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读书的少年

苦难往往孕育着伟大。让张勇感到幸运的是,贫穷的经历并没有让他变得自卑。相反,这经历在他身上磨砺出了一种与生长环境极不相符的自信。这种自信有一部分源于阅读,他很早就从阅读中拥有了超越同龄人的视野和眼界。即便物质生活贫乏,但他的内心世界却从未贫瘠过。

张勇的母亲是小学教师,由于这个原因,他很早就接触了阅读,母亲还为他订阅了《少年报》等儿童读物,张勇就成了大杂院里唯一一个拥有课外书籍的小孩。

这件小事对张勇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阅读带给他的快乐,弥补了物质上的匮乏,也让张勇避免了一段尴尬的经历。男孩子一般到十四五岁就会进入变声期,而张勇变声期延续的时间比大多数人都长。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说话的声音又尖又细。

十四五岁的男生大都渴望周遭同龄人的关注,希望在同龄人面前呈现最好的状态,张勇也不例外。但张勇因为声音变不过来,不敢跟女同学交流,他害怕一说话就会被人嘲笑。在张勇为数不多提到成长的采访中,他自己描述过那段经历:

男孩子变声期,我变不过来,这事很重要,可以说奠定了我思想的基础。你嗓子说不出来,别人就会笑你。一笑你就会自卑、紧张,根本不敢去跟女孩子交往,到现在我还不会跳舞,那个时候流行歌曲已经进来了,我也没办法学。

最后还是阅读化解了这段时期的尴尬。处在变声期的张勇找到了一个秘密基地,在那里他可以完全抛开烦恼,自由呼吸。每个少年在成长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就像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中那样,主人公巴王超过的秘密基地是一棵大树,每当遇到烦恼时他就会躲在树上,在那里,他可以看学校禁止的课外书,抛开一切烦恼做自己喜欢的事。直到有天大树被砍了,他也长大了。

张勇的秘密基地是县图书馆。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思想还非常保守,图书馆的藏书也大多是一些“伟光正”的书籍。20世纪80年代,国内图书馆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诗歌类、史学类的书籍开始大量涌进图书馆。

县图书馆成了张勇的第二个“家”,变声期的尴尬在这里得到了缓冲。通过大量阅读,他早早地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影响,报纸上经常刊登的自由主义思想浪潮文章成了张勇每天的必修课。他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宣扬的平等、自由的观念所打动,内心深处相信:人人生而平等,不平等的可以通过努力去追求平等。

当大院的孩子们忙着玩游戏,每天期待村口的卖货郎又会带来什么新鲜玩意儿时,泡在图书馆里的张勇已经对尼采、孟德斯鸠、泰戈尔等西方哲学家的书籍如数家珍,甚至还看完了《仲夏夜之梦》《亨利四世》这样的文学性书籍。

爱思考、爱琢磨,再加上大量阅读的缘故,张勇比同龄人显得更成熟、更有想法。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听收音机,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尚属高科技的收音机成了张勇了解时事的重要途径。

因为博览群书,又关心时事,张勇很快就收获了一个忘年交——和张勇在同一个大院里的国营招待所经理。经理比张勇大了整整二十多岁,他见多识广,喜欢读书看报、关心时事,是大杂院里最有地位的人。但经理有个特点,每次喝酒的时候都喜欢找人聊天,他谈论的话题一般人听不懂,张勇自然成了大院里唯一一个和经理聊得来的人。

他们坐在简陋的板凳上,张勇看着经理用掰碎的花生米下酒,听他天南海北地聊事情,有时经理还会跟张勇分享他在外面见到的新鲜事物。这些事情,让张勇对简阳外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心里有个想法愈发强烈:一定要走出简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时候的张勇就开始和经理讨论民族性、人性的问题,也讨论贫困问题和社会公平的问题。懵懵懂懂中,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已经在他心里生了根。

年龄相差二十多岁的两个人,交流起来毫无障碍。“高山流水遇知音”,很自然地,经理也对这个比他小很多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他常跟人说起:“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而张勇那时候也在心里认同了经理的话,他后来在采访中说:“那时候觉得自己将来应该能做一些大事情,很成功。”

等张勇长大一些后,经理对张勇说:“以后我出差,带你出去开开眼界。”

张勇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什么教育给你什么思维,如果你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那种,你对打工者的看法就是传统的,这个跟管理没有关系。为什么我能做到员工有什么事情我都很真诚地去管,这跟思想、价值观有关系,也就是跟十四五岁时的那一段经历有关系。”

从张勇的人生历程来看,这段特别的成长经历为张勇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这对他价值观的形成,包括后来创立海底捞,致力于创造公平公正的平台,提出“双手改变命运”的企业理念,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wbw2Op8VI9xIt6xXFgpHCwMCmigscQJB3xSS+xFOD+9UiKFjmKglnKPeqJMHbi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