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吊古

透过历史,更容易看清现实里的自己。

——题记

乾道四年(1168 年),在辛弃疾上书《美芹十论》之后,宋孝宗终于意识到这是一个被埋没、被闲置的人才,因此从广德军通判迁升他任建康府通判。虽然依然是通判,但对于辛弃疾,却有不一样的意义。

建康旧称金陵,东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个小朝廷在这里建都,所以称为“六朝古都”。旧传,金陵有帝王之气。诸葛亮称赞它“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李白《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宋抗金名将李纲也形容它“江山雄壮,地势宽博”。南宋的主战派,几乎全部主张建都建康,但宋高宗担心这里离前线太近,没有采纳,而是把建康作为长江防线的重要门户,定为陪都。主战派对建康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这是辛弃疾看重这个职务的一个原因。

作为陪都,自然与江阴、广德这样的小地方大为不同。建康是达官权贵居住和来往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接触到高层人士,对实现自己的抱负大有帮助。辛弃疾就是在建康参加皇族赵彦瑞的寿宴,进献《水调歌头》的。

这个时期,与辛弃疾来往最多的是史致道。史致道名正志,致道是他的字。历史上的史致道在政治上颇为投机,但总体上属于主战人士,胸怀壮志,想要做一番事业。他有一定军事才能,曾作《兵鉴》,阐述用兵之道;作《边问》,论江淮防守。他向朝廷进献《保治要略》八篇和《恢复要览》五篇,提出“国家根本在荆襄巴蜀,防守利害在两淮”的战略观点。

当时,史致道任建康留守、知建康府兼沿江水军制置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俗称帅臣。他在建康任上建造战船,加固城墙,催筑坞垒,巩固长江防线,特别是在水军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史致道的战略思维跟辛弃疾颇为契合,辛弃疾很敬重这位顶头上司,经常跟他一起探讨恢复大计。有一次参加史致道的宴会,辛弃疾心有所感,即兴写下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去、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有种鸟叫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张开翅膀,遮天蔽日,俯视人间,白茫茫一片,看不到有什么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大鹏一直飞到天庭深处,伫立在玉阶前。他的袖里藏着女娲用过的五色石,要用这五色石修补西北崩裂的天空,现在暂且寄居建康,谈笑间守卫长江防线,保卫和平,让江水碧绿澄净地流淌。

上阕把史致道比作大鹏,志向远大,才能出众,胸怀抗金复国大计,主持长江防务政绩卓著。

下阕祝史致道建功立业、大展宏图。

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佳丽地在此代指南宋统治地区。伯是兄弟中的长者,文章伯指文坛高手。“金缕”是曲调名,“红牙拍”是歌唱时击打的乐器。这两句赞史致道是写作能手,创作的词被广为传唱。“尊”同“樽”,酒具。“日边”指朝廷。大家正在饮酒唱歌,忽然圣旨传下,圣旨宣什么内容呢?“料想宝香黄阁梦”,料想是让他到朝中做丞相吧。皇帝的诏书散发着印泥的香味,“宝香”专指圣旨。丞相办公的地方不敢用朱红,为有别于皇上,特意涂上黄颜色,叫“黄阁”。词人认为,史致道入阁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也会以平常心对待,会“依然画舫青溪笛”,依然乘着游船,听着青溪上的笛声,过着潇洒从容的生活。“待如今”承接上句,老朋友入阁后还会怀念建康的山水,常来钟山和大家欢聚唱和,流连徜徉。

结尾曲笔传情,艺术手法高超。词人希望史致道飞黄腾达后还能想起老朋友,但不挑明,只说史帅会记住画舫青溪,长约钟山山水,笔法含蓄,感情真挚,老朋友、长相识的深厚友情,都蕴含在这妙笔巧思之中。

幼安词,往往直抒胸臆,从这首词中,可以读出他含蓄的一面。

辛弃疾借赞美史致道,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施的郁闷,也是词中应有之义。

辛弃疾还有一首《千秋岁》,也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与《满江红》几乎完全相同的意思。

也许是辛弃疾有先见之明,也许是托辛弃疾吉言,不久,史致道果然被调到朝中任职,不过不是丞相,而是户部侍郎。

辛弃疾引史致道为知己,对这位老领导、老朋友依依不舍,约他一起登高望远,吟赏烟霞,畅谈友情,抒发壮志。这次他们登临的是赏心亭。

赏心亭建于宋真宗年间,位于建康城西秦淮河畔。秦淮河是金陵的象征,也是金陵繁华奢靡所在,画舫来往于河面,琴声歌声飘荡于两岸,达官贵人、商贾歌女聚集这里,每日演绎着歌舞声色、纸醉金迷。许多诗人在秦淮河畔吊古伤今,如唐代诗人杜牧抒写亡国之恨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走进秦淮,恍然犹如隔世。

赏心亭名叫亭,其实是一座三层的楼阁,离秦淮河繁华之处尚有一段距离。登楼眺望,既能看到秦淮河繁华之处的灯彩烟霭,又能看到长江澎湃的激流和钟山的雄姿,可谓尽得金陵风情,所以文人雅士、诗人词家,到这里观景览胜、吟诵歌咏的更多了。苏东坡、张孝祥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墨迹。

辛弃疾与史致道在赏心亭上摆好宴席,以酒饯行,喝到高兴处,有歌伎舞女,红牙击拍,咿呀婉转,唱着流行的词曲,添助酒兴。歌伎先唱一首柳永的《望海潮》,描写临安繁华豪奢,史致道正要到临安任职,刚好应景。

然后又唱苏东坡的《望江南》,那词唱道:“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苏轼在密州时,登超然台所作,词中描写春天风物,抒发思乡感情,有淡淡惆怅和失落,最后表达作者豁达洒脱、超然卓立的人生态度。

密州与济南都在齐鲁大地,辛弃疾听着这歌声,不由想起故乡,想起中原故土,想起“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峥嵘岁月,心中泛起比苏词更深的惆怅。即将赴任的史致道正兴高采烈,没有注意辛弃疾的微妙变化,连连喝彩道:“我朝词人,数来数去,无出东坡其右。都说东坡词须执铜琵琶、铁绰板,慷慨而歌,我觉得这首《望江南》,还是二八佳人演唱最佳。”

歌伎演唱的第三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这是一首伤春的曲子,写愁情春恨,质朴无华,淡雅疏朗,确是一首佳作。不过在辛弃疾和史致道听来,徒增悲情。辛弃疾厉声呵斥:“李后主积弱江南,归为臣虏,在这家仇国恨之时,怎么能唱亡国之音!”歌伎吓得抖作一团,不敢发声。史致道摆摆手,冷冷说道:“都下去吧。”

歌伎退下去后,史致道对辛弃疾说:“幼安,今日虽为送别,但也是高兴事。千万不要被几个小女子扫了兴致。不如兄弟你把酒赋诗,以壮行色,如何?”

受苏轼和李煜词作的影响,辛弃疾心中颇多感慨,早已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走到亭廊,望着秦淮旧地,略作沉思,作词吟诵。

念奴娇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这哪里是壮行色,分明是抒发心中块垒!马上要告别老上司,辛弃疾把几年来想说的话,都写进这首词里了。

词的开篇,劈头亮出“闲愁千斛”,让人措手不及。愁从何来?且听下文交代。人们都说建康乃虎踞龙盘之地,但词人看到的却只有亡国的征兆。天色向晚,斜阳西沉,倦鸟归林,落木萧萧。秦淮河上,一只小船孤独地向西城郊荒凉处驶去,船上传来的笛声也分外凄凉。

这是一片衰败消沉的景象。

想当年谢安和一帮文人在会稽渔弋山水,何等风流;淝水之战指挥若定,何等功业!然而晚年遭受皇帝猜忌,仍然免不了有泪落哀筝之悲。他只好把建功立业的机会交给晚辈,自己靠下棋打发时光。知音难寻,韶华易逝,有谁能和我一起借酒消愁?明天江头将有狂风巨浪,恐怕会推倒岸上的房屋。

下阕用了谢安的典故。谢安,字安石,东晋人,曾长期隐居在会稽东山,和王羲之等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四十一岁那年,他来到建康(当时称建业)出仕,在建康东面的一座土山上建造房屋,居住在那里,自己取名也叫东山,因此谢安又被称为谢东山。谢安曾经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挽救东晋社稷,立下大功。他是淝水之战的决策者,战争开始时,他派侄子谢玄到前线领兵作战,自己在东山与客人从容下棋。客人不安,谢安却把侄子谢玄的喜信放在一边,淡定地说:“孩子们已经破敌。”

谢安功高震主,受到皇帝的猜忌和疏远。一次宴会上,皇帝命擅长音乐的桓伊弹古筝,桓伊弹奏并演唱了一首曹植的《怨歌行》,为谢安鸣不平。谢安感伤得泪满衣襟。后人用“泪落哀筝曲”形容受到猜忌,不被重用。

辛弃疾用谢安自比,满腹才学,却得不到重用,被疏远闲置,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

“宝镜”亦是典。唐李浚《松窗杂录》中记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到一面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将宝镜落入水中,后来再也没有找到。辛弃疾用“宝镜难寻”,说明自己的忠心无人鉴察、知音难觅的苦闷。

最后两句,暗示时局险恶,金人随时有可能挑衅进犯,意在警醒朝廷应未雨绸缪,重用像自己一样的人才。

这首词,起笔突兀,而行笔深沉,意气贯通其中,龙腾虎跃,有拍案惊奇之妙,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后人评辛弃疾词的“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在这首词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辛弃疾吟诵完毕,史致道击掌叫好:“幼安,你的词不输东坡矣!”

这是对辛弃疾词的最高评价,也是对他此时心情的深深理解和认同。 4asfCjLDKDJvQGsTP57yxAMlILI9q8j7nrxSH2UmWsg9+gatB433JWOtVe5RPb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