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波三折的创业路

黄渤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里有一个“诈骗”的片段,黄渤饰演的黑皮在坐满乘客的车上悠闲地喝着可口可乐,突然他拿起瓶子惊喜地说自己中奖了。这个举动引起了旁边人的注意,有人凑过去看,果然瓶口写着“中奖五万”,但需要去北京领奖。黑皮表示自己没去过北京,那人便说可以把名额卖给他。这时车上有人说愿意出5000元买名额,有人则出了一万。

这些说话的人和黑皮是一伙的,他们原本想利用大家的从众心理骗点儿钱,没想到车上的乘客压根儿不上当。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当张勇拿着5000元钱,开启他的第一次创业时,遇到了和影片中几乎一样的情景。只不过张勇没有像影片中的乘客那么聪明,他上当了。

20世纪90年代初,从简阳到成都的交通工具只有长途客车,经常会在途中遇到需要搭乘的乘客。路上陆续有人下车,空出来的座位没多久就会有新上来的人补上。在来来往往的人中,有一个乘客分外引人注目。他和其他着急赶路的人不同,都说出门在外,最忌露富。这个人上车后无意间露出他腕上的金表,引得车上的乘客纷纷将目光聚焦到那块手表上。

在那个年代,戴金表绝对算得上一件稀罕事,和影片中一样,车上有人开始猜测金表的价格,有说2000元的,也有说3000元的。在几个人的刻意引导下,车上的乘客都开始对金表表现出好奇。

等到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戴金表的人才缓缓开口:“这块表是我2400元买的,我太太在成都住院,我走得急,钱没带够。如果谁能给我1200元,我就把表卖了。”

车上的乘客开始七嘴八舌地讨价还价,但戴金表的人怎么都不肯让价。一直在边上默默打量的张勇心动了,他和同行的同学商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金表价格肯定超过1200元。

最终,他们从身上的5000元中数了1200元,买下了那块金表。在这笔买卖成交前,和张勇一起去的同学表现得相当专业,他先是仔细观察,最后还用牙咬了咬,惹得戴金表的人大怒,最后那位同学很肯定地表示金表是真的。因为买手表的时候他们在那些乘客面前露了富,便不敢再继续乘坐那辆车,两人便在半路下了车。

下车没多久,张勇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可能上当了。张勇和同学拿着金表去了成都的手表店,这一次,他们最后的一点儿希望也破灭了,金表被证实是假的。拿着剩下的3800元钱和一块假金表,两个人像霜打了的茄子,出发时的意气风发不见了,此刻只剩下懊悔。为了弥补在这次决策中的失误,张勇的同学主动提出借给张勇的600元钱不要了。

自此,张勇想要进军“博彩业”的商业计划以失败告终。20岁出头的张勇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遭到了现实的当头棒喝。这可能也是件幸事,避免走上违法之路,那样后果可能更严重。不过这次“被骗”的经历也直接给张勇上了人生中的重要一课: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图小便宜,做人做事都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张勇又重新打起精神,开始琢磨新的创业机会。这次他又打起了倒卖“汽油”的主意。20世纪90年代,第一批下海的人大多赚到了钱,很多人都买了汽车,但却没有地方加油。在那个时代,汽油在国内尚属计划控制的物资,加油必须凭油票,而油票只有公家才有,私家车加油必须要托关系从公家手里买油票。

对有私家车的人家来说,找不到加油的门路,汽车就成了一个摆设。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勇窥见了商机,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产生:如果先从公家司机手里收油,然后再转手卖给私人,岂不是可以大赚一笔。

尽管这个想法后来被证实并不成熟,但张勇的执行力非常强。他当即找来纸板,分别在纸板的两面写上“收油”和“卖油”,一个简单的招牌就产生了。就这样,张勇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和上一次买扑克机需要5000元的投资相比,这次“创业”风险要低很多。张勇决定先在附近公路摆摊收油,他一早便拿着小板凳和纸板,到简阳至成都的公路边支起了摊子。这种做法颇具创新性,张勇期待着能通过“收油”生意赚到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第一天,张勇满怀期待,每当有汽车开过来,他就举起纸板,希望司机能停下来。然而在大太阳下炙烤了一天,所有司机似乎都无视他的存在,竟没有一辆汽车愿意停下来。万事开头难,他心想做生意难免会遇到困难,第一天的“一无所获”并没有让他气馁。

第二天,他继续来到公路边摆摊。然而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还是没有一辆车在小摊前逗留。正当夜幕降临,张勇准备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辆汽车放慢了速度,最后停在了张勇的摊位前。张勇喜出望外,两天迎着大太阳等待的疲惫,在看到汽车停下来的那一刻消失了。

张勇欣喜万分地迎上前去谈他的第一单生意,汽车的车窗摇了下来,张勇看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司机。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个司机就朝张勇脸上吐了一口唾沫,接着一踩油门,扬长而去,只留下张勇一人愣在原地。漆黑的夜色护住了他的尊严,但心里的屈辱真实存在。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尊看得很重,这件事对张勇的打击很大,从那天起张勇就再也没有去收油了。即便如此,从这段经历其实也可以看得出张勇的经商头脑。经济学有个“巴菲特定律”,讲的是在其他人都投资了的地方去投资,是不会发财的。张勇很早就具备这种意识。

张勇后来认真反思,他不缺激情和执行力,但他太着急了,以至于两次创业都显得有些急功近利,缺少深思熟虑的计划,还尚未摸清其中的门道,就着急上路。

从张勇这两次创业历程的侧面,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信息:他选择的都是来钱快、又看起来没那么辛苦的行业。尽管他身边的人都是靠踏实和勤奋获取财富的,大院里的詹婆婆靠卖熏鹅走上了致富道路,张勇的父亲在拖拉机厂食堂做厨师养活家庭,但最初创业的张勇却把类似餐饮这种靠辛苦赚钱的行业排除在了选项之外。

张勇早期的创业经历也给了准备创业的人一些启示:创业本身就是一项辛苦的“马拉松”,需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要对某个行业有深入的了解,不能光凭冲劲和直觉;要有风险意识。 oJHLADoF2+dDhyc64Kgi4OLWvUk+V5t7sK4raDmveugYRu98a6BuiVGTHEDmBT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