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奇

所谓传奇,就是一生的记忆。

——题记

南宋自定都临安后,本应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以图驱除金人,恢复中原,但宋高宗赵构还在咀嚼着靖康噩梦,畏金人如虎。他在主战与求和之间首鼠两端,先是以主和派秦桧为相,向金国暗送秋波。在金人撕毁和议,率兵南下之时,慌忙起用主战将士。1140 年,就在辛弃疾出生的那一年,杰出的抗金将领岳飞反攻金军,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河山,包围金军南侵据点开封,同金军决战于开封西南的朱仙镇。这一役,打得金军全线溃败,落荒而逃。就在开封唾手可得之际,宋高宗担心岳家军尾大不掉,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班师。岳家军退后,河南诸郡,重新沦落金人之手!

1141 年,宋廷与金人签订“绍兴和议”:宋对金称臣,将东起淮河、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贡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自此,南宋君臣在临安的吴侬软语中,重新陷入温柔乡里,继续他们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

宋金和议,二十年相安无事。公元 1161 年,不料完颜亮突然发难南征,宋廷措手不及。后有金人内斗,前有“采石之战”大胜金军,南宋才得以继续偏安。

尽管如此,宋高宗惊魂未定,这才重新重视起练兵强军,整饬防务。

临安为京都后,建康府成了北边门户,其雄山为城,长江为池,是江南安危的关键,地位就像河内之于洛阳,潼关之于长安。南宋朝廷十分看重建康的政治军事地位,将建康定为“陪都”,皇帝经常到建康巡视。

公元 1162 年正月,刚刚过完上元节,宋高宗就冒着严寒前往建康巡查长江防务。十八日,贾瑞、辛弃疾渡江谒圣,高宗在建康会见二人。

听到北方将有二十五万大军归附,赵构龙颜大悦。即使这二十五万人不能回到南宋地界,在沦陷区也是牵制金军的重要力量。在两国重开战事之际,赵构没有理由不接纳。

宋高宗赵构慷慨大方地为天平军将领加官晋爵。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知东平府,兼节制京东路、河北路忠义兵马。耿京的官职分三个部分:其一,节度使是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其二,知东平府是东平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三,京东路、河北路包括燕京以南、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广大地区,京东路、河北路所有起义军均归耿京节制。反正这些地区都不在南宋的控制之下,许个空头支票,卖个顺水人情,这一点宋高宗做来轻车熟路。

授贾瑞补敦武郎、合门祗候。敦武郎是武官,当时武官共五十三阶,敦武郎为四十三阶。合门祗候是武职中清要之官,掌管礼仪。

授辛弃疾补右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承务郎在当时只是从八品下的小官。

按宋朝官制,贾瑞的敦武郎和辛弃疾的承务郎只表示职位高低,并不履行实际职能。

宋高宗还封了大大小小二百余个官职。

这些授封,虽是空头支票,但天平军格外看重,有了这些封号,他们名正言顺,就有了空前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且,如果取得南宋接应,率众南归后,他们也能在南宋军队中站稳脚跟。

这正是辛弃疾希望的。

朝廷派统制官王世隆带着朝廷节钺和任命书,与辛弃疾他们一道去天平军中宣封。

辛弃疾和贾瑞很兴奋。他们顾不得休息,马不停蹄地往回赶,要把这个好消息及时报告给耿京,报告给天平军的弟兄们。

建康府到天平军总部东平府相距千里,其中既要穿过南宋控制的两淮路,又要穿过金人统治下的河南、山东等地。好在金人在中原的统治并不稳固,加上辛弃疾等武功高强,所以千里跋涉并非难事。

辛弃疾回东平走的是东路,打算从淮海东路到山东,再折道向西,到东平府。这条路地势平坦,行进速度快。辛弃疾急于向天平军宣布好消息,自然要快马加鞭。

海州是南宋统治的最北区域。辛弃疾到达海州,同当地官员接洽,打算稍作休整。但令他悲愤的是,在这里,他才得知他全部的努力付诸东流了。原来,在他离开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天平军天翻地覆,已经不复存在!

新即位的金世宗为了稳定政局,对境内日益高涨的抗金斗争采取怀柔政策。他废除完颜亮当政时实施的苛暴政令,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时大赦天下,对只要愿意回到乡里重新拿起锄头的起义军士兵既往不咎,对归降的起义军将领则许以高官厚禄,在起义军中大搞策反活动。起义军队伍本来鱼龙混杂,有些人为了抗金,有些人为了讨口饭吃,有些人在进行政治投机。在金国政府的引诱下,起义军人心动摇,跑的跑,散的散,降的降。在这危难之际,天平军将领张安国等,贪图私利,为向金国邀功请赏,居然合谋杀害耿京,叛变投敌。

消息传来,无异晴天霹雳,辛弃疾不禁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且不说他跟耿京的战友情谊,他现在是宋廷官员,手下军队和将领叛变投敌,他该如何向朝廷复命?

不行,一定要为战友报仇雪恨,以向朝廷交代!

辛弃疾向海州守将请求,借一队精兵,到金国秘密锄奸!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因为当时张安国已经被金国任命为济州知州,从海州到济州,尚有六百里路程。一小股部队在金国行进六百里不被发现,谈何容易!

这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济州是金国重镇,金国在这里驻有重兵,即便赶到济州不被发现,如何以小股部队对抗万千虎狼之师?

但艰难险阻动摇不了辛弃疾报仇雪恨的决心。同海州守将商量后,他和王世隆选中五十位英勇之士前往济州,趁夜色出发,一路快马加鞭,躲过金军营哨,悄无声息地在远离人烟的旷野里疾驰。

他们运气不错,竟没有被金军发觉,待第二天中午时分,顺利赶到了济州。

一打听才知道,济州居然驻扎着五万人马!硬拼不行,只有智取。

辛弃疾、王世隆等率领五十铁骑,大大方方来到济州金军营寨,让守门军士向张安国通报:辛弃疾求见。

张安国正设宴请客,和几位金军将领饮酒作乐,庆祝自己顺利归顺金国,封官得赏,投机成功。听到通报,他脑子里盘算着辛弃疾的来意。他知道辛弃疾去南宋谒圣,如今应该已经得知自己叛变的消息。略一思忖,他认定辛弃疾一定是走投无路,前来投奔。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辛弃疾居然敢带领五十人深入千军万马报仇锄奸。

于是,张安国毫无防备地接见了辛弃疾。他走出营房,站在门口等待辛弃疾,以表示重视。远远看去,一小队人马疾驰而来,辛弃疾高大、壮实、魁梧的身材映入眼帘,还没有来得及打声招呼,一把剑已经冷冰冰地架在了张安国的脖颈之上。张安国只觉得浑身冷飕飕,从脊背凉到前胸。辛弃疾不等他哀号出声,右手持剑,左手一提,将张安国轻轻提起,向身后一扔,冷冷地说:“绑了。”后边骑兵一拥而上,眨眼工夫,张安国已经被缚在马上,成为俘虏。

济州的士兵大多是耿京的部下,对辛弃疾毫无防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反应过来,张安国已经束手就擒。

辛弃疾大声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杀过来了,大家不可再替金人卖命。如果你们是忠义之人,就赶快散去吧!”一呼百应,一下子数万士兵跟着他往大营外面跑。

偌大的军营乱作一团。同张安国一起饮酒的金军将领得到报告,马上提刀上马,往外面追赶辛弃疾。无奈金军和张安国投降带来的士兵,以及现在被辛弃疾鼓动哗变的士兵拥挤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堵塞了金国将领追赶的道路。金军中为首的将领叫徒单思碌,使一对流星锤,力能拔山。着急之中,他抡动大锤,前面的士兵哗啦啦被甩倒一片。其他士兵骇然大惊,齐刷刷闪开一条道路,都怕那一把流星锤将脑袋砸出脑浆。

此时辛弃疾早已出了大营,随从的五十骑三下五除二将张安国装进麻袋,驮在马背上疾驰而去。从大营中跟随出来的义军多为步兵,自然跟不上队伍,辛弃疾大声吆喝,让大家解散,各自回家,莫要再替金国效力。

辛弃疾以五十骑在五万敌军中轻松缚取其主帅,犹如古书上赞叹的“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在当时和后世都被誉为传奇。辛弃疾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感叹“追念景物无穷,叹年少胸襟,忒煞英雄”(《金菊对芙蓉》),“当年众鸟看孤鹗。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贺新郎》),对自己的壮举充满自豪。

当然,金军不会眼睁睁看着他押解叛徒而去,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他。 8G7JxJszLcW2CxHIafkk1f0jKJvFr5umPreC9KTvg3CdweKVA3zIRnzFHI/AL8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