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掉乡村教师的铁饭碗后,杜国楹来到了郑州,在一家销售公司接受培训。这段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对杜国楹来说是非常珍贵的。那时候,每到周末,他就守在柜台边上,看其他销售员是怎么和顾客交流、怎么推销产品和促成交易的。这些尽管听起来简单,但他认为正是这段经历把自己推向了市场。三个月以后,杜国楹因表现突出被派到了天津,成了一名推销理疗器械的销售员。
不过,初次踏足商界,兴奋不已的杜国楹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由于身份转变带来的心理落差。要知道,教师始终都是备受尊重的行业,但销售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过,这对他来说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脸面这些东西,做销售的时候都要豁得出去,没有问题。”很多年以后,在谈到自己从教师转型为销售时,他是这样说的。
保健品和理疗器械在当时都属于炙手可热的行业,且理疗器械还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发展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电子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理疗器械开始趋于多样化,光疗、电疗、磁疗、超声波以及家庭医疗保健设备开始涌入消费者市场。
刚到天津时,杜国楹就面临孤军奋战的局面。杜国楹当时所在的公司在天津并没有已成形的团队,整个办事处就只有他一个人。公司提供的一间小平房、一辆自行车就是杜国楹销售生涯的开端。
后来,在谈起自己在天津做销售的那段经历时,杜国楹称自己是“电台讲座+热线电话”营销模式的先行者。当时,电话营销模式非常风靡。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电话是人们联系目标客户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而且当时这种销售方式刚刚兴起,新颖便利、负面新闻较少。因此,相比于今天,当年接到电话的消费者对销售员有着更高的信任和耐心,对产品也有着更强烈的好奇。有了这些便利因素,对于有着两年执教经验、口才流利的杜国楹来说,即兴演讲就更不算难事了。换句话说,说服他人对杜国楹来说,实在不算难。
在面对一些有财力也有知识储备的客户时,杜国楹的口才、头脑和学识在当时的销售队伍里是有很大优势的。
在1999年《中国经济信息》期刊04期的“通信天地”板块中,一篇名为《北京人通讯交往方式日趋现代化》的文章里提到,截至1999年,北京市住宅电话的普及率刚刚突破70%。也就是说,在杜国楹做销售、卖理疗器械的1994年至1996年,我国住宅电话的普及率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杜国楹的客户大多是当时比较富足的群体,理疗器械也正好符合他们的消费需求,且在他们的消费能力范围内。
三个月后,这个被公司委以重任的小伙子就成功地在原本一片荒芜的天津市场完成了他的破冰任务,把7个终端拓展到了100多个终端。很难想象,那段时间杜国楹的生活节奏是怎样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不仅要骑着自行车每家店、每个终端地送货,周末还要在柜台盯着产品销售的工作。杜国楹因此成为公司的金牌销售员。
尽管市场终端放大了十几倍,销售额从7000元变成17000元,可在杜国楹看来,仍然不够。他认为,在市场终端已经放大了十几倍的情况下,产品的销售额却增加了10000元,这说明单店的效益仍然不够理想。怎样才能把产品推向市场?这是杜国楹感到焦虑的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国楹解开了这道难题。当时,天津办事处的小平房里有一台收音机,一天晚上,正在床上百无聊赖地听着收音机的杜国楹忽然发现,有人在电台上做广告,这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宣传方式。
1995年,当公司的全国办事处都被集中到天津学习的时候,杜国楹已经凭借电台广告和电话营销的方式,成功地为公司创下了月销售额百万余元的业绩。但这还不是最好的时候,从这家公司离职前,杜国楹已经为公司创造了在天津地区月销售额高达300余万元的神话 。即便是正处于改革攻坚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百万元的月销售额也是非常让人感到惊喜和振奋的。
对杜国楹来说,这样的成绩就更令人惊喜了。杜国楹离开教师岗位的时候,月薪是151元;在天津,他的月销售业绩是自己曾经月薪的千倍到万倍。如果当时的理疗器械单价为1000元,那么杜国楹平均每月要销售4000台理疗器械,均摊到日销售数量上,就是每日售出理疗器械一百余台。这样的销售业绩,即便是在信息化极为发达的今天,也是让人望尘莫及的。
1996年,杜国楹在天津摸爬滚打了将近两年,扎实而亮眼的工作表现让他成为公司不可多得的销售人才,更是老板的得力干将和主心骨。因此,当杜国楹被公认为金牌销售员,并凭借一根电话线和两张嘴皮子就拿到了50万元的销售奖金的时候,没有人感到意外。真正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已经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认可和丰厚奖金的年轻人,竟然决定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到别处去谋生路。这笔奖金对杜国楹来说其实也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是他创业的起点。正是这笔启动资金,为杜国楹的创业史按下了启动键,成了他开始书写爆品、缔造神话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