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题记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这首《念奴娇》,是稍早于辛弃疾的词人叶梦得所作,描写京口的山川形胜,抒发壮志报国的理想。
京口位于长江南岸,江南运河的北口,是连接长江、运河、淮河的枢纽地带,对岸便是古渡口瓜州,所以王安石才有“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千古名句。
京口北临大江,南控峻岭,境内有京岘山、焦山等,京岘山西北有北固山,北固山前峰、中峰、后峰逶迤起伏,连绵不绝,后峰伸入江中,巍峨雄伟。
京口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倚重之地,流淌着不尽的英雄故事和神奇传说。东汉末年时,孙策曾在这里打败敌人,孙权还短暂地将京口设为东吴的都城。南朝时,刘裕在这里起兵造反,攻伐桓玄,得胜后就镇守在这里。可以说,京口是军事重镇、英雄之城。
辛弃疾南归后,家眷安置在京口。
南归前,十七岁那年,由祖父做主,辛弃疾娶赵氏为妻。赵氏为辛家生育二子一女,他们与辛弃疾的母亲孙氏一并来到江南,居住在京口。辛弃疾公务之余,颐养娘亲,教养子女,乐享天伦。
然而赵氏福浅,到京口后不久就去世了。
同辛弃疾一同居住京口的,还有一家归正人,主人叫范邦彦,字子美,邢州人。他几乎有着与辛弃疾一样的经历。
靖康之难时,范邦彦因母亲年迈,无法脱身,滞留北方。后来他在金国中了进士,授予官职时,特意挑选一个宋金边界之地,任蔡州新息县令。1162 年宋金交战,范邦彦打开城门,迎接王师,与辛弃疾几乎同时归宋。由于身份相同,经历相似,居住相近,两家来往密切。
范邦彦钦佩辛弃疾的英雄气概,在他鳏居之后,亲自做媒,将女儿嫁于辛弃疾为继室。
辛弃疾长年在外做官,而范邦彦就在本地任职,任镇江府通判,方便照顾家庭,对女儿女婿家帮助不小。
大约在续娶前后,辛弃疾将字改为“幼安”,从此“坦夫”逐渐被人忘却,朋友、同僚开始称呼他“幼安”。
范家在邢州是大户,其家族居住的范仲村方圆达十数里。范邦彦的妻子是赵宋宗族之女,出身高贵,有皇室血统。
范氏乃名门贵媛,知书达理,堪称辛弃疾的贤内助。这从一些小事中可见端倪。
南宋名臣赵方年轻时曾拜访辛弃疾。赵方年龄比辛弃疾小许多,但二人一见如故,促膝而谈,三天三夜不觉疲倦。辛弃疾非常欣赏赵方的学识才华和抗金主张,背地里对范氏感叹:“近得一佳士,惜无可为赠。”他想接济一下赵方,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东西。范氏说:“我这里有一些绢,可以送他。”辛弃疾将这些绢作为路费送给赵方,还送他一些书籍,赵方非常感动。
夫妻生活时间长了,就会淡而无味,甚至腻味嫌弃,婚姻需要苦心经营,才能常葆活力。范氏是知情识趣之人,是经营婚姻的高手。
辛弃疾嗜酒,范氏多次规劝,不听。一次,辛弃疾又外出饮酒,范氏别出心裁地在窗子上写满激励他戒酒的语句。晚上,辛弃疾大醉而归,看见窗上的“戒令”,非常愧疚,做一首词向妻子表示歉意: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欲觅醉乡今古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诸葛溪亭是他与朋友们相聚喝酒的地方。山公指山简。《世说新语》记载:山简是晋朝人,他都督荆州时,天下大乱,强盗出没,人心惶惶。但山简跟没事一样,经常到当地一家大户的池子旁陈设酒宴,大醉而归。他给这个池子取名“高阳池”。人们给他编了一首儿歌:“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篱。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描述自己醉酒的情形,表示自己大醉而归,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下阕中,醉乡与今古路意思大致相同,南宋张炎《青玉案》云:“壶内藏今古。”说明自古到今,嗜酒之人比比皆是。温柔乡,可指温暖的地方。汉成帝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称她们为温柔乡,说:“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辛弃疾用“温柔乡”的典故代指自己的家,足见对妻子的爱意。
到了温柔乡,稍微清醒一点,抬头一看,绿窗上题满戒酒的语句,不仅哂然。想起醉酒一定又给妻子带来无尽的麻烦,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感叹范氏真是位贤妻!
刘伶是史上第一好饮之人,有一次酒瘾上来,向老婆讨酒。他老婆把酒缸砸烂,哭着说:“你饮酒太多,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刘伶知道老婆为他担心,说:“很好。”
辛弃疾以刘伶妻比范氏,感谢范氏规劝戒酒,都是为自己好。并且,范氏用绿窗题字的方法规劝丈夫,远比砸了酒缸、哭哭啼啼的刘伶老婆雅致、聪慧。
“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充满生活气息,可见辛弃疾夫妻二人感情甚笃,生活情趣盎然。
琴瑟和谐,岁月静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小病小灾。他们隐居上饶的时候,范氏忽感身体不适,这可急坏了辛弃疾。他连忙差人叫来大夫,为范氏把脉诊断。
辛弃疾有位美貌多艺的侍妾,叫整整,甚得他欢心。大夫为范氏治病时,整整侍立在侧,辛弃疾担心大夫不尽心,对大夫说:“如果把老妻病治好,就将这位美女送给你。”过了几天,范氏的病痊愈,至于辛弃疾是否信守承诺,整整的命运如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想来辛弃疾还不至于穷困若此,真的把侍妾送人。不过从中足以看出,范氏在他心中无可替代的位置。
范氏与辛弃疾同岁,是陪伴辛弃疾最长的爱人。有一年,范氏生日,辛弃疾感谢妻恩,作词一首,赠送范氏。
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年年堂上寿星图。
“两人百岁恰乘除”,是说两个人年龄相加,恰好百岁,所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寿辰。这个时候,辛弃疾已历经岁月沧桑,须发皆白,而范氏青春红颜,依然年轻。女人最怕容颜老,词人用朱颜和白髭须对比,赞美范氏美貌依旧。
范氏为辛弃疾育有七子一女,加上赵氏留下来的二子一女,辛弃疾总共九子二女。这些儿女渐次婚嫁,隔段时间就有喜事临门,所以叫“婚嫁剩添儿女拜”。亲友也都经常寄来书信,报告平安,所以夫妻二人“频拆外家书”。词人最后祝福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这一种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种生活,“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辛弃疾与范氏琴瑟和谐,与范氏的兄长范如山也秉性相投、相处融洽。后来,他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范如山的儿子范炎,两家亲上加亲,世代交好。
范如山只做过一些地方小官,看到妹夫有出息,官阶节节高升,心中不服。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张栻调任他为辰州泸溪县令,范如山嫌官小,不愿去。辛弃疾写一首词开导他。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卢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愤怒地将刘邦进献的玉斗(玉制酒器)摔在地上,拔剑劈为两半。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归隐山林,同西施一起泛舟西湖。
辛弃疾举这两个例子,意在告诉大舅子,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在于建立了不朽功名。范增和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辛弃疾精心选取两个典故,更有激励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鸿鹄之志是好事,但“貂蝉元出兜鍪”,兜鍪是士兵戴的战盔,貂蝉为贵族帽子上的饰品。辛弃疾的意思是,经过战场厮杀,立下大功,才能换取地位和富贵。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整首词,对大舅子的好高骛远进行了含蓄的批评。
有意思的是,经过劝解,范如山刚刚上任,辛弃疾就替代张栻,成为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大舅子在妹夫手下为官,不知作何感想。
后来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的带湖,范如山还是小小的县令。一次范如山回京口家中,辛弃疾为他送行,离愁别绪涌来,辛弃疾泪如雨下。
泪眼送君倾似雨。不折垂杨,只倩愁随去。有底风光留不住,烟波万顷春江橹。
老马临流痴不渡。应惜障泥,忘了寻春路。身在稼轩安稳处,书来不用多行数。
通篇真情流露,可见二人不仅是亲戚,而且是朋友、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