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霸王”出走

纵观小霸王的发展,段永平几乎力挽狂澜,让濒临破产的小厂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大公司。在这本该春风得意,再展宏图之时,却传出了段永平离职的消息。

1995 年 8 月 28 日,段永平突然向怡华集团提出辞职。这一举动不仅外界人看不懂,就连怡华集团内部的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根据约定,段永平和怡华集团之间是“二八分成”,即他可以拿到小霸王 20%的利润。按如今小霸王的产值,段永平自己可以分到上千万的财产。

所以,很多人不明白,段永平和他的团队明明已经拿得不少了,尤其是到年底分红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发很多钱,双手拿不了的还用报纸包着。有眼红的同事还向集团高层领导说:“以这么高的薪水,应聘的人能从中山排到广州。”更有高层领导说:“段永平从一个穷书生到如今成为名满天下的千万富翁,集团公司没有对不起他。”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段永平“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不满。

对于这些“指责质疑”,段永平一笑置之。他的下属却一直为自己领导抱不平,一位部下说:“谁发了钱不拿报纸或信封包着?中国人有不露财的习惯,莫说几万元现金,几千元也会包起来。阿段从自己应得的 20%里分出许多给我们,每个干部的收入都不低,这种情形我想怡华未必喜欢。”

事实上,段永平离职的原因不在于自己所得的分红金额,而是小霸王繁荣背后的隐忧。其他人可能看不到,但身为小霸王的缔造者,段永平看得十分清楚。随着小霸王的发展壮大,它与其母公司怡华集团的关系日渐微妙。集团公司有时会将小霸王的盈利抽走,填补其他子公司的亏损。这对集团来说可能是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但是对于小霸王而言,有个吸血的“爸爸”并不是件好事。

一直以来,段永平并没有将自己完全放在打工者的位置上,他渴望的是做一位真正的企业家,把小霸王做成中国的松下,让公司像滚雪球一样持续发展,而不是赞同怡华集团现在做的“拆东墙补西墙”。他说:

就我个人而言,总希望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从企业里抽CASH(现金)走,无异于釜底抽薪。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股份制来解决,集团如果要抽资金去应急,可以转让股份。另外,搞股份制是“一揽子计划”,整个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起来,就不再需要“二八分成”的东西。

段永平坚信股份制才是公司实现基业长青的根本。所以在小霸王势头正猛的 1994 年,他向集团提出了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是经过西方企业多年实践检验而生成的成熟体制,比较好地解决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问题。这也正是小霸王亟须解决的头号难题。小霸王脱胎于怡华集团,其贷款、人员招录、销售渠道,都与集团牵扯甚多,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以至于连段永平自己都不知道小霸王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企业。

然而,这次的提议却被束之高阁,大家都觉得小霸王依照现在的体制运转得很好,尤其是还能帮助其他兄弟公司脱困,为什么要去改变?一年之后,段永平再次向集团提出股份制改革建议,再次被拒绝。段永平说:“我等来等去等不及了”,干脆就提出了辞职。

在宣布段永平辞职消息的会议上,很多人都瞠目结舌,与段永平并肩作战的员工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一消息,他们当场难过地哭了起来。小霸王是段永平一手打造的,他就是小霸王的灵魂,在员工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尤其是公司管理层,在他们心中,段永平才是他们加入小霸王的理由,而不是怡华集团。他们中有很多人和曾经的段永平极为相似,没有背景、身无分文但渴望出人头地,段永平正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与学习的榜样。所以,段永平的出走,才会引起如此大的震动。

对于怡华集团、对于陈健仁而言,段永平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事已至此,陈健仁能做的也只有放手。

出于对段永平多年来成绩的肯定,陈健仁还亲自主持了对段永平的欢送酒会,这是怡华集团第一次为辞职者开酒会。据小霸王另一位董事长李平回忆,当时的场面很感人,不少与会者都流下了热泪,段永平更是醉得不省人事。

段永平在采访中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坦言:“陈老总待我不薄,他对我有知遇之恩,离开小霸王,他送给我一辆奔驰做纪念,我一直开着它。”

正是因为这份惺惺相惜之情,段永平和小霸王有一个口头君子协定,保证在离开后的一年之内,不和小霸王在同行业、国内市场竞争。虽然只是口头契约,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段永平确实履行了承诺。

段永平离开大概一两个月后,小霸王公司有了新领导。新官上任后,即在公司开始大规模“换血”行动,尤其是管理层,像总经理助理、外销部长、工程部长、生产部长、后勤部长、财务部长等,他们的权力全都被架空,面临随时失业的威胁。大家打电话给段永平说:“阿段,我们现在干起来非常不愉快,能不能上你那儿去?”就连小霸王的人事部长也说:“他们出来,你能不能收?”对于迫切想追随段永平的几百人队伍,段永平都安置在了自己新创的公司,他说:“如果他们非要来,我不收不行。我觉得我有责任。”

这份责任与诚意让他在刚刚成立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时,收揽了从小霸王离职来的几百名员工,让他们在适合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也让他明知创业艰难,却还是履行了与老东家达成的君子协定,一年之内不在国内市场生产同类产品,而是选择征战国外市场。 W3kAO9CtKAsBZDcjgcuetdiqetsqo6eyoqbWNYYpYavPXNZCmtz9aNCJmHepqX7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