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三

家范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⑧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①,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⑧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②,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⑧之八本③,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注释

①晏起:很晚才起床。

②阅历:经历。

③星冈公:指曾玉屏,号星冈,曾国藩之祖父。有三子,长子曾麟书即曾国藩之父。

译文

家中的兄弟子侄,应当牢记祖父训诫的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还应当谨记祖父的“三不信”说法:“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我的日记中又有“八本”的说法:“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本”都是我通过亲身经历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之谈,弟弟应当教导各位侄子,让他们谨记教诲。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家境贫寒还是富裕,只要能谨守祖父的“八字”之说和我的“八本”之说,都不失为受人尊敬的上等人家。

点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家训就是先辈留给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宝典,也是维护家族伦理纲常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指南,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在《大学》八纲目中,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与“修身”一纲连在一起就是“兼善天下”。因此,家训作为齐家的教育课本,深受世人的推崇,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而且,家训中记载了很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曾国藩提到的“八字”、“八本”和“三不信”,就是从家庭传统美德中总结出来的妙谛,编成朗朗上口的韵语口诀,便于家族成员记诵和遵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曾国藩一生崇尚朴实,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比如,“八字诀”就是“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内容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含义,既有对日常生活的规范,也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考,是指祭祖。祭祀祖先,追怀先人,提倡孝道精神,这也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传统美德。孝亲,养亲,敬亲,顺亲,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宝,是指睦邻。善待亲族,和睦邻里,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孟子说:“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邻里之间互相串门,嘘寒问暖,建立友爱互助的和谐邻里关系,有利于居住环境的安定和融洽。

早,是指早起。扫,是指洒扫。《朱子治家格言》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早起可以增加生气,符合养生法则。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也是勤快的象征,做好清洁卫生,有助于培养家庭勤俭孝友的品德。

书,是指读书。蔬,是指蔬菜。鱼,是指养鱼。猪,是指喂猪。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状态,种植、养殖是其根本,和读书联系在一起,则体现和继承了耕读文化的生活方式。古人云:“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儿孙两条正道,宜耕宜读。”耕读之家,最为长久。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①,往往不如乡里耕读人家之耐久②。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之道有四,曰:骄盈凌物者败③;昏惰任下者败④;贪刻兼至者败⑤;反复无信者败。未有八者全无一失而无故倾覆者也⑥。

注释

①不旋踵:来不及转身,喻时间极短。败:衰败,衰落。

②耕读:指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或教学。

③骄盈:骄傲自满。凌物:谓傲视、凌辱他人。

④昏惰:昏昧怠惰,懈怠。任下:放纵下属。

⑤贪刻:贪婪刻薄。

⑥倾覆:颠覆,覆灭。

译文

士大夫之家有的很快衰败,往往比不上乡村耕读人家的家运持久。士大夫家族之所以会衰败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使家业衰败的原因有四:不讲求礼仪的人家会衰败;兄弟之间相互欺诈的人家会衰败;妇女淫荡秽乱的人家会衰败;家族子弟傲慢横行的人家会衰败。使自身衰败的原因也有四:骄横傲慢、恃才傲物的人衰败;是非不明、放纵下属的人衰败;贪婪苛刻、求全责备的人衰败;反复无常、没有信誉的人衰败。从来没有听说过在以上这八个方面都没有任何过失而无故败家覆身的人。

点评

家庭环境对于后代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官宦人家的子弟多骄横傲慢、颐指气使而不肯脚踏实地;商贾人家的子弟多骄奢淫逸、沉溺享乐而很难振作精神;工农人家的子弟虽然朴实,却多因社会地位低微而限制了眼界;读书人家的子弟虽然明理,却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品德。比较而言,耕读人家的子弟则较有出息。所以,曾国藩说:“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如乡里耕读人家之耐久。”也就是说,在官宦、商贾、农、工等各种家庭中,还是耕读家庭对于培养后代、延续家业最有好处。因此,曾国藩决心继承祖上遗风,以耕读孝友传家,而“不重其为仕宦起见”。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分析家道中落的原因,一是不会齐家,礼仪全废、兄弟欺诈、妇女淫乱、子弟傲慢最终导致家败;二是不去修身,骄盈凌物、昏惰任下、贪刻兼至、反复无信最终导致身败。他说:“巧招杀,忮招杀,吝招杀;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孝悌、勤俭、忠恕自然带来祥和;相反,虚伪、嫉恨、吝啬必然招致败亡。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他说:“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这种爱,并非姑息之爱,而是爱之以德,教之以礼。这样的家庭,怎么能够不兴旺发达呢?


凡天下官宦之家①,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②,继而流荡③,终而沟壑④,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⑤。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⑥;孝友之家⑦,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⑧,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⑨,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⑩,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11),便谓我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12)。如以此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13),何尝不位极人臣(14),舄奕一时(15),讵得谓之贤肖哉(16)?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17),然所刻刻留心者(18),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以服劳(19),可以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注释

①官宦:泛指官员。

②骄佚:骄奢安逸。

③流荡:放荡,不受拘束。

④沟壑:溪谷,山涧。此处是死的意思。

⑤庆延:谓福泽绵延。

⑥谨朴:谨慎淳朴。

⑦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

⑧早达:年少显达。

⑨殆尽:几乎罄尽。

⑩巍科:犹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显宦:旧时指职位高、声势显赫的官吏。

(11)澄弟:指曾国藩弟弟曾国潢(1820—1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

(12)殊不知:竟不知道。

(13)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唐玄宗李隆基时的著名宰相,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卢怀慎(?—716):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生前有“伴食宰相”的贬称。

(14)位极人臣: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15)舄(xÍ)奕:光耀,显耀。

(16)讵得:岂能,怎能。

(17)膺:因被任命、提升或被选举而担任某职。高位:显贵的职位。

(18)刻刻:每时每刻。

(19)服劳:服事效劳。

译文

凡是天下官宦人家,大多数仅仅一代就将家业享用殆尽,其子孙们起初骄横懒散,继而漂泊流荡,最终死于沟壑,能够有幸延续家声一二代的实在非常罕见。至于商贾巨富之家,勤俭持家的能够延续享用三四代;耕读人家,谨慎俭朴的能够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与人为善的人家,能够延续十代八代的样子。我今生依赖祖宗累积的德行,能够少年得志、家业发达,却唯恐我一个人享用殆尽,所以教导各位弟弟和侄儿辈,希望共同立志发奋,使我们家成为耕读、孝悌、友善、和睦的家族,而不愿成为一般的官宦人家。

如果不能看透这层道理,那么即使科举高中、官位显赫,也终究算不得祖父的贤能孝义的子孙,算不得我们家的大功臣。如果能识透这番道理,那么我将钦佩之至。澄弟一直认为我升官得志,便说我是孝子贤孙,殊不知这并不是贤德孝义啊!如果以此为贤孝之举,那么李林甫、卢怀慎之流,何尝不是位极人臣、显赫一时的人物,岂能说他们也是贤孝之人吗?我深知自己学浅才疏,误登高位显爵,于是事事留心,时时在意,现在我虽然身在仕途宦海之中,却时刻做着弃官上岸的打算。希望能够在我弃官回家的时候,自身可以淡泊名利,妻儿可以担任劳作,这样才对得起祖父和各位兄弟,也对得起宗族乡亲。仅此而已。

点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曾国藩从历史经验和社会阅历出发,指出家业能否绵延久远,并不在于出身官宦人家或者商贾巨富,而主要在于家风,即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就是说,家庭内部个体与群体之间、家庭内部与外部社会之间,要建立耕读、孝悌、友善、和睦、勤俭、谨朴等价值观,这些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实践性。

因此,曾国藩非常重视家教,要求家族成员养成勤俭自持的良好习惯。他说:“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他不仅如是说,而且还身体力行:“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他说:“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女子教育格外重视,亲自为家中妇女制定功课表:“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正是因为曾国藩治家有方,所以兄弟多有建树,子孙也人才辈出。这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mTh/GuS2lZeuyehhsTncIaK2ej0P5Eler5Z4x377KRTxmzKmcR4gmV8lSl9n4c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