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论

容貌者,骨之余①,常佐骨之不足②。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③,乍见观人情态④。大家举止⑤,羞涩亦佳⑥;小儿行藏⑦,跳叫愈失⑧。大旨亦辨清浊⑨,细处兼论取舍⑩。

注释

①骨之余:容貌不仅是“骨之余”,还是骨、肉、神三者的综合产物。余,外在表现。

②佐:辅助,这里是弥补之意。

③久注:久久注目。

④乍见:初一放眼。乍,初,始。

⑤大家举止:指安详静穆、闲雅冲淡的举止。大家,指内在修养和外在风度均达到极高境界的人,如高官显宦、硕儒高僧等。

⑥羞涩:指不善于交际因而缺乏内在冲动和外在激情的情态。

⑦小儿行藏:这里指小孩子又哭又笑、又跳又叫之类的幼稚举动。行藏,形迹,举动。

⑧跳叫愈失:越是用又跳又叫之类的幼稚举动来掩饰真相,越显得幼稚粗俗。

⑨大旨:大处,主要之处。

⑩细处:指具体生动的细节和情态。

译文

容貌是一个人骨骼状态的余韵,常常能弥补其骨骼的缺陷。情态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流韵,常常能弥补其精神的不足。长时间观察,主要看其精神;初一观看,先看其情态。像高官显宦、硕儒高僧等贵重之人的行为举止,即便是羞涩之态,也不失大家风范;而像市井小民那样又哭又笑、又跳又叫,越是矫揉造作,越显得轻Í粗俗。看一个人的情态,宏观上要分辨清浊,微观上不但要分辨清浊,还要分清主次,这样才能作出正确取舍。

点评

“神”与“情态”是里、表关系,“神”蓄含于内,“情态”则显露于外。精神是本质,情态是现象。阅人看相,不仅要准确了解其表现方式和形态,还要把握他们善于隐蔽自己的种种手段,尤其从情态变化中来把握。淮军刚创立时,李鸿章曾带领三个人来拜见曾国藩,次日向他请教观感。曾国藩说:“那位脸上长麻子的,将来会有大成就;高个子的也不错,只有矮子前途有限。”李鸿章请他进一步说明,曾国藩于是解释道:“他们三人来到后,我要其在大厅外台阶上站着等,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就叫他们走了,始终未与他们正式见面,也未说一句话。这中间我来回走动,借厅内一个穿衣镜观察他们。那个麻子可能认为我不传见,是刻意羞辱,因此咬牙切齿,面红耳赤,似欲殴人,足见他有威武不屈的气概。高个子则一直从容冷静地站着,显现此人沉毅有为。至于那个矮个子,我面对他们时,他规规矩矩站好,我一背过去,他便放松下来,这个人实在没出息。”这三个人,麻子是刘铭传,高个子的是张树声,矮小的姓吴。姓吴的以后作战常畏葸不前、投机取巧,只做到道员。张树声则转战南北,积功升至两江总督,政绩卓著。至于刘铭传,中法越南战争爆发后,他统兵大败法军。其后治台六年,修筑铁路、兴办实业,政绩斐然,遗爱在民,留名青史。可见曾国藩善于把握人的情态,识人之术高明。“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他还总结了几句识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志量看神采,风波看脚跟;如若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pwz11rcUm1ErA9cxeWGnGOjJUT54422DF7253B8zBtNdeVfG4X2/3a/mjgzTUB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