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西游记》:抒发人性的幻想喜剧

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中,有一类小说,我们称之为神怪小说。其中成就最高、最受人喜爱的,就是《西游记》。

作为一部以神怪为主角的幻想喜剧,《西游记》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那就是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的《大唐西域记》和玄奘另一个弟子慧立作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这一事件有详细的记载。玄奘经西域到达印度,出行十七年,游历了五十多个国家,回长安时,带回了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这一佛教史上的空前壮举,在唐代就轰传一时。而玄奘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奇幻遭遇,又促使人们对此进行主观的想像和发挥,随着取经故事的流传,虚构夸张的成份越来越多,成为民间文艺的重要题材。宋元两代,取经故事在戏曲舞台上大量演出,在说书场上被反复传颂,成为以后小说创作的素材来源。

比较完整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在元末明初肯定已经完成了。现存最早的《西游记》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本,共一百回。到了清代初年,著名学者黄周星和书商汪象旭合作,对百回本《西游记》作了一番润饰修改,推出了《西游证道书》,成为《西游记》各本中文字最好,最臻成熟的本子。

但是,黄周星、汪象旭只是《西游记》的改编者,小说的原作者则一直是个谜。很多人认为是明代江苏射阳人吴承恩,现在还不好确定。明代传下来的各种版本上,都没有署作者的大名,吴承恩的名字是学者们考证出来的,只是证据还不充分确凿。这只能留待专家学者去继续研究了。

《西游记》记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皆成正果的故事。在这个大间架中,无数的天仙地灵、妖魔鬼怪都围绕着唐僧师徒进进出出,打打杀杀,哭哭笑笑,生生死死。此书一出,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千变万化,有说是劝学的,有说是谈禅的,有说是证道的,有说是通《易》的,有说是反映农民起义的,有说是讲述阶级斗争的,众说纷纭。其实,这都是后人对《西游记》的解说,未必是原作者的思路。倒是胡适先生的说法朴素平实,更切合实际,说它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

这部小说是由两个故事结构组成的。第一回到第七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后来大闹天宫故事,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回到卷终,写唐僧师徒取经,寓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困苦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西游记》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创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独一无二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孙悟空天性顽皮,神智超越,心高气傲,神通广大。他热爱自由,不受拘束,英勇无畏,勇于反抗。他热情活泼,富于幽默,不乏同情心,而且见解深刻,还是《西游记》思想的代言人。猪八戒呢,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普通村夫的形象。他的理想是在高老庄守着老婆过日子。他既有懒惰吝啬、好吃好色、胆怯撒谎、耍小聪明的毛病,也有老实憨厚、吃苦耐劳、积极战斗、而且风趣幽默的令人喜爱的品性,可以说是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但在唐僧、悟空的不断训诫下,他也在艰难地前进着。他的形象更接近普通人,平凡而极富真实性,让人觉得亲切。

多年前,我们约请黄永年先生整理《西游证道书》,于一九九三年出版了黄周星定本《西游记》。此次出版,我們以此爲底本,删去了评语和校记,保留了全部小说原文。在此,我们再一次对黄先生杰出的工作表示感谢。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5.3 AxelEvlU3ZMSjXK4tM/zFqTkdGQFWzlAfbmOgD8QcJBBq5CPUM92Ehvknh6gME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