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尽量少谈抽象概念

初写时评者,还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喜欢在评论中谈论一些抽象的概念,将过多笔墨用在给某个名词下定义、辨析某个大词的概念上面,这也是违反评论的表达效率要求的。

像《论自由》《论正义》《论平等》《论宽容》这类题目,可以做很大很大的论文,可以写成小册子,但不适合在时事评论中花过多的笔墨去辨析。因为类似这种抽象的概念,几万字都说不清楚,千字文就更说不清楚了。时事评论应该尽可能在常识、共识、众所周知的意义上使用那些抽象的概念,以约定俗成的理解来用那些大词,而无须纠缠于这些概念的语义学分析上。

时评至多也就一千来字,当过多的笔墨被这些概念分析占去后,哪里还有说理的空间。

在题为《不要为概念体系的关系所累》的博客文章中,马少华先生也谈到过这个意思,他以某位评论员在文章中论述“民主”和“法治”“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评论作为抽象思维的写作,难免在抽象和宏大的概念之间打转,并且回答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它们往往是评论写作之累,也是评论阅读之累。我感觉,有的时候并无太大必要。

时事评论要将有限的文字用在与紧扣论点相关的说理上,在概念上绕来绕去,在抽象的事物上打转,问题没说清楚,读者也一头雾水,越读越迷糊。

实际上,对很多问题而言,在观念上抽象地辨析是永远都扯不清的,抽象地谈正义,什么都可以说成是正义的(因为再周全的界定,也都会有例外的时候,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一个抽象的定义),在时事评论中判断正义,很多时候只能就事论事,也许才能分辨清楚是非。

表达效率要求,评论作者在论证时应尽可能使用具体的事物作为论据,而不是抽象的。比如论证政府部门采购腐败的问题,你引用审计署报告说每年采购腐败有成千上百亿,这样的抽象数字公众看了没感觉。但如果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某地某个部门采购近3 000元的苹果iPod当U盘使,或者为了节省纸张而每个人发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案例虽不及数千亿宏大,但这是具体且直观的,这种直观的采购腐败更能让公众有感觉。读者就是这么感性,尤其是报章文体的读者,直观具体的事物更能触动和影响他们。 GqZRjqUA9iUY0eoBZXHaN6+pbotDm0mYvX3hDzpGi+N29AOM8ujOViNwZu1yA4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