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切忌信马由缰的发散性思维

马少华在谈“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时谈到,新闻评论的评论思维属于收敛型。收敛所体现的思维的集中,第一是集中于对象——也就是新闻事件,第二是集中于论点——也就是集中于对新闻事件的判断。这是同一个方向上的运思,而不是像发散性思维那样,由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

时评写作需要收敛性思维,而不能是发散性思维,这是由时评的表达效率决定的。在千字内要把一个观点表达清楚,就需要你的表达非常有效率,不能啰啰唆唆,不能信马由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能在一篇评论中说几个观点,更不能为了比较全面就什么都想说,而必须集中所有的材料和论据、逻辑和推理去论证一个观点,这就是“收敛”。

举一个例子,比如2010年两会期间一位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全面取消社会网吧,由政府办公共网吧”,我写了一篇评论,题目叫《取缔网吧:比一刀切更好笑的是信权力》。那位政协委员的这个建议其实有两大漏洞,也是两个可以评论的点。一是不加区分地一刀切,网吧导致了青少年网瘾,那么就关闭所有网吧。另外一个是“过分相信政府”:社会网吧会出问题,那么政府办公共网吧就能避免这些问题吗?

可一篇文章如果这两点都评的话,文章的表达就会没有效率,就会分散文章的观点,那我就把重点集中放在论证后一点的荒谬上,而对“一刀切”一笔带过。对于一刀切,我只用了这样两句反问:“你是一个政协委员,有一些政协委员不好好参政议政,只知道哗众取宠地提一些雷人建议、垃圾提案,是不是可以一刀切地让所有政协委员闭口?你又是一家饮食集团的董事长,有酒店以假冒伪劣欺骗消费者,是不是可以关闭所有的酒店?”仅仅这两个反问就很有力很有效率了。后面都用来论证“即使取消了社会网吧,政府办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而且由于政府权力缺乏监督,政府垄断办网吧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

我说:“中国30多年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市场化和社会化,许多传统由政府垄断的权力和资源都通过改革分散到了市场社会中。过去穿衣服用的布料,唱什么歌跳什么舞,每天的衣食住行,一切都由政府大包大揽,可那导致的是什么结果?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终于改过来了,怎么,现在又要改回去吗?又会让我们退回改革前的那个时代吗?”整篇文章1 400多字,我1 000多字集中去论证一个观点,这就是论证的效率。

一个时评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总想“面面俱到”,在一篇文章中谈许多问题。他们从小就被长辈和老师们教育:说话要尽可能地全面一些。于是,他们总想在一篇评论中显示自己看待问题看得非常全面,一、二、三、四,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全部说到了。表面上“面面俱到”,其实一面也没有到,每个意思都没有表达清楚。仅仅一千字的文章中,出现了五六个论点,作了八九个判断,每一个判断都点到即止,每一个论点都没有说透,这样的评论就是典型的没有表达效率。

一个新闻由头,常能激起你强烈的评论冲动,让你觉得有许多话想说,许多角度可以评论,千万不能把这些你想到的论点全部罗列到千字文中。在觉得有很多话想要说、很多角度可以评的时候,一定不要急于下笔去评,最好静下来把思维理一理,找一个觉得最独特、最让自己有表达冲动的角度切入,选择一个自己感觉最独到、最兴奋的论点,然后组织论据和集中材料论证这个论点。这样的评论,才会紧凑、清楚并有表达效率。

时评新手还常犯的另一毛病是思维极其发散,缺乏一个鲜明的论点,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下笔之前,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和论证思路,就像意识流,文章中一会儿出现“我不由得想到什么什么”,一会出现“我又想到什么什么”,写着写着,自己都不知道写到哪里去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本想评论什么。这样的文章当然没有效率,而是一堆浮想联翩的意识流。只会联想,而又没有能力收回来。一篇文章可以有多个论点,但这些形式上分散的论点间须有联系,且围绕着你的核心观点。

为避免这种思维发散,新写评论的人在写作时最好少用联想,而是规规矩矩地围绕着一个论点进行论证,一步步地推理,一步步地摆事实讲道理,扎扎实实地紧绕主题,结构和节奏都要紧凑。只有高手写评论,才会收放自如,精彩地联想出去,精彩地收得回来。 GqZRjqUA9iUY0eoBZXHaN6+pbotDm0mYvX3hDzpGi+N29AOM8ujOViNwZu1yA4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