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评论的附加值呢?美国佐治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康拉德·芬克在《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多次提到了这个概念,但都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比如他提到: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社论撰稿人必须对报纸的议题处理有所增益。不要仅止于对消息版的内容加以评论,应该进行给读者以附加值的报道。
我的一个朋友对附加值是这样理解的:他说,评论其实是门槛很高的一种文体,你必须比一般公众知道得多,比如你能透露些内幕消息,或者你就此对相关人士进行过专题采访;否则,如果你跟读者知道的完全一样多,你的评论实际上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从这种描述可以知道,评论的附加值就是那些“你知道得比读者更多的信息”:读者能通过读你这篇评论获得他所不知道或者忽略的信息和知识,你的评论中包含着你独家的信息、独到的判断或者独特的价值认知,或者是读者虽然明白某个道理,但不能像你这样以明白和精彩的方式表达出来。换句话说,让读者读完你评论后产生一种恍然大悟或有所收获的感觉。
举个例子,美国的许多评论撰稿人很牛,一动笔就是“昨天的酒会上,鲍威尔走过来坐在我身边”,“我在参加奥巴马的家庭宴会时看到”,“我在与希拉里闲聊中得知”……这些就是一篇高质量评论的基本要素,看到这些字眼你就能知道这篇评论的分量,里面有许多干货,有许多其他人得不到的独家信息。看这样的评论,当然会让人感觉很有收获,知道了奥巴马的态度,或者那个观点是与希拉里聊天时得来的,多牛啊。
附加值——是“附加”在什么上面的“值”呢?是附加在新闻报道上面的值,即超越新闻已预设的判断和已包含的信息,用你独到的分析告诉读者从新闻中看不出的结论和读不出的信息。这样的“附加值”,正是人们在读了新闻之后还要来读你写的评论的理由。否则,如果你的评论根本未超出新闻已告诉人们的信息,读者凭什么还要再看你的评论?
这里想谈谈新闻与评论的关系。报社领导或编辑让评论员写新闻的时候,有一种习惯性的说法,你给某条新闻配一个评论吧。我最不喜欢听到这个“配”字了,这个“配”字暴露了一些人对新闻和评论关系的认识:在新闻面前,评论只是一个配角,评论只是为配新闻而存在,为让新闻显得更丰满而存在,是新闻的补充,是在新闻之外附着一种观点。买一送一,看新闻的时候,还配送一个评论。许多人潜意识中就是这样认为的。
我是最不同意这种观点的,我一直认为,评论在文体表达上虽然很多时候要依据某个新闻由头,但评论绝不是新闻的附庸。评论,本身即是一种新闻的表达方式,是新闻的兄弟,而不是新闻的“二奶”。新闻,是新的,它提供一种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真相的报道。评论,它也是新闻,它的新不是表现在提供事实信息上,而是观点信息、价值判断以及基于理性的分析而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的事实判断。它引导人们超越新闻中包含的事实信息,而看到新闻背后更多的问题,提供一种有附加值的新判断,用观点完成新闻无法完成的任务,揭示背后的真相,提起某个议程,敦促权力的反应,从而推进新闻发展的进程。
写评论的门槛也正表现在这里,要提出有附加值的观点,你必须知道得比读者更多——而怎么才能知道得比读者更多,从而让读者读了你的评论后“醍醐灌顶”“深受启发”或“恍然大悟”呢?这就是附加值所要告诉你的。门肯说过,社论撰稿人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他对某个问题有明确的看法,在该问题上他见识广博,比一般人要知道得多。
缺乏附加值的评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评论没有提出观点,文章被事实性信息所支配,一直在复述新闻报道中的事实,或者引述其他相关的事实信息,引用别人的观点,这就是常被学界批评的“以叙代论”;其二,虽然提出了观点,但没有超出新闻报道中已经包含的、一眼能看出的观点,每个人看到新闻就能想到的简单道理,再评论就没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