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自2018年12月1日,华为副董事长、CFO、任正非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捕以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以及备胎计划、鸿蒙系统、华为5G……美国的施压让与华为有关的热点,如翻滚的海浪一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任正非与华为获得了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

为什么任正非与华为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华为已成为中国形象的一张崭新名片。它让世界目睹了中国的奋进与腾飞,也让世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崛起与壮大,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梦的缩影。

而经历了百炼成钢、化茧成蝶的炼狱过程,任正非也不再是一个普通企业家,他已经成为企业界的“教父”,创业者学习和膜拜的榜样,中国特定时代的一个标志。华为更是代表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划时代的创举。

自孟晚舟被抓之后,不同于以往的低调,作为这场地缘政治冲突中的关键人物,任正非开始频繁出现在媒体镜头面前。在华为2019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华为董事长梁华提到:从2019年年初到7月30日,共有26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到访华为,采访管理层及员工,参观实验室、生产线,体验员工食堂、咖啡厅。

任正非之所以挺身而出,不仅是为了救自己的女儿,也是为了救华为。在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向华为施压以来,诸如“华为设备存在后门”等不实消息,让华为的负面压力犹如泰山压顶。

虽然压力重重,但任正非在面对媒体镜头时却无比自信,他说,华为绝对不会安装后门,绝对不会从事间谍活动,也绝对不允许员工有这种行为。“拒绝华为就是美国落后的开始”,“华为不存在完全死亡的危险,越先进的产品越不存在死亡的可能”,“5G,很多最先进的芯片只有我们拥有;全世界光芯片,只有我们最先进”。

这种自信来源于骨子里,更来源于任正非对华为技术实力的胜券在握。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堪称励志典范。华为起家于技术与管制变幻莫测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当时,核心技术都被国外巨头垄断,华为一出生就面临残酷的洗礼。然而,经过30多年的苦苦追赶,华为超越了朗讯、北电、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等一众欧美顶尖的竞争对手,成长为被特朗普称为“对手”的世界巨头。2019年上半年,在各国都极为关注的5G技术上,华为拿到了50个5G商用合同,处于世界第一。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它的管理思想和成长逻辑;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定的创业理念。华为能够实现从“追赶”到“超越”,任正非一定有着一套与众不同的成功逻辑。那么,为什么是任正非?为什么是华为?任正非的成功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

任正非出生的1944年,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年代。他是伴随着“饥饿”二字成长的人。在饥肠辘辘的背景下,他少时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实业报国之类的志向。高中时期,他最大的梦想也只是吃到白面馒头。

时势造英雄。正是因为年少时代的贫苦,他才尤其懂得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活下去”,也更懂得活下去的重要性。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为了让企业活下去,他愿意吃死鱼死虾,愿意借高利贷……一切艰难困苦他都愿意承受,只为了让企业活得更久、更长。他有很强的危机感,常常提到“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惶者成就王者”是他的名言。“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这是他对自己的创业心路的真实总结。

“文革”时期,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锒铛入狱。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任摩逊仍叮嘱儿子“知识就是力量”。任正非一直谨记父亲的叮咛,他发奋读书,崇尚科学。在与知识进行灵魂沟通的过程中,他培养了自己深远的战略眼光,即便是当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任正非仍高瞻远瞩,表达了对基础教育、基础科学的忧心。他说,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科技的竞争。2019年,华为计划在研发上投入达1200亿人民币。

在华为,任正非也一直主张“学习”,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研发,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华为曾花大价钱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尤其是IBM,大概耗资40亿元,只为了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但华为不是盲目地一味接收,而是“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也就是先全盘学习,再根据企业环境、人文环境创新,最后变成确定的流程和程序。

任正非于1974年应征入伍,成为基建工程兵。军人以征战沙场为己任。当兵的过程,塑造了任正非身上那种百折不挠、不怕挫折的品格。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带领华为从农村打进城市,从国内打到国外,毫不畏惧。他能征善战,带领团队开疆拓土,不断做大做强。

正是因为这段军旅生涯,任正非的管理理念在中国企业史上是罕见地有特质。在军队期间,任正非不忘学习毛泽东思想,为华为的管理贡献了思想源头。“让听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在语言习惯上,任正非经常使用包括战斗性语言在内的军事术语。“产品开发反幼稚”运动、市场部大辞职……任正非吸纳了毛泽东发明的运动式的社会变革方式,不留情面地推动组织的新陈代谢。

1983年任正非退役后,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跌跌撞撞,最终“走投无路”创立华为。得益于时代的影响、父母的耳濡目染,以及自己的学习研究,在华为的管理上,任正非的思想逐渐成熟。

任正非被认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也曾自称是通过思想管理华为。而在他的管理思想中,最关键的几点是:开放、妥协、灰度;自我批判;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的艰苦奋斗。

“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所谓开放,就是不自我封闭。在任正非看来,一个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会由清晰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而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可以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内达到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任正非“开放、妥协、灰度”的思想。他曾说,华为不想独霸世界,独霸世界的成吉思汗与希特勒都是灭亡的结果,华为要做的是与强者合作。

“自我批判”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任正非曾说:“永远不要忘记自我批判,摩尔定律的核心就是自我批判,我们就是要通过自我批判、自我迭代,在思想文化上升华,步步走高,去践行人生的摩尔定律。”正是因为自我批判,华为才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激情,始终在批判中变革,在变革中成长。

“以客户为中心”是指华为产品的发展目标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华为的营销理念也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任正非曾说:“华为没有哲学,我本人也不学哲学,我认为华为所有的哲学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因为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得以凭过硬的产品在世界刮起“华为风”,让“中国制造”成为有口皆碑的世界潮流;因为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华为才能从一家只有2万元创业资本的民营企业,发展到声名响彻的通信巨头。

“以奋斗者为本”是被华为奉为圭臬的企业文化,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华为反对懒惰者,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都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艰苦奋斗;二是指华为的激励向奋斗者倾斜,让奋斗者享受到自己奋斗的成果,而不是让“雷锋”吃亏。

在一系列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华为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功。但正如英国管理史家斯图尔特所说:“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面对瞬息变化的时代,一切都在重塑和新生,一代又一代的华为人既要秉承30多年积淀而来的华为智慧,也要不断地追问,不断地颠覆创新,通过持续变革让华为在成功之路上愈走愈远。 Sb8Nm6qcec4YkYXvUIPmfDWukCWKAP+PHy2/2dbcpxrZww4A3EIKYGlR6/ce0Vh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