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功没有捷径,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了一会儿

这世上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成功,就是因为愿意比别人多坚持一会儿的人太少。尤其是在创业的路上,面对资金、人才、业务等各方面的困难,承受着随时可能失败的压力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放弃,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再多坚持一会儿,成为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胜利者,彭蕾就是其中之一。

从1999年3月到2000年3月,是阿里巴巴的湖畔时代、崛起时代,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仅用了6个月就推出了世界一流的网站;仅用了一年就打造出了全球领先的B2B网站。那段时期也是彭蕾快速蜕变的一段重要时期。

如此巨大的成功与阿里巴巴初创团队“疯狂”的工作状态是密不可分的。每个月只有500元工资,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但是,没人计较投入产出比,没人计较个人时间是否全被占用,更没人想要中途放弃,反而是像一家人一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能让阿里巴巴发展壮大,如何能度过这段最艰难时期。

这些努力与汗水没有白费,1999年6月,随着著名投资人蔡崇信的加入,阿里巴巴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了起来,向正规化方向发展。10月份,阿里巴巴拿到了高盛牵头的第一轮风投——500万美元。 2000年1月,又拿到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投资。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业务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到1999年底,阿里巴巴的会员数突破了10万。虽然只做了很少的广告,但阿里巴巴的名气却越来越大,不仅受到了国外媒体的关注,也成功吸引到了国内媒体的目光,《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等纸媒相继报道了阿里巴巴,媒体界的老大——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更是对阿里巴巴进行过两次报道。

随着业务、名气的提升,阿里巴巴的队伍急需扩充。一直兼职人力的彭蕾受到马云钦点,做到了人事经理的位置,专职招聘和队伍培训事宜。此时的阿里巴巴获得了互联网领域众多牛人的青睐,他们来自北京、上海,有许多都是大公司的高管、世界500强的精英。只是,这些牛人更多的是奔着股权而来,精明的他们自然不愿意错过像阿里巴巴这样极具增值潜力的互联网公司。

几轮面试过后,彭蕾越来越感觉到这些牛人的风格与阿里巴巴团队的气质并不搭调。但是他们确实有吸引公司的耀眼资历,所以,再三权衡之后,彭蕾还是接收了一部分这样的人。

事实上,彭蕾做招聘时压力也很大,尤其是面对这些大公司出来的高端人才。透过他们的眼神,彭蕾看出了傲慢与不屑:你这个年轻人有什么资格面试我们。

2000年3月,拥有2500万美元的阿里巴巴正式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华星大厦,并正式开始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规章制度的建设,是任何一家规范公司都必然要面对的大事。马云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彭蕾。很快,彭蕾就把制度和流程全部起草了出来,但是真正要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或许是因为大家早已习惯了湖畔时代那种充满人情味的温馨氛围,习惯了相互之间胜似亲人、亲密无间的团队气氛,习惯了彼此平等、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的相处模式。结果,突然要搞像大公司那样的条条框框和奖惩约束,大家一下子很难适应。

对此,即使是制度起草人彭蕾也很矛盾,她知道一旦制度实施之后,以往那种亲厚、家庭式的相处模式必然会被破除,但是她更清楚,阿里巴巴走到现在,要从一家创业公司成长为一家正规公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所以,尽管艰难,各类规章制度还是被强制推行了。与之同步的就是部门的细化分工,而有了部门,就要有负责人,有上下级。“十八罗汉”中,第一批被提拔的人有三位:孙彤宇、张瑛和彭蕾,他们的职务是部门经理。

原本这种职务升迁对公司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十八罗汉”早就习惯了只有马云一个领导,其他人都是平级的,现在这种状态却突然被打破,且职位也是与薪酬挂钩的,同样为阿里巴巴付出了很多心血,没升迁的人不免会有怨气。更重要的是,搬到华星之后,公司大了,人也多了,“十八罗汉”沟通少了,见面畅谈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误解和矛盾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炸药库,而“升迁”成了点燃炸药的导火索,引爆了阿里巴巴唯一一次人事风波。

一天晚上,除了马云、张瑛、孙彤宇、彭蕾之外的十四个创始人到一家咖啡馆聚餐,起初大家说好不谈工作只叙旧,谈着谈着就说到了公司,说到了各自的怨气和委屈。作为老大哥的楼文胜倡议说,光说没用,应该写出来送给马云。提议一出,得到积极响应,由楼文胜执笔,大家补充,写了满满一大张纸。

第二天傍晚,马云收到信后,就把“十八罗汉”召集到一起,要求大家有什么怨恨、委屈全都说出来、骂出来,不说完不准走。

写信的十几个人接连发言,把写在纸上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一遍,矛头自然指向马云、张瑛、孙彤宇、彭蕾四人,但主要是针对孙彤宇。因为孙彤宇平时大大咧咧,个性又很鲜明,经常会和同事吵架,大家对他的意见就比较多,主要是对他的性格不满,其实和职务升迁没有太大关系。

那天的会从晚上9点多一直开到凌晨5点多,是一次完全的释放和宣泄。经过这一夜的洗礼,这些一起同风雨共患难的创始人之间的误解、疑虑全部消除,大家和好如初。

这次“华星风波”的产生和化解都很耐人寻味,但也给做人事管理的彭蕾敲了警钟,让她更加认识到了公司价值观、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vrv4c1E3l18qch+SMwK7U2oqt0NrokBZy+JHCud9KMkGOdc9sifXa4QvQWvAjI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