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格里芬领地的地质概况

即便没有评注者声称自己曾经见到过活的格里芬,格里芬的显著特征仍然延续千年不变。人们后来对格里芬添补的细节也都与其原始的“四足鸟类”框架相容。要能持续证明格里芬的显著特征,必定需要某种切实证据:它们有四足和喙,并且出没在金矿附近的沙漠地区。这么多个世纪以来,是何种实物证据在如此多的受众面前证明了它的存在呢?

我研究了另外两种神话生物,这两种神话生物都是人类在观察到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的化石后受到启发而创造的。一尊创作于1590年奥地利克拉根福(Klagenfurt)的龙雕塑常被视为人类对已灭绝动物进行重塑的最早尝试。这尊龙形雕塑依据一件冰川时期披毛犀头骨化石仿造而成。1335年,人们在当地的采石场发现了这块化石(见图1.8)。1914年,奥地利考古学家奥赛尼尔·埃布尔提出,荷马史诗中提到的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 是基于古代人发现的大象化石而创造的。埃布尔发掘过地中海区域的很多化石床,他将穴居独眼巨人的形象和更新世矮象联系了起来。这种矮象常见于意大利和希腊的海边洞穴。遭遇海难的水手由于不熟悉大象,很可能把这种动物头骨上巨大的鼻腔空洞当成了独眼巨人的眼窝(见图 1.9)。

图1.8 奥地利克拉根福的龙形雕塑,雕塑家乌尔里希·福格尔桑(Ulrich Vogelsang)创作于1590年。龙的头部根据1335年当地采石工人发现的冰川时期披毛犀的头骨铸造而成。照片由乔赛亚·奥伯拍摄

这种矮象肩高3—6英尺(1—1.8米),其头骨和牙齿比人类的头骨和牙齿尺寸大很多。从侧面看,象头骨的确和长相怪异的人脸骨骼相似,其脊椎和肢骨也可以拼合成巨人的样子。几乎任何看到这种拼合的人都会对这种生物生前的外形和行为展开想象。因为独眼巨人居住在山洞里,所以古希腊人把他们想象为以石块和棍棒为武器的原始穴居人。洞穴地面上大量的骨架可能是沉船船员的遗骸——野蛮的独眼巨人可能是食人族!早在荷马时代以前,人类就活动于西西里岛和其他地中海岛屿,而这些岛上有大量的矮象骨骼。自迈锡尼时代开始,关于这些矮象骨骼的描述就流传于水手之间。由此,独眼巨人的故事融入了史诗传统,后来又被荷马的《奥德赛》发扬光大。 [8]

克拉根福的龙形塑像和埃布尔对古代独眼巨人传说的解读启发了我。我想要知道是哪种独特的化石遗迹激起了人们对格里芬的想象。但首先,我需要把这些中亚游牧民的秘密金矿点确定下来。

盗墓者和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的山坡上的萨卡-斯基泰墓葬中发掘出了大量金质手工艺品(格里芬是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这些山脉(“阿尔泰”在当地方言中意为金子)就是斯基泰人传统的黄金来源地。但是不少古代作家却说,山脉南边的沙漠才是挖金探险的目的地。在定位该区域金矿具体地点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在俄罗斯和中国,金矿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是秘密。通过参考三种来源的文献依据——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旅行家的记录、早期考古学家的笔记,甚至还有解密后的西方情报文件,我终于解开了金矿位置的谜团。我发现,这些自古代起人类在山丘边缘开采的金沙矿恰好沿古老的商路分布。正如老普林尼和帕萨尼亚斯所说,这里的黄金确实呈颗粒状,闪烁在沙漠表面,被人称作砂金。克特西亚斯曾说这些黄金产自山区,他所言极是:这些黄金正是从山上被不断地冲刷到砾石盆地中的。

图1.9 一位女士对着独眼巨人的头和大象头骨陷入沉思。根据奥赛尼尔·埃布尔的理论,荷马史诗中的独眼巨人形象是基于人类对大象头骨化石的观察创造出来的。图片由本书作者绘制。独眼巨人的形象来自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2世纪的古希腊雕塑

正如19世纪的俄罗斯人依照老地名开采古代斯基泰人金矿的含金碎屑一样,我也试图利用老地图和游记定位商路沿线(从戈壁沙漠到罗布泊,再到阿拉山口)名字意为“金子”的地点。1860—1950年,俄罗斯考古学家利用这个方法重新发现了100多个阿尔泰金矿,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500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出现于兹梅伊诺戈尔斯克,那是一具青铜时代的矿工骨架,身上还有装着金块的皮袋。这名矿工显然是突然死亡,但金块还在皮袋中,说明他并不是被盗匪“放倒”的。某位古代旅行者偶遇这名矿工的遗骸时,很可能会觉得他是被守卫巢穴的格里芬攻击而死的。

埃里亚努斯和希罗多德曾记载,寻金人时常成群外出数年,以期获得丰厚的回报。他们的记录十分写实。这些人所面对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极寒、酷热、干渴、流动沙丘、狂风、沙暴。这些矿工必须离开商路的主路,置身于可怖的红色砂岩荒野中,才能找到含有金沙的沟壑进行淘金。他们必须知道水源的确切位置,并因酷热而不得不在夜晚行路和工作。晚上的月光和星光会投射出吓人的阴影和怪异的图案。我们可以相信,与俄勒冈小径(Oregon Trail)和纳米比亚的骷髅海岸(Skeleton Coast of Namibia)等危险的荒漠之路一样,这片沙漠也随处散落着动物和旅行者的遗骸,他们很可能是死于饥渴、沙暴或其他灾难。这些遗骸可能偶然间因山崩、暴雨、洪水、旋风和沙暴而被埋在地下或露出地表。在过去,沙暴本身也具有神话色彩。在罗马帝国时期,传说在这片沙漠行军的某个军团永远地消失在了沙尘之中。

根据旅行者先驱在美国以及现代旅行者在亚洲、非洲的不毛之地旅行后留下的日记,这种易引起幻觉的危险环境会给旅行者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古代探矿者偏离主路时,沙漠中散落的先前寻金人及其驮兽被秃鹫啄食的干尸提醒着他们人类是多么脆弱,并使他们在危机四伏的沙漠中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如果他们曾听说过凶猛的格里芬守护黄金的故事。我们现在知道,这种体形像狼、不能飞翔的四足“鸟类”从未和人类共存于世。那么,为何这种动物却总是出现在各种文献之中呢? O7AKOAb/v+80Ftq0SNX6qZq6XD0W+ofG5vmhEx/w+16Vz6i658O6iluX1qDw4I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