地里,做解密的工作,那真是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在探索的过程中,阿德里安娜和我都惊讶地发现,大量的神话“冲动”,即古人压抑不住的表达欲,都暗藏着原始的科学记录或线索。古人是非常敏锐的观察者,他们惊讶于非凡的自然力量,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只不过他们无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表达与记录。也就是说,神话中的种种奇异故事,竟然与我所研究的学科、与“fossilis”的原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今中外,有诸多案例可表。被记录下来的神话代表的是最初的惊艳、震撼、惊恐或巨大的伤害,乃至死亡。这些经历都可能化作口头的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得以代代相传。

威廉·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 As You Like It )第2幕第1景中写道:

“患难的益处是很妙的,像是一只虾蟆,丑而有毒,但是头上偏顶着一颗珍珠。”

这里说的就是传说中的蟾蜍石(toadstone)。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蟾蜍有毒,而且毒性非常可怕。既然带毒,那么想必它也自带解毒剂。那就是它头上的那块石头!人们认为,只要戴上镶嵌有神奇的蟾蜍石的戒指,就能解毒并得到庇护。关于蟾蜍石的记载有很多,最早可以追溯至古罗马作家、博物学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当然,还有莎士比亚。

蟾蜍的头上并没有小石子,那么蟾蜍石究竟是什么呢?它们其实仅仅是鳞齿鱼的牙齿呀!鳞齿鱼类在中生代十分常见,体大者身长2米以上,其牙齿为磨状齿,粗大而坚硬,就像一颗颗小豆子,大概是为了吃下甲壳动物而进化出来的。鱼齿与蟾蜍有什么关系吗?压根没有。能解毒吗?压根不能。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把“蟾蜍有毒”与颜色、尺寸都恰好符合想象的鳞齿鱼牙齿化石绑定在一起,从而创作出一个个故事,其根源就是对蟾毒的恐惧与对解毒的渴望。

再来看看神秘的格里芬(griffin)——魔法世界的大宠儿。格里芬又名狮鹫,顾名思义,是一种既像狮子又像秃鹫的怪兽,它有狮子的身体、鹰或鹫的翅膀与脑袋,并在地面筑巢、产卵。狮子和鹰分别是陆地和天空的霸主,结合了二者特征的格里芬自然是强大、高贵的象征。它存在于古代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很多民族的神话中,如巴比伦人、斯基泰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等。在种种神话之中,格里芬最重要的任务是守护,它们守护着沙漠中的砂岩之下的黄金。

古生物学家此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巧合。在含有原角龙( Protoceratops )化石的大区域,包括中亚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一带,也存在着关于格里芬的传说。原来,游牧民族斯基泰人最早创造了格里芬传说。他们在挖掘金矿的过程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原角龙化石,从而想象出了格里芬。原角龙如鸟一般的大型喙状嘴、2米左右高的体形、四条腿,以及身旁的窃蛋龙蛋窝,分别对应着格里芬的鹫嘴、狮子般的躯干与四肢,还有产卵的习性。

发现于希腊的恐象( Deinotherium )化石与神话的关系更有戏剧性。在希腊神话中,西西里岛上有一种名为库克罗普斯(Cyclops,在希腊语中意为“圆眼”)的巨人,也就是独眼巨人。独眼巨人身高5—6米,顾名思义,其最大的特征是长在额头上的独眼。生活于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Hesiod)为这些巨人做了注脚:他们强壮、固执,而且感情冲动,很会制造和使用各种工具和武器。独眼巨人的由来是什么呢?大量的化石证据表明,在希腊乃至地中海东岸,人们很久以前就发现过古大象的遗骸,其中包括乳齿象( Mammut )和恐象的头骨化石。从化石上看,象类的鼻腔在头骨中上部形成一个大洞,类似眼睛在人脸上的位置,因此古生物学家认为,古人很可能将没有发现长牙的古象头骨误认为巨大的人类头骨,并由此描绘出有一个虚构的、凶猛的独眼巨人。这么生猛的故事流传开来,就变成了神话,随后出现在荷马史诗《奥德赛》( Odyssey )和其他希腊神话中。有趣的是,在与神话相关的绘画作品中,独眼巨人那呈梨形的脑袋,也与乳齿象的头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让我们说回中国。我对“神话恐龙学”有着十足的兴趣,因为在20多年的“与龙同行”中,我深刻地意识到,民间传说与恐龙化石,尤其是与恐龙足迹化石密切相关。我们甚至可以根据某地传说中的线索寻访化石!

2013年9月,我研究了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一处名为“落凤坡”的地方。坡上有百余个密密麻麻的形似鸡脚印的足迹,它们其实是兽脚类恐龙(大部分为食肉恐龙)留下来的脚印。当地居民一直把这些恐龙足迹当成传说中的凤凰的足迹,因此起了这样一个寄托着祝福的地名。在他们看来,普通的鸟儿断然不能在石头上留下印记,拥有这种能力的一定是神鸟。《山海经》中就录有许多神鸟,比如“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说的就是凤凰。在落凤坡,人们想象出了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凤凰下凡,神力充沛,在坡上嬉戏时留下了许多足迹。

翌年,我又研究了安徽省道教名山齐云山上的恐龙足迹。当地百姓基于道教名山的历史,把恐龙足迹与道教著名人物张三丰联系在一起。由于这些足迹与人的手掌大小相仿,当地的一些民众便认为这是张三丰或其他道士练功时留下的手印。兽脚类恐龙足迹通常为三趾,但是有个别脚印重叠,被人误认成五指掌印,因此才有了这样的传说。

与神话传说相关的恐龙足迹还有很多。2019年,我在浙江省兰溪市发现了恐龙足迹,这一次与恐龙足迹搭上关系的是“八仙过海”的传说。这些足迹大多接近圆形,符合人们对八仙之首铁拐李的传统认知,圆圆的足迹被想象成仙人的拐杖印和臀印。经过研究,这些足迹实际上应为蜥脚类恐龙所留。蜥脚类恐龙是目前已知的陆地上出现过的体形最大的动物,它们有着小小的脑袋、长脖子、长尾巴和粗壮的四肢。这些生活于亿年前的生灵可万万没想到,它们有朝一日还能与“八仙”联系在一起。

一切都是如此有趣。

在地下数米、数十米、数百米,埋藏着绵延数亿年的万千世界,有的是千奇百怪的草木、鸟兽、虫鱼。从约26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开始,这种激发惊异之情的邂逅便常常发生。古人挖到化石的时候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解读?如何记载?我们只能从口头传说和旧纸堆中寻找答案。大浪淘沙,其中不时会有闪光的瑰宝,让我们一窥远古世界生命演化的奥秘,这可能就是神话与传说的无心插柳所造就的美好吧!而你与这一切的结缘,不妨就从这本可爱的书开始。

邢立达 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o8kmPyW1A33yDwuDfSaZ3FMx72OKdFaaFkgmhX/9Le4Ag2OOcwpEZOO03mcOt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