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杜氏秘籍:虚拟经营成绩斐然

英姿实业公司和天津一品科技公司的官司在上诉一年多后,正式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舆论四起。

毛相国痛心疾首的照片开始在多家媒体的报纸上频频出现,那个叫杜国楹的小伙子给了他一次迎头痛击。而这一切除了因为对“背背佳”产品进行了改良之外,有很大一部分还在于杜国楹的冷启动方案。也有人称,杜国楹走的是一条“虚拟经营”的路线。

所谓的“虚拟经营”,就是指企业把重心放在自己擅长的工作上,把其他工作交给外部完成。二十几岁的杜国楹是国内“虚拟经营”的先行者。在他创立“背背佳”品牌的时候,由于资金问题,“背背佳”没有自己的工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天津一品科技公司其实就是个空壳公司,公司的所有产品都是以加工厂代加工的方式生产出来的。和毛相国的百万投资相比,这种方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杜国楹节省投资成本。一方面,“背背佳”产品的研发部门当时只需要4名员工负责下单和产品验收,可以在人员成本上大大节省;另一方面,这种人员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发生毛相国曾经遇到的由于产品验收失误,而导致大量亏损的情况,效率和质量都有了保障。

不仅如此,为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杜国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售“背背佳”的经销权,并向每个经销商收取约20万元的费用。很快,公司就有了200万元的资金入账。随后,他又开始向上游厂商争取赊货时间,缓解资金压力。同时,杜国楹鼓励下游经销商积极订货,并预付大量货款。这样一来,杜国楹的资金链基本算是打通了。

在推广营销方面,杜国楹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没有选择诸如国际产品展览会这样的方式,而是继续通过电视广告对产品进行大力度的宣传。虽然1997年,即杜国楹注册公司的那年,在中国商业史上被称为“崩溃之年”:先是秦池崩盘,巨人大厦停工,后是三株分崩瓦解,怀汉新出走太阳神,亚细亚陷入绝境……但是抛开这些,回顾1997年还发生了哪些离人们生活比较近的事,就会发现在那一年的元旦,在家电企业迎来“概念时代”的初期,我国多家地方电视台开始上星,媒体和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了。1997年7月,《快乐大本营》在湖南卫视首播,红遍全国;一时万人空巷的古装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第一部开拍,并于1998年首播;同年,风靡一时的综艺节目《幸运52》在央视首播。电视节目的多样化无一不在传达着电视时代已来临的信号。也就是说,中国的消费者将以另一种形式了解这个时代,和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在20世纪90年代,报纸、广播和电视是当时最主要的三大传播媒介。其中,电视是人们接触最频繁、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1997年,观众在家中收看电视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6.6%。截至1997年6月底,我国电视观众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0.94亿人,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收视群体。同样是在1997年6月底,我国已有34.5%的家庭加入了有线电视网。其中,在1991年至1995年加入有线电视网的家庭占比高达62.7%。在经历了有线电视发展的鼎盛时期后,1997年仍然可以被看作有线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阶段

有线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使电视广告成为人们了解新产品的重要渠道之一。早在1979年3月9日,上海电视台在一次实况转播国际女篮大赛中场休息的时候,突然推出了男篮名将张大维大口大口地喝着“幸福可乐”的镜头,这是我国最早的电视广告。

十年以后,当西装笔挺的李默然面对镜头,严肃地说出“干我们这一行的生活没有规律,常患胃病……”的广告语的时候,明星代言已经开始深切地影响着中国消费者了。三九胃泰就是从那时候起,成了至今仍然家喻户晓的胃病良药。

1996年,也就是杜国楹遇见毛相国那年的冬天,秦池酒业看到了电视广告的巨大威力,刚刚以3.2亿元的巨资拿下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一夜之间便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白酒品牌,一时之间名声大噪。仅1996年一年间,秦池酒业就实现了9.8亿元的销售额,比在通过电视广告进行营销之前增长了5倍以上。那几年,电视广告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而此时的杜国楹当然也需要借助一些大众传播的手段宣传“背背佳”。1997年8月,曾在广告上尝到甜头的杜国楹正式开启了“背背佳”的冷启动方案。

如果把时间拉回1997年前后,一定会有人记起“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非常具有传播力度的广告语。1998年,脑白金的广告开始呈现象级传播的态势,并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背背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打广告,至少是占了天时的。为此,杜国楹用了很长的时间来确定广告的诉求。在投入广告的前期,“背背佳”广告的重点是通过专题广告让消费者了解“背背佳”产品的结构、功能、材料,以及使用方法。杜国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并接受矫姿带这一新的产品品类,并形成广告效应。

1997年8月,“背背佳”正式通过北京今世广告公司投放广告,其专题广告统一在时段并不拥挤且价钱并不昂贵的地方台投放,而品牌广告则放在中央台相对便宜的非黄金时段。按比例来算,“背背佳”广告有75%的媒体投放量都分布在各省市电视台,只有25%是集中在中央电视台非黄金时段的套播广告。这个策略非常符合杜国楹“少花钱,多办事”的营销原则。

考虑到明星效应,“背背佳”第一阶段的广告代言人是电视剧《我爱我家》里贾圆圆的扮演者。一方面,《我爱我家》正是当时国内热播已久的情景喜剧,观众对“贾圆圆”这一形象自带亲切感;另一方面,童星效应和小演员当时的年龄也非常符合“背背佳”的目标用户。那个夏天,“背背佳塑造完美身姿”的广告语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电视上,这种从中央到地方的地毯式广告排布,很快就让“背背佳”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品牌。根据当年的调查显示,“背背佳”的媒体投放量仅次于晓喻全国的矿泉水品牌“娃哈哈”。1998年,“背背佳”销售额超过5亿元。

恰在此时,电视购物出现了,人们对电视媒介和广告的依赖性开始增强。时运绝佳的杜国楹迎来了自己创业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我给电视台打电话,说要做电视购物,1小时的节目,每分钟5元,我愿意出10元。但是我一次做不了1个小时,我只能做10分钟,所以我和电视台说,让他们一天给我1个小时,安排在什么时间段都可以。不过电视台不同意这样,我说我愿意出30元、50元都可以,只要每次5分钟,全天拉开了打。可以说在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电视营销史上,非品牌类的广告,我们是开了先河的,在这之后才开始有哈慈五行针,有各种各样的电视购物。”谈起那段时光,杜国楹好像有说不完的回忆。

然而,当年那个觉得自己开了诸多先河的年轻人或许没有想过,自己的这次成功是否来得太快、太顺利了。在经商这条变幻莫测的道路上,明天会迎来什么,谁都不知道。就在杜国楹成为国内最年轻的亿万富翁的1998年,同样被称为国内营销鬼才的史玉柱正因负债数亿元而逃离珠海。而正年轻气盛的杜国楹当时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危机也即将降临。 pdY4VhqQxSY2apLn5ePrJzRjeh7bcLgFOwkwR5/bpq2yaFuS2SDghQpNol5lvOlv



痛点营销:让孩子赢得“未来”

20世纪90年代,电视广告风靡一时,为了刺激消费,各大厂家纷纷大显身手。有经济学者曾总结过当时比较典型的几种营销手段的类型。

首先是直到今天依然被频繁使用的“明星法”。无论是歌星、影星还是体育明星,只要在观众中受欢迎程度够高,厂家就愿意出天价请他们来为自己的产品代言。“我只用……”“我只喝……”“我只穿……”这种一听就不太可能的广告语,直到今天还在被沿用。神奇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明星代言的确为产品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产品的成交量。

除了明星效应,还有一种典型的广告营销方式被称为“天方夜谭法”。这种类型的广告在今天也不少见,且具有极高的辨识度,通常表现为过分夸大产品功能,如喝了某种饮料就能天天补脑,记忆力就能变好;抑或只要送出某种礼品,在职场上就能平步青云,顺利到达人生巅峰。

诸如此类的广告案例在当时数不胜数,绝大部分的消费者也乐意为此埋单。然而,杜国楹并没有采取这种策略,在对“背背佳”的宣传上,他采用的是痛点营销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思维,痛点营销更加高效、精准,而找准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也是提升成交可能性的前提。但是像“背背佳”这样的产品,用户的痛点在哪里呢?曾有过两年教书经验的杜国楹认为,“背背佳”这个品牌的痛点不在产品使用者的身上,而在有着教育焦虑的家长身上。

在他教书的那两年里,杜国楹发现很多学生的坐姿都不规范,含胸驼背也是常有的现象,家长们对此更是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孩子旁边矫正坐姿吧?但是,如果有一个产品可以起到这种时刻监督孩子、提醒孩子纠正坐姿的作用,家长会动心吗?

如果人们做粗略的推理和换算,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巧合。1977年,被“文化大革命”中断十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按照正常学制来算,假设当年参加高考的人中最年轻的为19岁,那么到杜国楹成立天津一品科技公司、创立“背背佳”品牌的1997年时,在恢复高考后首批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最年轻的可能也已经38岁了。按照当时国内大多数人的婚育年龄来算,这群人的子女此时刚好处于初中阶段,恰好是“背背佳”用户的主力军。

根据相关数据,1977年第一批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高达580万人。同时,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1978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高达610万人,但录取人数仅40.2万人。可见,那仍然是一个虽然制度得以恢复,但是求学却十分艰难的时期。对于这群差点或者说已经和高等学府失之交臂的家长来说,“让孩子赢得未来”是他们颇为受用的痛点之一。

杜国楹启动了广告营销策略,并选择了在当时红极一时的某唱跳组合为新的“背背佳”品牌代言人,以学校、教室、草地、现代楼群等为广告背景,并插入劲舞、蹦迪、滑板等流行元素。很快,一条充满青春活力气息的矫姿带广告就诞生了,“让孩子赢得未来”的口号也在这个时候被迅速打出,有着教育焦虑的家长很快就被煽动,青少年学生的市场被迅速引爆。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那段脍炙人口的“哦雷哦,哦雷哦,哦咿呀咿呀哦”就成了“80后”的经典广告记忆。与此同时,“背背佳”以锐不可当的态势在全国范围内畅销,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相比之下,毛相国的广告策略却始终不大奏效。这主要源于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不够明确,他以家庭作为切入点,把老、中、青、幼四个年龄段全都囊括为目标用户,整个市场十分松散,而杜国楹则主打学生市场,目标明确。此外,毛相国请的是某知名健美教练作为品牌代言人。当时该代言人正在北京月坛健康城担任健身操教练,随后还成立了自己的健身俱乐部,也因此成了北京健美行业的标杆。放眼整个20世纪90年代,健美操可谓风靡全国。这种集合了时尚与美体的运动形式让人们感到新奇且喜闻乐见,在央视热播的健身类节目“健美5分钟”也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因此,从明星知名度和明星身份与产品的贴合度来看,选用知名健美教练作为矫姿带的代言人看似更加合适。但是,毛相国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对于本就松散、庞大的矫姿带目标用户群体来说,这样的广告是没办法刺激到他们,并让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和消费欲望的。因此,毛相国的广告营销策略也就很难奏效。本以为明星代言人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成交机会,但“英姿带”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并且和“背背佳”相去甚远。即便是在诸多企业都在借助广告的力量顺势腾飞的时候,这种一厢情愿式的宣传也还是没有办法真正让广告媒介发挥效力。

后来,在一些分析二者区别的财经类文章里,也有很多作者就毛、杜二人的广告策略进行了对比。不难发现,除了明星代言之外,杜国楹更尖锐的武器其实在于用心琢磨用户的消费痛点,找到了痛点,一切也就势如破竹了。 pdY4VhqQxSY2apLn5ePrJzRjeh7bcLgFOwkwR5/bpq2yaFuS2SDghQpNol5lvO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