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曾发起一个热议话题:“原生家庭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网友讨论后得出结论:“原生家庭也许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但能影响人的一生。”这点上,王兴有着切身的体会。
前面讲了,王兴的祖父在特殊时期自杀了,他的父亲王苗因为出身问题,一生与上学、参军、招干等机会无缘。王苗一度在老家以种田维持生计,地里刨食,收入有限,未来一眼就能看到头,但王苗并不甘心于此。
1978 年 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此后,中国改革的大幕拉开了。1979 年 7 月 15 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启动。这一年,王兴出生了。为了多挣点钱,王苗从此踏上了经商之路。
1980 年 1 月 1 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针对“把经济搞上去”提出了四点要求,允许自谋职业解决就业压力,鼓励个体开饭店、小卖部、酒吧间等。不久,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批准设立。当北方还在为“姓社姓资”争论不休的时候,广东、福建两省的商业风气暗暗形成,很多嗅觉灵敏的人纷纷开始做起了生意。
王苗就是其中一员。当时还是泥瓦工的他,趁机承包工程,摇身一变做起了包工头。承包的工程越来越大,有了资金,他就投资开办了矿场。他很快就成为当地有名的“万元户”。但毕竟当时社会商业风气刚刚兴起,矿场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停工了。
1992 年,邓小平视察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路发表一系列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随之市场经济大跨步发展。王苗敏感地意识到:商业的春天来了。他拿出自己积累的 300 万元,投资了一个年产 10 万吨的小水泥厂。水泥厂的业务摸熟后,他就投资了 6 个亿,和人合伙在龙岩市永定县建起了一家年产 200 万吨的现代化水泥厂,王苗占股 40%。目前,这家水泥厂已经成了福建省最大的水泥厂之一,每年的销售额接近 10 亿元。
知名商业作家李志刚曾经去王兴老家访问过王苗,王苗开着他的宝马载着李志刚去水泥厂参观,路上要穿过五六处隧道、跨越几处桥梁,当时王苗就很自豪地说:“福建省大部分隧道桥梁,所用的水泥都是我的工厂生产的。”另外,王苗依天马山建造的 800 平米别墅,也侧面验证了他生意的成功。
从农民到建筑小工到泥瓦匠人,从承包工程到开矿场到开小水泥厂再到开大水泥厂,伴随着父亲的事业发展过程,王兴也在成长。他见证了父亲是如何从社会最底层爬出来,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一步步不断攀升的过程。父亲不甘于命运、勇于攀登的商业精神,深深影响了王兴。
说起福建人,人们很容易想到那首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福建人多地少,为了生计,多数人会选择离乡背井走向世界。“闽”字,被福建人解释为“门里虫”——宅在家里会变成一条虫,必须走出去打拼才会成为龙。所以,一心追求商业文明的福建人遍布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而王苗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扎根本土,成为当地的一条龙。方向不一样,但内心的躁动和拼搏的初衷是一样的。
“只要抓住时代机遇,勤于思考,加上忍耐力,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王苗的这一执念,冥冥中对于王兴后来回国创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打拼不一定要在外面的世界,只要摸准时代的脉搏,在故土何尝没有发展之路。
王苗从农民到水泥厂董事长的逆袭,也让王兴从小就认识到一个残酷现实:即便是时代赋予了机会,做事业从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王兴后来创业,七年之间做死了十几个项目,但他还能坚持继续创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父亲的正面影响。而作为过来人,王苗从来不干涉王兴的创业,而是坚定支持自己的儿子独立创业,做他“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强大后盾。如果不是王苗,王兴可能失败一两次就没有资本翻身了。王兴在创业的关键时期,曾经跟父亲借了 50 万去发工资。儿子用老子的钱,原本是顺理成章,不过,王兴对此却是慎之又慎,因为他明白,父亲的钱都是辛苦打拼而来的。
另外,王苗低调的品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王兴之后的创业风格。“土豪”王苗完全没有沾染“暴发户的恶习”,他从不打麻将,也不讲究吃穿,对于奢侈生活一直都不是很感兴趣,格外重视孩子的读书和学习。对此,王兴说:
“在来北京读大学之前,我没有出过福建省。在去美国读研究生之前,我也没有出过国。是家里的书、学校图书馆的书、市图书馆的书、同学们借给我的书、爸爸奶奶订的报纸杂志、电脑以及互联网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王兴从小在充满书香气的家庭氛围下长大,读书做事都非常努力向上。
受父亲的影响,王兴没有像一般的富二代那样,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相反,他花钱很节省。在美国留学时,学校旁边的理发店,理一次头发要 30 美元,他觉得太贵了,于是就自己买了理发工具,自己给自己理发,他不觉得这是一件很苦的事儿,而是觉得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儿,他还把自己理发的照片发给父母看。正是因为这种花钱习惯,回国创业时,王兴的第一笔创业资金就是国外读书时省下来的奖学金,不用向父亲张口,就能解决现实中钱的问题,就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王兴因此觉得很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人生最兴奋的一种体验,这是父亲带给王兴的最大影响。王兴中学时,跟大部分调皮的男孩一样,喜欢玩游戏,例如《刺杀希特勒》《沙丘》《魔堡 2》《三国》二代到五代。上大学之后,他就很少玩游戏了。在生活这个大游戏场里,什么最刺激?王兴下意识里选择了创业。
创业的时候,王兴身上也随处可见父亲的影子。在美团,为了方便和他人交流,王兴和高管团队一直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而是与普通员工坐在一起。出差时,王兴一度只住经济型酒店,坐飞机也只乘经济舱,为了不占用工作时间,高管们开会也常安排在周末。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富二代出身的王兴没有染上叛逆、奢侈等坏毛病,反而走了一条乖顺、节俭、无所畏惧的道路。
中断博士学业,踏上创业路,书香门第和富二代的出身,让王兴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的延展。在王兴的生活中,有三样东西不能少——图书、电影和游戏。而最能体现“精神贵族”一面的是,他对科技改变世界的信仰。
2001 年,从清华硕士毕业后,王兴以优异的成绩,拿了全额奖学金到美国去学习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技。王兴去的是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
特拉华大学历史悠久,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流公立大学之一,也是美国第一所提供海外学习项目的学校。大多数中国人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常青藤盟校耳熟能详,但对“公立常青藤大学”知之甚少。公立常青藤大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公立学校的价格提供常春藤盟校的教育”。特拉华大学作为著名的“公立常青藤”院校而享有盛誉,根据 2018 年排名,它在全美国排第 81 名,在公立大学中排名前 28 名。
说实在的,从国内顶尖学府出来的王兴,对于特拉华大学是不太满意的。毕竟去私立常青藤大学是很多清华学子的梦想,就算去不了这些炙手可热的名校,至少可以去读一个二流大学炙手可热的专业。遗憾的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并不在特拉华大学最厉害的专业之列。这点让王兴一直耿耿于怀。
不过,从现实角度看,读完特拉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像姐姐一样,在国外有个体面工作,稳定地待在美国,这是完全不成问题的。特拉华州不仅是美国“第一州”,还是美国仅有的三个免税州之一。因为享有免税政策,世界 500 强企业几乎都在这里设立办公室,超过三分之一的金融上市公司是在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的。基于此得天独厚的条件,特拉华大学成为最好就业的学校之一,据说 97%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后在 6 个月内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
一切表明,像姐姐一样留下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2003 年圣诞节,王兴还没读完博士,就选择了回国。放弃唾手可得的“小确幸”,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对王兴来说,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王兴是个有野心的人,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他说:“我有一件斜纹布的蓝白格子衬衫,1998 年左右在北京双安商场买的,后来一直陪伴我出国留学,再回国创业。那是一个本土小品牌,叫‘比利牛仔’,商标是一个印第安酋长的头像,当年的广告词给我印象深刻:Don't let them steal your dream(不要让人偷走你的梦想)。”
可以说,王兴 2003 年之前的人生,都是被推着走的,父亲的期望、姐姐的榜样示范,成为他前进的最大动力。像所有的中国学生一样,王兴一直被父母、老师教育,不断地被他们告知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父母和老师的价值判断,左右着我们的价值判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读最好的大学,出国深造,像姐姐一样在美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王兴一直是沿着父母的期待一路走过来的。
美国的留学生涯,为王兴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大学,学习竞争压力很大,王兴在清华的时光可谓郁郁不得志。但在美国,束缚减少了,自由增多了,王兴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从北京到美国,故乡渐行渐远,梦想却渐行渐近。王兴越想越清楚: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并不是自己的梦想。在美国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看似体面,实际上个中酸楚大家都很清楚。华裔在美国生活,始终在主流社会之外。美国互联网热,硅谷创业热,热闹都是别人的,留下来他只能做一个看热闹的人。
关于这一点,就连王兴的清华前辈、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如鱼得水的搜狐掌门人张朝阳也坦言道:“在美国的时候,我是很不满意的,因为在那里,外人始终融不进去。那时候中国人是很落魄的,很亚文化。到餐馆里服务员都不爱搭理你,更别提女孩子了。当时很多留学生都麻木了,只想着在这里成个家,有个小事业,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但我不想这样。”
不被主流社会重视的尴尬,张朝阳接受不了,从小就不差钱的王兴,当然更接受不了。在美利坚做庸众,这绝不是王兴想要的生活。中断博士学业,可以视作王兴梦想觉醒的标志。而这一举动,看似鲁莽,实则“蓄谋”已久。
在短暂的留学过程中,王兴并没有把重心全放在学业上,事实上,正如他的好哥们和创业伙伴王慧文所言:“我和王兴都是搞不定博士才创业的,做博士就是要在学术上领导世界,我们之所以放弃,就是没有领导人类的能力。我们觉得,能够跟上领导人类的人的思想就不错了。”也就是说,做一个学术人,根本不在王兴的兴趣之列。
那么,王兴的关注点在什么上面?毫无疑问是互联网。在美国期间,王兴目睹了美国互联网公司和在线社交充满活力的成长,他强烈地意识到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关乎人类发展的生活方式。一开始,他为技术而来,慢慢地,他不这么想了。技术只是手段,而且它永无止境,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
当时有人这么比喻:互联网好像一道光,照亮了一代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把美国的互联网技术理念,传递到中国。这事儿前辈们都干过,张朝阳从美国归来创立“中国的雅虎”,马云从美国看到了“中国的亚马逊”,李彦宏创办了“中国的谷歌”。
“把美国成熟的模式,应用到中国巨大的市场,然后迅速起家,前辈们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能?”王兴无数次问自己。他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就在 2003 年,王兴看到了那道属于自己的光。
2003 年 3 月,美国一家叫作Friendster的网站在加利福利亚州上线,在推出之后很快走红。在高峰时期,这个社交网络的用户人数曾超过 1 亿人。Friendster是全球公认的SNS(社交网络服务)鼻祖,比MySpace早了一年,比Facebook早两年。
Friendster大获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SNS网站热潮,也引发大批的模仿者。2003 年 11 月,王兴在水木清华BBS看到了一个本土模仿者——Unzone。Unzone的开发者正是清华大学科技创业协会第一任会长、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竟然要被人捷足先登。王兴无法淡定了,于是就有了退学回国的任性决定。王兴说:
“我不是把创业本身当作一个特别的事情,这只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我没有考虑过如果没有创业会怎么样的问题。创业像是被闪电击中的感觉,非干不可。”
2003 年圣诞节,王兴向美国导师请了一个长假,回国创业。临行之前,他写邮件给自己的好朋友王慧文,描述了当时美国SNS的发展情况和前景,作了充分的创业动员工作。为梦想燃烧的激情展露无遗:“美国这边SNS很火,慕岩在国内已经搞了一个,我们要抓紧!”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梦想是人心上的太阳,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路。小学时,我们的理想都比较大,曾梦想改变世界。中学时,我们开始调整目标,决定先改变我们的祖国。上了大学,我们再次修正理想,决意为亲密的家人而活。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们才发现,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理想转变为做最好的自己。过不了几年,又发现做自己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绝口不再提及理想。人越大,觉得理想越荒唐。这就是一般人的理想演化曲线图。然而,王兴并不是一般人,他的梦想很坚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