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算法

2017年,罗辑思维跨年演讲里,罗振宇首次提出了“人生算法”的概念,他说:“人生算法就是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套路,你需要做到的,就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如果说,当下万千创业者中,有谁最先利用人生算法的优势而扭转世界、成就事业,当属张一鸣无疑。

张一鸣从未接触过新闻媒体工作。他创办今日头条后,许多媒体人发出疑问:“他是哪个报社或杂志社出来的?他是不是媒体人?”得知否定答案后,他们更为感慨,为什么从没做过媒体的人,能将新闻客户端做到如此之大。

答案并不复杂,只有两个字:算法。

张一鸣并非媒体科班出身,但他却是重度媒体用户。从上初中开始,张一鸣每周都要阅览十几份期刊报纸,直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十几年内大量信息的冲击中,他产生了改变的欲望。报纸上栏目众多,迎合不同读者的兴趣需求,这是数百年来颠扑不破的行业真理。然而,读者真的需要这样吗?每个人关注的方向领域不同,为什么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都必须接受编辑和记者的安排意志?为什么没有可以“订制”的报纸?

接触到信息技术之后,张一鸣明白,差别,在于算法的不同。

算法,曾经是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熟悉的词语。在传统的学科解释中,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其实,在没有电脑之前,就有了算法,乘法口诀表是一套算法,而大厨烹饪时脑海中浮现的“先炒、再炖、最后小火收汁”,也是算法。同样,编辑报纸、安排栏目的工作步骤,就是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算法。

张一鸣在他的文章《机器替代编辑?》中这样写道:“在互联网诞生前,信息的储存、传递和交流,都以纸张为物质载体,也由此在现代文明中诞生了生产与传递信息的组织——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这时的媒体组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那就是对信息的物质载体与传播渠道有直接的掌控权。”

随后,他又写下:“在互联网产生之后,情形发生了聚变……在互联网这个新载体上建立起了新型的信息聚集与分发的机构。”

张一鸣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头回看互联网对传统新闻媒体的颠覆历史。他发现,传统媒体将信息接收者称为“受众”,很自然地将受众看成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更习惯于将他们称为“用户”,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差别,决定了两种传播算法的不同。

最先站在用户角度思考运营的信息工具,是互联网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因此成为重要的媒体平台。

简单地说,搜索引擎通过技术来汇聚海量网页内容。它就像无所不知的“老师”,用户遇到什么不明白的事,可以主动输入关键词,向“老师”提问。比如,“海淀区哪家烤肉店好吃”“美国第五位总统是谁”“《西游记》真的是阴谋论小说吗”等,都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当用户不知道自己应该问什么时,他们也能通过“网页导航”的形式,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但是,无论是搜索还是导航,都无法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当用户拿着手机时,他们不愿意再输入一个个汉字,去向“老师”提问,而是反过来希望自己能被网络读懂。

谷歌最早在用户个性化需求上进行尝试。2005年,他们发布了iGoogle,可以引导用户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定制和集成不同来源的信息,成为个性化门户,但最终并未获得成功。时至今日,张一鸣相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新的算法模型。

张一鸣将新算法模型的突破口放到了新闻媒体平台上。

新闻媒体,最需要与时俱进。遇到门户网站后,张一鸣就很少购买报纸杂志。而当智能手机与社交应用普及后,用户去门户网站检索新闻的次数也逐渐减少。对普通人而言,这些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但张一鸣始终对信息分发和推荐领域保持着敏感,他最懂变化的价值。

起初,张一鸣想的是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全部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随着研究深入,他发现个性化需求差异在新闻信息领域表现明显。不同的人对新闻的需求不同,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不同。比如世界杯比赛日的第二天,连女生都希望看见手机里有比赛结果的新闻,而在平时,她们可能更在乎小区旁是不是新开了家美妆店。这就需要利用算法,随时随地了解不同用户的新闻需求,让机器探索出个体需求变化的特征规律,并加以总结和储存,打造出因人而异的动态推动系统。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新闻推荐算法应更为灵活自由。这样,算法不仅可以取代编辑和记者的角色,还能与万千用户充分互动,形成类似生物演化的进程。当移动终端用户利用算法支撑的平台,不断去点击、阅读、评论、收藏各种新闻信息的同时,算法也在平台之后默默关注每个人的行为,接受他们的“训练”。这样的碎片化进程在每个用户、每台手机上不断持续、重复和强化,最终让每个用户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服务员”,得以从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轻轻向下滑动手机屏幕,就能获取需要和喜欢的新闻信息。

到此为止,移动互联网、算法与新闻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化平台思维下融会贯通。

正如张一鸣所说:“从用户的普遍需求与核心需求出发进行思考,是我创业与做互联网产品多年的思维习惯,与传统媒体的思维相比,这可能也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由于没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桎梏,这个年轻人反而更勇敢地贴近了历史趋势的真相。

张一鸣自信但并不自大,坚决而并不疯狂。他认准了新闻信息推荐方向,但并未立刻将全部资源投入其中。字节跳动成立后,他决定开发两个小软件,试水新算法模型的力量。

这两个软件的成败,将决定字节跳动与张一鸣共同的命运。 CEkCkB7x6i+mIaOn2FkkoCric1XNSUKpyZWOoBmLasjg8GAjy9s+QMPVxanRLi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