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痛点营销:让孩子赢得“未来”

20世纪90年代,电视广告风靡一时,为了刺激消费,各大厂家纷纷大显身手。有经济学者曾总结过当时比较典型的几种营销手段的类型。

首先是直到今天依然被频繁使用的“明星法”。无论是歌星、影星还是体育明星,只要在观众中受欢迎程度够高,厂家就愿意出天价请他们来为自己的产品代言。“我只用……”“我只喝……”“我只穿……”这种一听就不太可能的广告语,直到今天还在被沿用。神奇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明星代言的确为产品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产品的成交量。

除了明星效应,还有一种典型的广告营销方式被称为“天方夜谭法”。这种类型的广告在今天也不少见,且具有极高的辨识度,通常表现为过分夸大产品功能,如喝了某种饮料就能天天补脑,记忆力就能变好;抑或只要送出某种礼品,在职场上就能平步青云,顺利到达人生巅峰。

诸如此类的广告案例在当时数不胜数,绝大部分的消费者也乐意为此埋单。然而,杜国楹并没有采取这种策略,在对“背背佳”的宣传上,他采用的是痛点营销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思维,痛点营销更加高效、精准,而找准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也是提升成交可能性的前提。但是像“背背佳”这样的产品,用户的痛点在哪里呢?曾有过两年教书经验的杜国楹认为,“背背佳”这个品牌的痛点不在产品使用者的身上,而在有着教育焦虑的家长身上。

在他教书的那两年里,杜国楹发现很多学生的坐姿都不规范,含胸驼背也是常有的现象,家长们对此更是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孩子旁边矫正坐姿吧?但是,如果有一个产品可以起到这种时刻监督孩子、提醒孩子纠正坐姿的作用,家长会动心吗?

如果人们做粗略的推理和换算,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巧合。1977年,被“文化大革命”中断十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按照正常学制来算,假设当年参加高考的人中最年轻的为19岁,那么到杜国楹成立天津一品科技公司、创立“背背佳”品牌的1997年时,在恢复高考后首批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最年轻的可能也已经38岁了。按照当时国内大多数人的婚育年龄来算,这群人的子女此时刚好处于初中阶段,恰好是“背背佳”用户的主力军。

根据相关数据,1977年第一批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高达580万人。同时,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1978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高达610万人,但录取人数仅40.2万人。可见,那仍然是一个虽然制度得以恢复,但是求学却十分艰难的时期。对于这群差点或者说已经和高等学府失之交臂的家长来说,“让孩子赢得未来”是他们颇为受用的痛点之一。

杜国楹启动了广告营销策略,并选择了在当时红极一时的某唱跳组合为新的“背背佳”品牌代言人,以学校、教室、草地、现代楼群等为广告背景,并插入劲舞、蹦迪、滑板等流行元素。很快,一条充满青春活力气息的矫姿带广告就诞生了,“让孩子赢得未来”的口号也在这个时候被迅速打出,有着教育焦虑的家长很快就被煽动,青少年学生的市场被迅速引爆。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那段脍炙人口的“哦雷哦,哦雷哦,哦咿呀咿呀哦”就成了“80后”的经典广告记忆。与此同时,“背背佳”以锐不可当的态势在全国范围内畅销,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相比之下,毛相国的广告策略却始终不大奏效。这主要源于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不够明确,他以家庭作为切入点,把老、中、青、幼四个年龄段全都囊括为目标用户,整个市场十分松散,而杜国楹则主打学生市场,目标明确。此外,毛相国请的是某知名健美教练作为品牌代言人。当时该代言人正在北京月坛健康城担任健身操教练,随后还成立了自己的健身俱乐部,也因此成了北京健美行业的标杆。放眼整个20世纪90年代,健美操可谓风靡全国。这种集合了时尚与美体的运动形式让人们感到新奇且喜闻乐见,在央视热播的健身类节目“健美5分钟”也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因此,从明星知名度和明星身份与产品的贴合度来看,选用知名健美教练作为矫姿带的代言人看似更加合适。但是,毛相国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对于本就松散、庞大的矫姿带目标用户群体来说,这样的广告是没办法刺激到他们,并让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和消费欲望的。因此,毛相国的广告营销策略也就很难奏效。本以为明星代言人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成交机会,但“英姿带”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并且和“背背佳”相去甚远。即便是在诸多企业都在借助广告的力量顺势腾飞的时候,这种一厢情愿式的宣传也还是没有办法真正让广告媒介发挥效力。

后来,在一些分析二者区别的财经类文章里,也有很多作者就毛、杜二人的广告策略进行了对比。不难发现,除了明星代言之外,杜国楹更尖锐的武器其实在于用心琢磨用户的消费痛点,找到了痛点,一切也就势如破竹了。 qvOSY3JzKH01O0QiF6YCHqChKCOlZhSPvqujJ9Vn+/fnhEcraurYvZm12/9Yri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