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没有人能告诉你前路是什么一道风景,生命长河将流往何方,然而,在这过程中,你会领悟到丘吉尔多年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一点点的态度,但却能造成大大的改变。”
——李嘉诚
李嘉诚不是天生的超人,所有创业者必经的磨难,他都经历过。
长江塑胶厂第一批产品顺利卖出去之后,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订单接踵而来。李嘉诚招聘大量工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了。几班人马三班倒,昼夜不停地生产。就在春风得意之时,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退货危机。其实,客观来讲,退货危机的种子已经埋下。很难指望淘汰机器、不熟练的工人生产的产品不出任何问题,就算全部没有问题,也不能指望它们有多大的竞争力。
当手下的推销员回来告诉李嘉诚“客户拒收产品,还要长江塑胶厂赔偿损失”时,李嘉诚整个脊背发凉: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客户就是上帝,客户就是衣食父母,当上帝发怒,当父母抓狂的时候,往往后果很严重。
短短几天时间,李嘉诚的人生就从高峰跌入低谷。虽然他早就知道做生意有赚有赔,但当事情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很震惊。
眼看着仓库里退回来的玩具产品越堆越高,李嘉诚如万箭穿心。最让他崩溃的是,曾经和颜悦色的客户此时像变了脸一般,每天铁了心似的上门要求索赔。没有进账,李嘉诚拿不出钱,逼急了,就说:“我实在拿不出钱,你们把我人带走。”这一下落得了“李嘉诚赖账”的恶名。 银行闻讯而至,派职员来催贷款。听到风声的某些亲戚朋友,也开始要债了,正所谓“墙倒众人推”。
长江塑胶厂天天不得片刻安宁。那段时间人心惶惶,有意留下的员工,也为公司的前途,为自己的生计担心不已。连一向淡定的李嘉诚也开始脾气暴躁,一向对工人和蔼可亲的他开始动辄训斥人了。晚上,李嘉诚回到家里,面对比他还操心的母亲,无法发脾气,憋着更难受。
这样“不正常”的日子没持续多久,李嘉诚慢慢恢复了沉稳: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我不能就这么被打倒。
攘外必先安内,李嘉诚做的第一件事是恢复士气。首先,他向全体员工坦承这属于自己的经营错误,连累了大家。并当众向被他无端训斥的工人一一赔礼道歉。最后,李嘉诚表示,去留在个人选择,无论是去是留,他都尊重个人选择。未来,经营一旦转机,离开的员工还可以回来上班,当然找到更好的去处,不回来也不勉强。最后,李嘉诚保证与留下的员工同舟共济。李嘉诚真诚勇于承担的态度,感动了团队。
在内部稳定之后,李嘉诚开始把同样的话和事情说给、做给了客户、供应商和银行。李嘉诚在请求原谅的同时,并没有掩饰公司的实际经济情况。他在如实陈述之后,让这些债主们自己去决定处置长江塑胶厂的方式。李嘉诚的真诚,得到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谅解,大家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供货商选择放宽偿还期限的同时,向李嘉诚继续供货,但是新原料李嘉诚必须先付70%。终端的客户有的妥协了,同意放宽偿还欠款限期,有些则开始继续加紧催债,李嘉诚一一亲自上门道歉,尽可能地争取谅解。银行也做出了妥协,选择放宽偿还欠款限期,但不再发放新贷款。
一时的“逼命”算是解决了,李嘉诚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加上舅舅庄静庵的出手相助,到 1955 年,长江塑胶厂终于渡过了危机。如何看待创业伊始就遭遇这么沉重的打击,李嘉诚说: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痛定思痛,李嘉诚开始陷入沉思:就算解决了这些塑胶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是治标不治本。市场上那么多厂房,仅仅玩具厂就有 300多家,他们和长江塑胶厂生产的东西并无差异。没有一个富有竞争力的产品,长江塑胶厂随时可以被替代,危机说来就还会来。
如何从同质化竞争中跳出来呢?李嘉诚迅速将突破的视野,放在了国际市场。既然香港的工业品多是从欧美引进来的,那么自己为何不到源头去寻找呢?
沿着这个思路,机会还真被他给寻找到了。有一天晚上,最新英文版《塑胶》杂志的一个小角落里,李嘉诚发现了一个新闻:意大利一家公司凭借自产的塑胶花畅销整个欧洲。对市场极其敏感的李嘉诚预感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东西。
1957 年春天,李嘉诚亲自飞往意大利去考察,最终满意而归。回到长江塑胶厂,李嘉诚果断决策:公司以后将把塑胶花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来发展。1957 年年末,“长江塑胶厂”正式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也跟着搬到了北角,公司开始主攻塑胶花生产。很快,美丽的塑胶花神速征服了香港岛。长江塑料厂从不久前的负债危机,转眼间就红红火火起来。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所有的机遇,都在你全力以赴的路上。”机会总是戴着危机的面具来到我们的身边。“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危险,一个代表机遇。只要战胜了危机,就意味着赢得了机会。危机提醒并逼着你去改变。困难之际,李嘉诚喜欢看伟人传记。其中,令他备受鼓舞的是拿破仑的名言:“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此外,还有丘吉尔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一点点的态度,但却能造成大大的改变。”面对集体逼债,他没有躲避,捐款走人;面对挫败,他积极寻求改变,最终赢得了新的发展机会,从一群作坊工厂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