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

内圣

摇摇细思古人工夫①,其效之尤著者②,约有四端③:曰慎独则心泰④,曰主敬则身强⑤,曰求仁则人悦⑥,曰思诚则神钦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⑧,循理不间须臾⑨,内省不疚⑩,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11),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12),用则民胞物与(13),大公无私,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14)。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注释

①工夫:谓做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养心性为工夫。

②尤:尤其,更加。

③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④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泰:安定平和。

⑤敬:恭敬,端肃。《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⑥仁:孔子学说最高的道德规范。《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⑦诚:儒家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⑧忽:不重视,忽略。隐微:隐约细微。

⑨循理:依照道理或遵循规律。须臾:片刻,一会儿。

⑩内省:内心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检查有无过失。不疚:不愧。《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1)斋庄:严肃诚敬。不懈:不怠惰,不间断。

(12)存心养性:保存本心,养育正性。《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13)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14)臻:到,到达。

译文

仔细思考古人的修身工夫,其成效特别显著的大约有四个方面:慎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肃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悦服;专守诚意,则神灵钦敬。慎独,就是要遏止私欲,不放过任何隐秘微小的动心起念,循理而行,时时如此,内心反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主敬,就是要外表仪容整齐严肃,内心思虑宁静专一,时时端恭庄严,所以身体强健。求仁,就是说从本体上讲,要保养心性,从作用上讲,要爱民惜物,大公无私,所以众人悦服。思诚,就是说内心忠贞坚定,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所以神灵钦敬。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工夫,这四种效验就自然而至。我虽然年近衰迈,但也还想在修身方面下些工夫,以求得万一的效果。

点评

“内圣”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境界。冯友兰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冯友兰所谓“境界”就是人对于宇宙人生的一种觉悟和了解,它关乎个人的道德学问的修养。

因此,《大学》在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三大纲领后,最后归结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他一生的描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这是孔子为学修身的人生总结,也是孔子超凡入圣的人生途径。

曾国藩正是秉承了孔门的内圣心法,归纳总结前人修身工夫的四个重要方法,即“慎独”、“主敬”、“求仁”和“思诚”,并且躬亲实践,潜心修养,终于以坚挺之姿成为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正如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所说:“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可以说,曾国藩的一生事业,就是靠着“内圣”二字而成功的。


尝谓独也者①,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②,积妄生肆③,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④,积诚为慎⑤,而自慊之功密⑥。其间离合几微之端⑦,可得而论矣。盖《大学》自格致以后⑧,前言往行⑨,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⑩,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11),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12),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13)。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14),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15),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16),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17);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18)。屋漏而懔如帝天(19),方寸而坚如金石(20)。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注释

①尝:曾经。

②妄:虚妄,狂妄。

③积:积聚。肆:恣纵,放肆。

④懔(lǐn):畏惧,恐惧。

⑤诚:诚实,真诚。慎:谨慎,慎重。

⑥自慊(qiè):自足,自快。密:稠密,多。

⑦离合:符合与不符合,接近与不接近。几微:细微,细小。

⑧《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格致:“格物致知”的略语,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⑨前言:前人的言论。往行:过往的行为,特指先贤的德行。

⑩日用:日常,平时。细故:琐事。

(11)际:交会,适逢。

(12)丽:依附,附着。

(13)画然:明察貌,分明貌。灼见:明白透彻的见解。

(14)幸:侥幸,希望。察:发觉,觉察。

(15)伺:观察,察看。

(16)情伪:真假,真诚与虚伪。

(17)冥冥:私下,暗中。

(18)涓涓:细水缓流貌。

(19)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后即用以泛指屋之深暗处。

(20)方寸:指心。

译文

我曾经说“独”这个东西,是君子和小人共同拥有的。小人以为自己是单独一人的时候,往往会产生非分狂妄的念头,这些非分狂妄的念头积聚得多了就会任意妄为,而欺负别人的坏事就会产生。君子忧惧自己是单独一人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真诚无妄的念头,这些真诚无妄的念头积聚得多了就会小心谨慎,而自我约束的功夫就下得多了。君子、小人在单独处事上的微妙差异,是可以加以评论的了。

《大学》自穷究事物的原理并获得知识以后,前人的言论和行为都可以作为扩充个人知识的资料;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问题也可以加深个人的阅历见识。他的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已经能剖析公私间的区别;在联系道理的时候,又可以精辟地研究事理的得失。那么,对于善事应当去做,不善之事不应去做,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人们,却不能有实实在在的见识,而去实行他所知道的事。因此当眼前有一件善事需要做时,唯恐别人不知道,因而去做时迟疑不决;面临一件不好的事情时,心存侥幸,以为别人不一定能知道,因而拒绝得很不力。背地里独处之时,弄虚作假的念头就产生了,这就是欺骗。而君子,唯恐去办一件善

事办得不力,在暗中有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改正不了,就会像涓涓细流一样长年不断地犯下去。暗室之中却仿佛面对天日,心里坚如金石。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单独行事,一定要慎之又慎。这就是圣人经典中的要领,也是后世贤人所切实探究的问题。

点评

君子修身,贵在慎独。“慎独”是古代重要的自我修养方法,指不为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礼记·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工夫的要点就是诚于中,不自欺,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坚守内心的纯净和生命的本真,由身心合一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做见不得人的事。慎独是对自己有所要求,时刻检点,防微杜渐,使自己的道德品质高尚起来。

曾国藩改号“涤生”,即是取“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思。他不仅每天记日记,借以反省自己的言行,而且订下修身十三课,借以约束自己的身心。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七、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九、谨言: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代杨继盛说:“或独坐时,或深夜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这些都是做慎独工夫的经验之谈。只有通过来自后天的切磋琢磨,刻苦砥砺,以及二六时中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能克己复礼,进而复归“仁”的道德境界。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②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①,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②,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③,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④,孔颜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②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⑤。反复寻思,叹喟无已⑥。

注释

①笃敬:笃厚敬肃。《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②笃恭:纯厚恭敬。《礼记·中庸》:“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③至诚:极为诚恳,诚心诚意。前知:预知,事先知道。《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④润身:谓使自身受益。睟(suÍ)面:面色润泽。《礼记·大学》:

“富润屋,德润身。”

⑤一二:少许,一点点。

⑥叹喟:叹气,叹息。无已:没有休止。

译文

关于自我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有这样四句话,“勤于政事,节俭治家,言辞忠信可靠,行为诚敬无欺”,这是可以终身适用而受益无穷的道理,话不在多少,也不在于多么深刻。

古往今来的圣贤们胸怀极为宽广,而可以到达至圣大德的,大概有四种境界:诚恳谦恭地自我修养而生出聪明睿智,这是二程的主张;精神感动神灵而达到预知未来,这是子思的遗训;安贫乐道而身体健康面色润泽,这是孔子、颜回、曾子、孟子的要旨;游观万物,吟诗作赋而意志安适,精神愉悦,这是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的乐趣。我常常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努力,而到年老体衰时往往生出悔恨忧惧的感觉,对于古代圣哲们的心境情趣,不能稍有领略。只能反复寻思,叹息感慨不已。

点评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之学”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摆摆样子,很难内化为行为准则;而“为己之学”才是真正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进而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的必然之路。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人生的境界虽有高低,但它全靠个人的努力,并不受外界的影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知之者”到“好之者”,最后到达“乐之者”的境界,就是实现了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至善境界,也就是实现了超凡入圣的天人合一境界。

曾国藩在内圣的修养道路上,勤于实践,不断探索。他创立了“五到”之说,就是“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关于“五到”的具体含义,曾国藩解释说:“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勤笔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叮嘱也。”

在“五到”说的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五勤”说。所谓“五勤”,就是:“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

“五到”、“五勤”之说,都是脚踏实地、事必躬亲的律己之学,也是进德修业、止于至善的为己之学。内圣修养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务实精神,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iwU7odzwTy/PWvHKRuaRfZxdCyygQL/CWSMSj1CesQGGz6laglH+ULyW7B22re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