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顺德起步能否“顺丰”

2016年4月18日,一段“顺丰快递小哥被扇耳光”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视频一经流出,便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喧闹的谴责声中,一个叫王卫的人,他的朋友圈截图被发到了网上。他在朋友圈中这样说道:“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配再做顺丰总裁!”

在这条朋友圈截图被发出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卫是何许人也。虽然顺丰在国内已经有着响当当的招牌和客户影响力了,但是他的掌门人却极为低调,如果不是员工被打,这个低调的总裁也不会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如此“霸气”发声。

“快递小哥被打”事件当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公众呼吁打人者道歉,几大知名公司创始人纷纷力挺顺丰。对于王卫来说,员工被尊重是他所能给予员工的基础保障,“员工尊严不可践踏”是这个低调却硬骨头的老板多年不变的坚守。

1993年,王卫在广东顺德的容奇港成立了顺丰速运,从那时起,顺丰便被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而作为顺丰基本组成部分的“快递小哥”,更是被王卫珍惜,这也是2016年“快递小哥被打事件”彻底引爆低调的王卫的主要原因。强势发声,保护顺丰人的尊严和权益是他身为顺丰总舵主的一种本能。事件平息以后,王卫留给公众的印象瞬间深刻了起来,人们也开始对这个中国最大民营快递企业总裁的成长之路感到好奇。

王卫于1970年出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在江西的一所大学任教,书香门第说的便是王卫这样的家庭。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王卫,骨子里自有风雅之气,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为塑造他那低调、务实的性格提供了现实土壤。

2017年顺丰上市时,作为创始人的王卫身穿牛仔裤和顺丰工服低调亮相,首次面对媒体和公众做了一场大约五分钟的演讲。在演讲中,王卫首先向父母表示了感谢,没有父母的培养就没有如此成就的他。良好的家庭教育赋予了王卫可贵的品格,也正是这种品格支撑着他一步步将顺丰做大。

1977年,7岁的王卫随家人移居到当时还在英国政府管辖下的香港。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商业气氛极为浓厚,在内地人的眼中,那是一片寸土寸金的繁华之地。移居香港之后,由于父母的学历和工作资质在香港不被接受,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工作以获取薪酬。在那个时代,体力工作所能得到的薪酬是极为微薄的,家庭收入的锐减让王卫一家人的生活立刻变得拮据起来。与此同时,巨大的文化差异以及到港之后的现实生活落差,也让年幼的王卫感到了些许生活的不易。

而此时的中国内地,一场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正悄悄地进行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提出,使得广东这个拥有最多经济特区的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与之毗邻的香港,在这突如其来的经济转折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港商们的大胆投资为内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在香港浓厚商业氛围中长大的王卫,高中毕业之后做了一个影响其一生的重要决定。当时,父母计划倾尽全力供他留学,但在考虑到家庭重担和父母的辛苦之后,十几岁的王卫毅然退学,决定走出校门,和父母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担。

这个决定立刻遭到父母的全力反对,甚至可以说是“愤慨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考察大多数企业家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在时代大趋势的洪流来临之前,他们总是会以让我们普通人觉得瞠目结舌的方式,顺势准时地扎入时代浪潮中。对于出生在高知家庭的王卫而言,高中便退学,可想他要与父母做如何艰难的抗争。

退学以后,转头他便扎入了时代的浪潮。起初,王卫找的工作都是一些极为辛苦的低收入岗位,他做过清洁工、搬运工,也给一些公司做过金融产品销售员。王卫每天都和身边的那些年轻打工人一样,忙忙碌碌地奔波着,但微弱的收入却并不能为父母分担太多的生活压力。

20世纪90年代初,收入并不乐观的王卫决定辞掉工作,到叔叔的印染厂做小工,前途未卜。但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决定,却让他抓住了一个隐藏了许久的商机。

彼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珠三角地区以其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优势,与香港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完美互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彻底敞开胸怀的内地为港商们注入了信心。据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有八万多家香港制造工厂转移到内地,其中有五万多家企业将厂址设在珠三角地区。“前店后厂 ”的新经济模式也应运而生。

其实早在1978年,《读卖新闻》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在参观了一系列中国工厂后,便预言“中国将在再度复职的邓小平的领导下,设法加强同外国——以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为中心——的经济关系,在国内推行讲究能力和效率的路线”。

此后,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993年可以被称作是跨国公司在华大规模投资的元年。自1979年至2000年,中国累计吸引了外资3462亿元,其中,1992年至2000年累计流入资金量占总量的93%。肯德基、保洁、柯达、诺基亚、花旗银行、福特公司等赫赫有名的外资企业都在那一段时间内把中国作为企业的头号业务地区。

此时,在广东顺德印染厂上班的王卫刚刚二十出头,正忙着将内地生产好的样品托熟人或朋友中转给在香港的客户。码头上人头攒动,来来往往的全是内地工厂的小工和即将到港的商人,囿于粤港两地的通关手续,交通运输极为缓慢,加上历史原因和政策限制及报关、邮寄等烦琐程序,虽然是咫尺之距,但要将样品给客户确认却需要耗费差不多一周的时间。

几万家香港工厂集中大迁移,虽然在生产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中转递交样品却产生了巨大压力,当时尚不发达的物流系统根本无法应对这种井喷式的需求。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人们来说,没有人愿意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延误工期。久而久之,码头上出现了一批专门做捎带样品生意的人,他们不仅简化了运输程序,还免去了很多“人情债”,提高了中转效率,此种业务的出现受到广大厂商的欢迎和追捧。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王卫也经常让这些人捎带样品,人们称呼这群人为“水货佬”。常和他们打交道的王卫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商机,随着“水货佬”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样品捎带需求的激增,王卫更加坚信这个想法会为自己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

其实在这之前,年轻的王卫也曾有过几次创业的经历,但都是踩着前人的脚步在走,不仅不够规范,而且常常步人后尘,在市场迅速饱和的情况下,王卫的创业初体验都是些小打小闹。如今在媒体报道和坊间流传中,几乎无法查证他最初的几次创业经历分别是什么,但是这些失败的创业经历让王卫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经济高速发展、商机层出不穷的时代,想要成为传奇,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开路人。

1993年,23岁的王卫向父亲借款,决定再次创业。听到儿子想要继续创业,一直省吃俭用、有一定积蓄的父亲表示十分支持,当即拿出了10万元港币给儿子做启动金。

就这样,一家在广东顺德成立的专门做物件收发的快递公司悄然诞生了。顺德是广东佛山的行政辖区,经济发展势头非常猛,20世纪90年代的顺德,已经有全国最大的冰箱、空调、热水器和消毒碗柜的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电风扇、微波炉和电饭煲制造中心,在1994年评选的“全国十大乡镇企业”中,顺德以一己之力占据了半壁江山。王卫和顺丰起步于此,是有其地理以及时代优势的。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成立的这一年,不仅是外资在华大规模投资的元年,也是我国快递业的“元年”。由于跨国企业的大规模投资,进出口贸易额迅猛增长,物流需求的急剧增长也为民营快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初创时期的顺丰,始于顺德一个名叫容奇港的码头,主做船运。据一位港商回忆,最初的顺丰只有两艘船,一艘叫“顺峰”,一艘叫“顺德”。这两艘运载着信件和旅人的船以每天两班的频次往返于顺德和香港之间,航程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大大节省了两地商人的时间。也因此,顺丰一成立,就有大量的快递业务涌了进来。

起初,由于公司初创人员有限,顺丰并不负责上门派送。和一人单干的“水货佬”队伍不同的是,王卫在香港九龙太子砵兰街 设立了固定的收件点,货运船只抵达香港以后,会有专人将货物搬运过关,收件人需要亲自到收件点取件。

砵兰街是香港一条极有特色的街道,位于旺角和油麻地旧区之间,曾是被香港地区政府所诟病的红灯区,鱼龙混杂,各式商铺都有。每天,王卫和他的五个同事就在这里的一间小小的门店里办公。彼时的他们怎么也没想到,9年以后,顺丰的办公地点会转移到对岸——那个最早被设立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城市。 uo7Q+Sfiy2CSyA0eeXOKhuUSU1eq4vZHDq9R1fyPryZql9uUxMYzNefY0nvHaN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