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县城里的穷小子

1973年,杜国楹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世纪70年代的西华县贫穷程度可见一斑。这个位于河南省东部的县城地处黄淮平原中部,属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不过1194平方千米。由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加之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西华县始终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世代靠土地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对西华县民众最生动的形容。

即便是在2018年,西华县登记的城镇失业率仍在3.9%。直到2019年5月9日,在累计建成产业扶贫基地452个、扶贫车间108个、光伏电站98座、危房改造7723户的情况下,经河南省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西华县才终于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标准,正式退出了贫困县的行列。

20世纪50年代,杜国楹来自城里的父亲和来自农村的母亲在西华县组建了新的家庭。1954年,比杜国楹年长19岁的大哥出生,后来,父母又相继有了三个孩子。直到1973年,已经43岁的一家之主才迎来了自己最年幼的儿子杜国楹。当时,杜国楹的家庭是极为少见的“一工一农”之家。父亲常年在工厂工作,母亲则带着五个儿女在农村种地为生。杜国楹的父母和故乡,包括杜国楹自己一定都没有想到,二十几年后,这个来自贫穷县城普通农村家庭的穷小子,竟然成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兄弟姐妹五人中,杜国楹排行最小,却是最要强的一个。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被吓大的,父亲的严厉管教使得勤奋成了杜家的一种习惯。为了让父亲高兴,杜国楹每次考试都力争第一名,一旦考了第二名,就会被他看成是严重的“考试事故”,这不仅会让自己挨骂,还可能牵连母亲也遭到训斥。

在父亲的教导下,杜国楹更加严于律己。从学习到考试,从工作到创业,他都希望自己是表现最优异的那一个。

父亲不仅对孩子们的学习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为人处世上也严加管教。老一辈的正直和善良对杜国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忆自己童年的成长经历,杜国楹印象很深。他说,小时候和母亲去城里看父亲,每次临回家,父亲都要打开母子俩的包袱仔细检查,生怕年幼不懂事的孩子错拿了厂里的东西。逢年过节的时候,常有亲戚朋友来家里串门。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会被父亲拿出来招待亲友,等客人一走,这些东西又会被立刻锁进柜子里。

年幼的时候,杜国楹无法理解父亲这种几近严苛的教育方式,尽管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杜国楹逐渐长成了一个诚实、正直、待人慷慨的小伙子。那个时候,父亲的这番苦心对杜国楹产生的深远影响还没有被他深深地领悟到。直到1998年,当在这种教育氛围的影响下,力争上游的杜国楹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的时候,他再次想起了年幼时父亲给予自己的教导。那时候,他最感谢的人就是这位在童年时期让自己感到畏惧的严父。1998年春节,杜国楹跪谢父亲的严格教导。他说,正是这些教导让他在走每一步路的时候都格外扎实,也正是这些品质才让他有可能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然而命运总是峰回路转,且充满戏剧性。杜国楹几经波折的传奇人生还要从1992年的那个夏天开始讲起。

在后来的很多次采访和演讲中,当杜国楹谈到自己做乡村教师的这段经历时,常常表现出一丝无奈。1992年的夏天,19岁的杜国楹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从师范院校毕业,成为县城里名副其实的高才生。不到20岁的他,选择去当一名老师,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启了第一段工作经历。 kfkMCTwXAkgSBBbG9LqDHKFNGYZdwvU/jS3FPmvYaStQpNUG23Kl6osb61+nER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