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机会永远有,尤其在中国”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03 年王兴归国创业之际,正赶上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危机和“非典”事件带来的全民恐慌。

中国第一次互联网热潮,是由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开创的,由此带动了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兴起。1999 年末至 2000年初,许多新上市的公司千方百计地想同网络挂钩。当时的中国疯狂了,不管是搞地产的,还是卖百货的,不管是生产电子的,还是开夜总会的,纷纷办起了自己的网站。

过度的繁荣背后往往跟着危机。自 2000 年 4 月起,互联网股票开始持续大跌。一夕之间,人们慌了手脚:互联网冬天来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络,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在赔钱与倒闭。

2003 年,是中国互联网彻骨寒冷的一年。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搜狐、网易,受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冲击,股价纷纷跌至 1 美元以下。而那些没能在泡沫破灭前上市的互联网小公司,日子愈发难过。比如,已经成立五年的腾讯,因为支付不起每月给中国电信的费用,四处找人投资。创始人马化腾找到张朝阳,希望后者以 100 万元买下腾讯。但搜狐正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张朝阳哪有心思收购别人?

危机很可怕,但危机也意味着新生机会。所谓的互联网寒冬,其实更多是行业去粕存精的洗牌过程。纵观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每一次危机,摧垮行业巨头的同时,也让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破格上位。

当时另一家成立四年的互联网小公司——阿里巴巴,之前因为一直找不到赚钱方向而度日艰难,而 2003 年全国范围爆发的“非典”,突然让它嗅到了商机。“非典”高峰时期,学校全面停课,商业场所和娱乐场所停止营业,全民足不出户的局面,让阿里巴巴脱颖而出。“非典”出乎意料地成了中国电子商务兴旺的催化剂。

2003 年 5 月,阿里巴巴一名刚从广州参加广交会的员工疑似感染非典,马云紧急决定全公司“隔离”,要保障业务的继续,大家只能在家办公。互联网瞬息万变,在家办公的效果却是未知数,除了非典的压力,第一个切实困难是,大家必须把电脑搬回家——那时候的PC还是台式机,主机之外,还有硕大显示器。最终,在家办公的阿里人,顶住了压力,客户与流量不仅没有流失,反而暴涨。很多深受“非典”之苦的公司发现,不用出门,坐在电脑前,也可以做生意。“非典”没有击溃阿里巴巴,却让更多人意识到通过网络也能买货、卖货。于是,在 2003 年 5 月 10 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了淘宝网。

商业史上,不少大有成就的公司不是因为整体商业环境的繁荣而崛起,反而是因为经济低迷或萧条而中兴。阿里巴巴验证了这一点,也让王兴在寒冬中回国创业看到了希望。

2003 年 12 月,王兴归国创业。在清华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他表现平平,并未展现出什么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领袖特质。他所能找到的创业伙伴是自己的大学同学王慧文和中学同学赖斌强。王慧文和王兴同住一个宿舍,两人都对电子工程专业课没什么兴趣,喜欢在一起聊创业与互联网。两个人关系有多好呢?他们人生的第一台电脑是一起合买的。

王慧文在中学时代是标准的学霸,但进入清华之后突然变了,每天沉迷于打游戏和上网,原本在天津读大学的赖斌强每学期会来北京几次,就借宿王慧文的床,因为王慧文晚上不睡觉,通宵打游戏。

爱打游戏的王慧文,有时候觉得游戏做得不够好,就冒出来一个想法:自己学编程做游戏。别人嘲笑他,但王兴似乎很支持他,王兴表示自己高中的时候也想过做程序员,但更想做的事情是创业。正是王兴给王慧文在头脑中植下了创业的种子。

后来,王兴出国了,王慧文到中科院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刻意做着创业的准备,逛创业的论坛,读商业相关的书。等到远在美国的王兴再次提起创业的想法,王慧文已经可以深入对谈了。

他们隔空讨论过很多创业想法,最早的计划是做电商,但马上意识到电商面临的三大障碍是信用障碍、支付障碍、物流障碍。王兴怎么也没有想到,阿里巴巴竟然做成了。

他们还计划创业做可穿戴设备,戴在手腕上,不仅可以测试身体的很多信号,如脉搏、血压,还能通信,可以传输信号。这就要求设备有传输系统,还必须做得比较小。由于手总是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传感器还得防震动。结果他们发现有三大障碍:第一是没有可靠的传感器,第二是通信障碍,第三是计算能力。然而,几年后苹果和小米都推出了这样的产品。

他们甚至还计划创业做定制T恤的网站,这个难度很小,且市场需求很旺。当时很多同学喜欢印有个性化图案的定制T恤。然而,当王慧文跑腿做市场调研的时候,一位T恤印刷的老板告诉他,印刷厂的产能已经饱和了,盛大游戏定制T恤,10 万件起印。这让王兴和王慧文的创业火苗再次被浇灭:难度系数越低的事情,越容易被人做。

中国市场很大,但做生意的人也多,再酷炫的创业想法,也很可能被别人捷足先登。如果总是这么想,就永远没有创业的勇气。

2003 年,王兴看到美国互联网已经从泡沫破灭的低谷中走出来了,而当时中国还没有回暖迹象,很多人说做互联网不靠谱。王兴则认为,互联网是有价值、有前途的行业。美国已经明显回暖,国内虽然还没有迹象,但是国内互联网回暖的话,对于什么资源都没有、编程也不精通的王兴而言,可就没有什么希望了。所以王兴不敢再干等下去了。

“有些事情,等你完全想明白了再去做,早就没有机会了。”王兴鼓动另外两个小伙子:

“机会永远有,尤其在中国。越是形势不好,越是勇猛精进的时候。你的资源,你的实力,都比不过人家,原来都是跟着别人后面跑,现在不趁着别人休息的时候加把劲赶上去,你什么时候还有机会赶上?形势不好,就是最好的机会。”

王兴的言外之意就是,SNS很火,大有搞头,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先干了再说,至于具体怎么做,慢慢总会摸索到突破口。

2004 年 3 月,王兴、王慧文和赖斌强,在清华大学附近的海丰园租了一套 130 平方米的房间开始创业。在 30 平方米左右的客厅里摆了 3 张桌子,每人一张桌子,面对面工作。每人一个卧室,睡的是一百多元一张的折叠床。

那些曾经改变时代的人,总以让人大跌眼镜的方式登场。中断大好学业去创业,这事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不得不说,像王兴、王慧文和赖斌强这样,敢于放弃唾手可得的优秀学业,选择从零开始创业,无论如何都值得佩服。 mLkEDbjEndEVmlTwvJs4Dm62PD9VmZBNS24tiRZQEARZvJiiMHTMt4WIB25xPq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