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沈念驹

高尔基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又是文学批评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革命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高尔基这近似中国人的姓名其实是俄文单词ГОРЬКИЙ的汉语音译,意思是“痛苦的”。作家当初发表作品时用的是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按词义译成中文就是“痛苦的马克西姆”。他的真实姓名是阿历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由于他一直用这个笔名,“高尔基”三个字就流行于世,人们反而不大提他的真名实姓了。

高尔基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也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从20世纪初叶开始,他的作品就被陆续译介到中国来,并受到瞿秋白、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推崇;高尔基作品中的革命精神使当时正在寻求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深受鼓舞,倍感亲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苏联和俄罗斯文学被大量地译介进来,其中高尔基的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名篇如《海燕之歌》等还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向初涉外国文学经典名著的少年儿童读者简略地介绍高尔基其人。

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诺市是一座历史名城,位于伏尔加河和它的支流奥卡河的交汇处。高尔基的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是开染坊的小业主的女儿。高尔基幼年丧父,随母亲到外公家生活。过了几年母亲也染病身亡,从此十一岁的少年阿历克赛就只身外出闯荡谋生,开始了“在人间”的艰辛生活。他当过商店的童仆、轮船上的洗碗工、圣像制作工场的学徒,也做过装卸工和烤面包工人,还在里海渔场和铁路沿线的火车站打过工。高尔基在外祖父家学会了识字,后来上过小学,但没有毕业。十八岁那年他曾试图进喀山大学求学,未能如愿。他酷爱读书,如饥似渴地从书籍里汲取知识的养料。他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是他的切身感受。从一个生活在底层的贫困孤儿到著名作家,他走的完全是自学成才的道路。1889年高尔基在下诺夫哥罗德与名作家柯罗连科相识,后者对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有过帮助。艰苦的谋生和在俄罗斯各地的游历,使他广泛接触了俄罗斯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入了解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无疑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积累。

1892年9月12日,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高加索报》上发表了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这是高尔基正式发表作品的开始。1898年,他的两卷本《随笔小说集》出版,在俄国文坛引起巨大反响,从此一举成名。

高尔基从少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正值19、20世纪之交。其时俄罗斯社会的重重矛盾日趋尖锐,沙皇政权的统治更为腐朽黑暗,人民的不满情绪和抗议声浪日甚一日。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风暴逐渐酝酿成熟,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作为来自底层、亲历人民痛苦、思想上正在积极探索的青年人,高尔基理所当然地会同情革命,接受革命的理论和思想,成为革命事业的积极参加者。19世纪80年代初,他在喀山就参加过具有“民粹主义” (1861至1895年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解 放斗争时期非贵族出身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和社会活动) 倾向的自学小组,1889年又因和革命民粹党人联系而被捕入狱,获释后长期受警察监视。后来他和俄国革命政党社会民主工党的联系日益密切,并成为其成员。1901年他曾在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他受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后被捕并遭流放。

在革命走向高潮的年代,他的文学活动也和革命活动的发展紧密相连。由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02年高尔基被当局非法撤销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大作家契诃夫和柯罗连科为此宣布放弃自己的这个称号,以示抗议。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在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组织书籍出版,建立世界文学出版社等。他还担任了改善学者生活条件中央委员会主任。在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初期以及斯大林执政的苏联时期,曾发生过许多严重的粗暴对待知识分子甚至迫害知识分子的事件。高尔基对此是十分忧虑并极为关注的。他通过发表题为《不合时宜的思想》等政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奔走呼号,竭尽所能保护了不少知识分子。1921年高尔基出国,1931年回国定居,直至1936年6月18日逝世。

高尔基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早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等歌颂了酷爱自由、富有浪漫色彩、向往光明和英雄业绩的坚强女性。他所著的《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俄罗斯游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他的以流浪汉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十分引人注目,如《契尔卡什》《柯诺瓦洛》《沦落的人们》等都是其中的名篇。不过他的长篇小说更见功力,代表作有《福玛·高尔杰耶夫》《三人》《母亲》《奥古洛夫镇》《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高尔基还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小市民》《底层》《人》《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此外高尔基还写下了大量的文学评论和政论,编写过《俄国文学史》。他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大文豪。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13至1916年。这部回忆童年生活的长篇小说创作于作家成名之后,已是艺术上相当成熟的作品。书中高尔基再现了他童年时代的俄罗斯生活,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逼真、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我们在阅读这部小说时不仅可以了解作家艰辛坎坷的童年,也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普通的俄罗斯人民处在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面貌。在高尔基的名字前面往往加有不少头衔,诸如“苏联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等等。诚然,高尔基在俄苏文学中的崇高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我个人认为高尔基首先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童年》这部小说中不是处处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吗?这种精神贯穿着高尔基的一生和他的全部文学…活动。

本中文版据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儿童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俄文原著译出,并据1986年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高尔基文集》修订。 7irQFp2ZpSKuNLPUh6LfOQ8LRkmWQ8soQ9/yZoadz5liix/CnwOkVaMtacvDMX6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