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 陈涌(1919—2015)

广东广州人。文艺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顾问,曾任《文艺报》主编、《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著有《陈涌文艺论集》等。

漱渝同志:

刚才你来电话,盛情厚意,真正感谢之至!但我后来忽然记起,我此前还有幸被定为鲁迅学会名誉副会长。我多年来对鲁迅已经没有什么研究的表现,这个名誉称号,我自己已经当得颇有讽刺意味,如果说,学会还更多是一个团体,平常很少活动,挂个名也就罢了。你们的刊物 却是每月都和读者见面的,我事实起不了作用,而又不断在“示众”!而且,人家也知道,我现在的思想,常和你们刊物许多主要文章的思想并不协调,把我这样一个人也算作顾问,也会使刊物读者见怪。

因此,我还是以不做顾问为好,这不只为我自己清静,也是为了刊物着想。

请考虑,照办,为幸!

祝好!

陈涌即日

漱渝同志:

10月间曾打算和你通电话,未成,后来去博物馆造访,传达室一位老者告诉我,你要11月才能返京。前些日子,听说你确实回来了。

我的目的仍然是想请你为“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撰写林语堂这一本。这是一件颇为繁重的工作,你对资料的熟悉,你的一般观点,我们都是相信能写好的。我们至今没有约请别人写,固然,将来也许会有人向我们投寄同样的稿件,但在你,我看是不怕这类外界的影响的。

甚望能把大致的计划、完成的时间简单地告诉我。为了使你能保证质量,我不打算催得太紧,但出版社却认为快些好,如果明年上半年或再稍晚些能完成,这在我看来便很不错了。

如何?请赐复,为幸!

祝好!

陈涌
1989年12月24日

漱渝同志:

信早收到了,回信被我耽搁了一些日子。

施建伟氏有一本“流派论” ,我看过有关“论流派”和林语堂的部分,似亦不错,但我对此并无更多了解,也未约他写“林传” ,否则,我便不会再约你了。我也知道,同时约两位作者写同一本书,是不可以的。

我十分欣赏你不厌求详的调查工作,也许,施氏缺少你这样的机会和实践。我以为,你们都可以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个问题,如果你自己适合为林语堂写一本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传,对他的一生做出实事求是的、公正的评价,那么,我是十分赞成你承担这个工作的。这是对“丛书” 的很大的支持。但我毕竟情况知之甚少,如你确实认为施氏也自有他的优势,我们自然也盼望你和我们一起建议他接受这项工作。

但不论怎样,看现在情况,“丛书”工作也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就是说,同一个作家,同时有不止一本评传寄给我们,是难于避免的。自从《光明日报》登了一个“丛书”的消息后,便有不少现代文学研究者给我们来信表示愿意为“丛书”写作了,有些已经寄来了成品。这对提高“丛书”的质量会有好处,但也容易使作家产生疑虑。

情况就是这样。甚望能把你的最后决定见告。如你愿意承担撰写“林传”,甚愿集中较多时间,尽早“杀青”。祝好!

出版社整理出一个材料,从中可以知道大家对“丛书”的一些意见。这次聚谈时,本来也去请你,但你还在海峡那边 ……

陈涌
1990年1月5日 1cIXaywbx9lP8IFIQSpQWVXUSbVhK7C6dK4O/TDC2PjvBD/dy0pFwFuz7LoN/g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