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主持: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对于这个话题,有人欢欣鼓舞,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人类被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灭了,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听到两位智者的看法。首先想问,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周: 今天这个题目是济群法师出的。我听到时,首先一愣:这是科技啊!然后精神一振,觉得法师特别敏锐。人工智能是现在比较前沿的话题,也是一个热点。法师能与时俱进,抓住热点,同时又和哲学、佛学探讨的问题联系起来——既前沿,又永恒。

说实话,在人工智能的问题上,我确实是外行,相信法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外行,但这个问题真的需要外行来关注。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主要威胁,我觉得,可能引发了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人类,乃至取代人类?这是很多人关注的。我想,人工智能说到底仍是个技术,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非常好用的工具。从这一点来说,我相信工具永远超不过人类,也无法取代人类。不能因为这个工具特别强大,就说它比人类高明。就像人类发明了汽车,跑起来比人快得多,你说汽车比人强吗?人类发明了飞机,必须靠飞机才能上天,你说飞机比人强吗?其实不能。因为这些都是人制造的,人工智能也是同样。

当然有一点不同,因为它是智能的。我的理解是,人工智能可能是对大脑神经网络的模拟,其主要优势在于计算能力,处理大数据非常快。这是人类完全不能相比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谷歌开发的阿尔法狗,开始和李世石下围棋时,以三比一赢了对方,已经很让人震惊了。然后它所向披靡,所有棋手都下不过它。现在更厉害,干脆宣布不和人类下棋,因为是没意义的事。这就充分体现了它处理数据的能力和优势。李世石说,他下棋时会考虑二三十步,但阿尔法狗下一步棋的时候,考虑了几千步。这一步下面有多少可能性,它全都考虑到了。这种速度是人类永远赶不上的。

但我想强调,它仅仅在处理大数据的领域中可以领先,而人类的很多领域不是这种情况。在精神生活方面,人工智能有天生的缺陷,永远不可能和人类相比。阿尔法狗下棋再厉害,能享受棋手的情感吗?比如我的好友芮乃伟下棋时那种内心的愉悦、沉思的快乐,它不可能享受到。我不相信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有情感,最多只能模拟情感的外在表现,不可能有真实的情感。

再进一步,在哲学、艺术、宗教等精神领域,我想人工智能最多做些资料工作,不可能有创造性。我不相信有一天,某个超级机器人成了柏拉图那样的哲学家;或成了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或像佛陀那样,创立一种宗教。在最高的精神领域,人工智能不可能和人类相比,也永远不可能取而代之。所以从人类生活来说,最重要的一块是不能取代的。

另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会不会祸害人类,乃至毁灭人类?这也是有些人忧虑的。我觉得可能是科幻片看多了,想象力太丰富。从目前的情况看,人工智能的开发方向很明确,一定要有市场,能够应用。比如无人驾驶的汽车、能做家务的机器人,这些是它的重点。但也有些很聪明的人,比如霍金就觉得人工智能自我更新的能力太强,而人类进化非常缓慢,所以他很忧虑。

我觉得这不太可能。现在人工智能的威胁主要有两点,一是它自我更新的失控,这有可能。但失控到什么程度?我不相信会到无法解决的程度。二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其实真正让人担忧的情况是,一旦恐怖分子掌握人工智能,并发明毁灭性的武器,结果会很糟糕。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总之,一方面不要太忧虑,另一方面也要加以警惕,制定一系列防备措施。包括在法律上,规定人工智能的发展边界在哪里。就像我们现在对基因工程规定了边界,你可以克隆羊,克隆动物,但不能克隆人。

主持: 我们听到了周老师的看法,在精神领域,人工智能难以超越人类,也无法取代,他对这点比较乐观。法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济: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人工智能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包括这次达沃斯论坛,人工智能也是其中的重要话题。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给不少人带来恐慌。据有关人士预测,目前社会上的很多工作,在未来几年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包括阿尔法狗的出现,它的学习能力之强,也是人类望尘莫及的。所以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

正如周老师所言,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关键是谁在使用它,用它来做什么。当今世界有很多不安定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恐怖分子和核武器的威胁,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自身的问题层出不穷。现在人类的聪明才智都投入在发展经济和科技上,包括研发人工智能,但对自身的认识和优化,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中。因为外界诱惑重重,使人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其中,根本没有精力反观自照。如果人工智能日益先进,而人类缺少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去使用它,就会使世界更加危险。因为随着工具的强大,反而会增强人的破坏力。

人工智能代表西方工业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面对它的飞速发展,人类特别需要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否则,未来在社会处于什么地位,世界又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是没把握的。关于人对自身的优化,正是东方文化的重点所在。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成圣成贤;佛教引导我们成就解脱,成佛作祖,都是立足于心性修养,立足于生命自身的完善。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超级强大。从掌握知识来说,人类通过几十甚至几百、几千年的积累,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就可超越。那么,人类的独特性到底在哪里?这也是我们需要关心的。周老师讲到,人工智能或许会模拟人的情感表达,但不会有情感。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模拟慈善行为,但它能不能有慈悲大爱?在这些方面,人工智能和人类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要去发现作为人的不共所在——哪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甚至无法学习的。

从佛法修行来说,是要开发生命内在的觉性,这不是靠学习得来的,而是众生本自具足的宝藏。所以说,人对自身的优化,不仅在于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证悟觉性。这种唯有生命才具备的无限潜能,正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因为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自我更新,只能在有限的范畴内。即使掌握再多知识,也是有限的积累。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需要不断认识自己,开发心的无限潜能,才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的话,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又没有健全的人格去处理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世界的问题将越来越多,人类的处境将危机四伏。

主持: 就像法师说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心却越来越混乱。两位智者给我们指引了何去何从的方向:不必对人工智能时代过于担心,因为人类也有差异性的优势。我们有情感,有精神领域可以开拓,重点是把这部分潜能,尤其是觉性开发出来。 +Gcp2sPAJyWd1DPzFQddNoWKF3bmbzRtcTKzIVgQ47FwsadiLQOWps/91axwpp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